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生能在清国如此,额,如此不堪的环境中成为优秀的科学家,太让我钦佩了。我一年前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在英国的两年让我深知英国以及西洋科学何其强大,追赶的难度也何其之大。但我竟然从报纸上发现先生得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高度认可,太不可思议!你可能不知道,这是我们校长以及整个理学院都无法做到的。”
现在的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确实在世界上算不上什么,不过李谕却从他们的校长为物理学博士上看出来日本对于理学部的重视程度。
不得不说,小日本很多地方真的值得学习。
他们认准的事,那真是玩了命去干,不管用尽何种手段都要达到目标。
李谕说:“如今西欧的科学还在蒸蒸日上,过不了多久,还会有更加井喷的发展,甚至几年之间的成果就要超过之前一百年之和。”
一旁的长冈半太郎惊道:“先生何出此言?按我对物理学的理解,科学的发展应该是平缓的。”
李谕说:“发展当然是平缓的,但再平缓的进程也难免会出现涨落,如同……”
李谕本想说如同“量子涨落”,不过他们肯定无法理解吧,于是改口说,“如同大海,就算表面上没有波涛,海面下也是暗流涌动,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聚集起海啸般的风浪。”
日本人对海啸真是太熟悉了,长冈半太郎惊道:“如此说来,大日本帝国与西欧的差距仍然无限大,我们连他们现在的成果都望尘莫及,如果西欧再迎来一次火山喷发一样的进步,我们还拿什么去追赶?”
李谕说:“我倒不认为这是坏事,科学总归是在厚积薄发中进步,也到了该喷发的时候。”
即便是物理学两大乌云,其实理论基础也已经打得差不多了,甚至麦克斯韦早就摸到相对论门槛,只不过欠了一步;人家普朗克也早在三年前发现了量子力学的开山公式,唯独是没有引起重视而已。
反正就是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
谈话间,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健次郎拿着一封电报交给李谕:“这是从贵国驻我使馆发来。”
李谕疑惑道:“找我的?”
山川健次郎点点头:“是的,似乎是德国的哥根廷大学发到北京的电报没有回音,又四处在找先生,落款是赫赫有名的希尔伯特教授。”
难怪山川健次郎会亲自拿着信找到李谕,希尔伯特啊,他们当然知道是什么级别的人物。
而希尔伯特点名就是在找李谕,当然让他感觉好奇又惊讶。
李谕阅读了一下。
四周所有的人听到希尔伯特大名后都把头扭了过来,山川健次郎问:“希尔伯特教授找先生所为何事?”
李谕随口说:“他想要我给他写封论文。”
他们几个却不淡定了:“希尔伯特教授!向你约稿?!”
这种事李谕遇见又不是一次两次了,看他们一惊一乍的,说道:“是啊,没什么大不了吧。”
“没什么大不了?!”山川健次郎大惊失色,“你是如何把这么重要的事情说得如此轻描淡写!”
李谕搞得都有点不知所措,只好也用惊讶的口气说:“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夏目漱石差点晕倒:“你能不能装得像一点!”
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波
不过希尔伯特的信来得也让李谕有点措手不及。
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健次郎又问道:“你平时和希尔伯特教授等欧洲的大科学家一直有联络?”
李谕耸耸肩:“算是有吧,现在有了电报确实方便了很多,之前给开尔文勋爵写封信来回都要一个多月。”
这两个人现在是当今物理学与数学的领军人物,山川健次郎倒吸一口凉气:“你果然不是一般人,能与他们持续保持联络!”
长冈半太郎好奇问道:“你准备写什么文章给希尔伯特教授?”
李谕摸了摸下巴:“我也没有想好,要不就先多算几个黎曼函数的解吧,毕竟这是他自己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之一。虽然算不上解决,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有见过黎曼函数的解长什么样哪。”
长冈半太郎笑道:“那天你让学生去解这个数学题目,我当时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黎曼函数,后来稍微研究了一下,才发现何其困难。你是不知道,那位学生到处求人,连个头绪都没摸到。”
李谕笑道:“我也只是开了个小玩笑。”
长冈半太郎说:“先生开的小玩笑真是太数学了,别说一个学生,整个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也没有人会解。”
李谕又品尝了几碗抹茶,然后同他们聊了一会儿才离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