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页(1 / 1)

('

不过仅仅一届之后,算学科很快就衰落。此后历次乡试时,都因为算学科应考者太少而改应顺天乡试,算学科也就名存实亡了。

所以西学,或者说现代教育体系与科举可以说是完全不能相容。

严范孙当初提出的经济特科属于折中策略。

恩科在康熙、乾隆年间各开设过一次,当时是博学鸿词科。

朝廷倒也采纳了严范孙的建议,但朝廷的想法却是十年或者二十年才开考一次,毕竟是叫恩科,不是像科举一样三年一次常设。

十年才想着录取几个懂西学的人,完全看得出清廷的思路还是没有跳出科举的桎梏,压根不懂!以为只要稍微招一些懂西学的就足够应对当今时代。

即便是十年才一次的恩科,随着维新运动失败,经济特科尚未实行,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在废止新法的过程中,以经济特科“易兹流弊”为由将其停罢。

包括戊戌变法时下诏废除八股文的决定也被驳回,八股文再次死灰复燃。

当然了,这属于回光返照。

第二百二十五章 梁士诒

严范孙经历过维新变法以及八股文废而再立的事情,算是终于看清了清廷对科举的态度,才回到天津一心搞起了现代教育。

李谕不知道严范孙为什么和自己提经济特科,于是问道:“严先生想说的是?”

严范孙说:“我认为你可以参与一下,作为最懂西学的人,非常合适。我可以联系唐道台,由他举荐。”

经济特科能参加的人都是必须经由大臣举荐。

李谕笑道:“还是算了吧,我对功名没什么兴趣。”

严范孙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我知道你才是真正懂得西学之人,而只有让懂的人管理西学方面的教育,国家才能有前途。”

严范孙这么想倒是有点像笑傲江湖里方证和冲虚道长让令狐冲当五岳剑派掌门人的意思。

严范孙心中想的是教育,但清廷在这件事上却不见得这么想。

这么多年了,教育与科举也从来不是画等号的事。

李谕问:“我并非对西学所有领域都知晓,如果是考政法内容,我也不懂。”

严范孙说:“国家需要政法人才,也需要科学的人才,朝廷设立恩科,不会像过往大考一样死板。像你这么懂科学之人,我想很有机会。”

李谕问:“有什么不一样?我可听说科举要是字写得不好一点机会没有。”

明清两代,书法水平对于能不能中状元非常关键,必须要写一手非常标准的馆阁体才行。

李谕在博物馆见过明清时期科举状元的文章,那书法水平是真的非常高,和印刷体几乎没什么两样。

以李谕的书法能力,根本不登台面。

严范孙说:“这次考试并不刻意追求书法,即便是涂改也没有关系;而且考试时也不再遮掩姓名、专门誊录。”

李谕说:“要是能用硬笔书法还好说,毛笔的话真心拿不出手。”

李谕就算会写毛笔字,让他写蝇头小楷也太难了。

严范孙说:“我听说,阅卷大臣荣大人是京师大学堂的管学大臣,你出身京师大学堂,想必会有加分。”

“荣大人?荣庆荣大人?”李谕问道。

“当然是他。”严范孙说。

李谕摊摊手:“那就没办法了,我和他关系并不好。”

“你?和他关系不好?”严范孙讶道,“他可是管学大臣,而且以后肯定还会升迁,怎么和他会关系不好?!”

李谕叹道:“这件事说来话长,但情况的确是这么个情况。”

“这就不好办了,”严范孙捋着胡子,“你实在不该得罪荣大人。”

李谕说:“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吕碧城在旁也无奈道:“这位科学巨子,得罪的人可不少了。”

严范孙说:“如此一来,只能另寻他人。我实在不想让好不容易成功举办经济特科,再次因为人选失败而功亏一篑。”

李谕说:“严先生既然已经准备投身西学教育,为什么还对科举一事念念不忘?”

严范孙说:“这件事终究是因我提议而起,总不能坐视不管。”

李谕说:“既然严先生已经到了京城,我陪着你一起去会馆看看吧。”

清朝时,进京赶考的人往往住在宣武门外的各省会馆。

李谕又对吕碧城说:“一起去?”

吕碧城说:“我一介女子,是不是不太合适?”

“怕什么,”李谕满不在乎,“你难道怕才华比不上他们?”

吕碧城一听这话立刻来了斗志,“我才不怕。”

几人刚到会馆,就有人叫住了严范孙:“严大人!许久不见。”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