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谕是想到了英雄联盟里的英雄VN,薇恩,这句经典的台词想必很多人不陌生:“让我们来猎杀那些陷入黑暗中的人吧”。
维恩已经有点动摇,苦笑道:“我就是那个黑暗中的人?”
李谕说:“现在的两朵乌云都太大,恐怕绝大部分人都是身在黑暗之中。”
维恩这才有点好受:“希望我能看到曙光。”
近一百年来,科学的发展太快,的确有不少学者本身怕跟不上节奏。
维恩这边有点不好受的同时,爱因斯坦看到李谕关于单电子的论文却异常高兴。
文章的每句话简直都说到了他的心坎里,爱因斯坦在专利局里坐立不安:“太精彩了!如果真的是如李谕所说,那么很多困扰我心中许久的问题都有了解释。”
他顾不上手头的专利审核工作,端着《物理年鉴》左思右想:“但如果有错误,岂不功亏一篑?但应该不会有错吧?毕竟我们都想到了一块去……”
爱因斯坦有些踌躇不定,因为他自己也知道有些反常识。
“算了,试试就试试,错了大不了重来!”
此时的爱因斯坦毕竟年轻,完全有试错的机会。
局长咳嗽了一声:“爱因斯坦,今天关于悬挂以及化油器的专利都要好好审。”
爱因斯坦连忙收回思绪:“好的,局长,我会做好手头的工作。”
局长说:“这几份专利来自奥地利与德国,关于这两国客户的请求,一定不要马虎。”
瑞士终究是小国,离不开其他国家的市场。
“我明白。”爱因斯坦说。
但他就算人在工作,脑子里却全是关于前沿物理学的思考。
局长一走,爱因斯坦立刻找到专利局的电报机给身在德国西门子的李谕发去电报:“惊闻先生已抵达德国,甚想一见。只可惜工作繁忙,暂时难以脱身。望先生能在欧洲多逗留一段时间,我抽出时间后定会亲赴柏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李谕一乐,能让年轻的爱因斯坦发出这种请求,真心不容易,不过好歹是偶像,还是自己以后去找他吧,也正好去瑞士看看阿尔卑斯的雪。
咳咳,带着妹子浪漫一把……
于是李谕回道:“爱因斯坦先生,您不必纠结于此,我本人会亲赴瑞士。”
就算爱因斯坦有周末,现在往返也没有那么快,时间太紧。
爱因斯坦非常开心:“静盼先生到来!另,最好选在周末,因为我有好多问题需要与先生讨论。”
上班族真是不容易啊!
第二百五十七章 提名
过了没多久,又有一位此前见过的人来找到李谕: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卡兹。
“您能在德国真是太好了,否则我还要跑去北京找您。”卡兹说。
“这么着急找我有什么事?”李谕问道。
卡兹说:“有个好消息带给院士先生!经过内部讨论,以及国王的提议,科学院决定提名您为下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人。”
“你不是并不负责东亚的事务吗?”李谕问道。
“本来负责东亚事务的人也属于兼职。因为,咳咳,东亚属实没有太多值得关注的科学进展,”卡兹立刻又续上,“但院士您就不一样了,以您的成就,科学院还是决定提名!”
李谕心里明白此时欧洲普遍有傲慢情绪,尤其是在科技上,真的是谁都不服,美国都不放在眼里。当然二十世纪初的美国确实还不算强。
李谕又问道:“提名的原因是?”
卡兹说:“是鉴于您在热力学上辉煌的成就,对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增定律开创性发展以及更关键的热力学第三定律的提出。”
李谕大体能猜到是因为这个,不过的确称得上诺奖级别。
至于黑体辐射公式,现在毕竟还有一些争议,瑞典皇家科学院可能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所以自然不会就量子力学进行提名。
虽然历史上文学奖及和平奖有许多次争议很大,但这两项都不是归瑞典皇家科学院管。
涉及到老本行的物理、化学方面,科学院还是蛮谨慎的。颁奖都是在他们比较有把握的领域。
此后相当长时间里压根没有对所有人耳熟能详的相对论授奖,爱因斯坦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奖时,瑞典皇家科学院甚至着重申明:授奖原因不是因为相对论!
因为那时候相对论确实没有足够的实验支撑,爱因斯坦又给出了太多结论,导致压根无法就整个狭义相对论或者广义相对论授奖。
而维恩获得19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诺奖评委会言明他是因为热力学方面的贡献,提出了维恩公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