('
正是三十年前范德瓦尔斯那篇把理性气体状态方程推广到了液体理论的博士论文,才让气体液化有了理论上的支持。
范德瓦尔斯的方程对工业界影响非常大,因为几乎任何气体的等温线都可以借此得到,也就知道了这些气体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被液化。
由于使用的是多级制冷的原理,所以实验室里有好多罐体,说是啤酒厂的确非常形象。
“没啥不好意思的,你看,”昂内斯抬手指了指一些罐体,“有一些大小合适的罐子我就是专门去找喜力先生要来的。”
李谕差点忘了,喜力啤酒不就是在阿姆斯特丹嘛。看过欧冠的人对喜力啤酒的广告绝不陌生。
李谕笑道:“难怪我闻到了一些啤酒花的味道。”
洛伦兹则指了指另一个角落:“你的鼻子很灵,那里正有一罐没有拆封的喜力啤酒,就是喜力先生赠送的。我动不动来这个实验室也是冲着这些啤酒。”
昂内斯哭笑不得地解释说:“其实我早就告诉喜力先生,我已不再缺少罐体,他还是每周定期送来好多。”
洛伦兹摆摆手:“就让他继续送吧。”
李谕又看到了一些海关单子,好奇问道:“实验室所用的氦气该不会都是从美国进口过来的?”
昂内斯说:“就是从美国运过来的,据说去年美国人在堪萨斯州发现了一座富含氦气的油气田。”
老美运气的确挺好,当时这座油气田的天然气点不着,是科学家发现里面有氦气。
老美顺势基本掌握了全球的氦气供应。
不过此时尚且没有超导、没有火箭推进器、没有高端芯片制造业,氦气的主要用途还是军事,也就是氦气飞艇。
李谕说:“您就不怕美国人距离近方便实验,提前搞出来氦气的液化?”
昂内斯说:“他们可没有这样的本事!”
范德瓦尔斯同样很自信地说:“别说氦气,他们连氢气都无法液化呐!”
昂内斯又说:“我们担心的反而是德国人。”
李谕说:“莫非是害怕他们制造飞艇疯狂采购氦气?”
昂内斯说:“就是这样,上个月我们有一批氦气运过来,差点被齐柏林公司的人半路截胡。当然也不是明抢,他们要出多20%的价钱采购。切,别说20%,100%我也不会接受!”
李谕笑道:“各位是把美国直接当成原材料供应地了!”
昂内斯眨了眨眼:“难道不是吗?”
李谕狂汗:“是……吧!”
欧洲人此时是真的自信啊,根本没有把美国人放在眼里。
第三百八十八章 捡个大便宜
该说不说,老美的氦气资源真的挺多。
到了后世,我们油田已经找到不少,但是大点氦气田却一直没找到,氦气基本全靠进口。
氦这玩意作为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二的元素,在整个宇宙中丰度非常高,达到了24%。
第一是氢,74%,两个加起来高达98%。
但地球上氦却极少极少。
甚至氦元素还是1865年左右通过观察太阳光谱才发现的,当时科学家以为氦是一种碱金属,所以取名时以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Helios命名为Helium。
西方在命名元素时,-ium这个后缀相当于汉语里的钅字旁。不过咱们翻译时已经知道它是气体了。
又过了30多年,直到1895年,瑞典化学家才第一次在铀矿中发现了氦。
注意,是铀矿。
由于氦气非常轻,地球的引力抓不住,地球形成之初那些氦气早就跑到了宇宙中。
地球上现在的氦气,都是由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经过自然的α衰变产生的,非常稀少,且不可再生。
氦气这玩意到了李谕穿越前,依旧是堪称卡脖子级的重要资源,毕竟这东西用处太大,还是用在高精尖的产业上。
咱们差不多六成从卡塔尔买,剩下的从美国和澳大利亚买。
当然这种战略资源的交易已经上升到外交层面了,不完全是钱不钱的事。
好在咱们和中东关系还不错。
昂内斯知道李谕在美国很吃得开,说道:“如果先生能够搞到更多氦气,要我教教美国佬、在美国弄个实验室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
李谕想了想说:“我可以尝试一下。”
昂内斯喜道:“成了的话,我就不用抠抠搜搜做实验了,现在生怕浪费哪怕一丁点。”
老美现在提纯氦气的能力的确有点低,氦气的价格非常高。
这也是此后长时间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搞低温研究很花钱的原因。
一战前还能较为顺利地买到,等一战过后,老美自信心爆棚,想要成为真正的世界老大,立刻就开始对氦气出口进行管控,谨防欧洲发展出更可怕的飞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