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谕说:“白天恐怕看不着多少天体吧。”
濮兰德解释道:“我可不是自己用。昨天庆亲王托我们萨道义公使帮着弄台望远镜,今天还真从仓库里找出来了两台,让我送去王府。”
“怎么送去两台?”李谕看了看望远镜,是更新款型的反射式望远镜,从口径上看,倍数应该比太后那台要高。只不过有点笨重,没有西苑那台精致美观。
濮兰德摸着两台望远镜说:“不知道为什么亲王突然对天文学这么感兴趣,一出手就直接给了公使200两银子,都够买好几台了!公使还想着再找找有没有其他望远镜哪。”
李谕尴尬地笑了笑,对于西洋的东西,奕劻确实不知道行情深浅。
白天去庆亲王府显然太早,李谕和濮兰德先到了同仁医院,濮兰德拖着关系弄来两个箱子,“里面是次氯酸钠和碘酒,还有四套手术器材,够他用的了。”
现在碘伏还没有面世,直接用碘酒的危险性和刺激性要稍微高一点,不过对于当时而言也算上乘药品。
李谕刚谢过他,濮兰德竟接着说:“一共20两银子。”
好家伙,真是有够生硬!
而且也太黑了,哪怕算上运费,这么点东西折合下来绝对超不过七八两银子。
不过濮兰德这种人之所以不远万里来到大清国,心里想的头等大事肯定就是多挣点钱。
李谕只好先给了他银子。两个大箱子人力车肯定不行,于是打了一辆马车。
他也是刚知道原来马车也能打,简直就是大清版的货拉拉。
李谕打的是便宜的一种小鞍车,车轮子在车厢的中间,而且门也不是在两面开,而是在前面上车。这种车跑起来比较快,也比较便宜,当然比起人力车肯定贵多了,李谕这一趟就花去了280文。
如果是车轮子在后面、门开在两边的大车,那就更贵了。
不过小车快是快,也是真的颠,此时的大清又没有充气轮胎,马车更没有什么悬挂避震,简直就像坐农村的老式独轮车一般。
到方砖厂胡同时,李谕刚下车就看到小刀刘正在客客气气地和一个大内公公聊天,公公头上赫然戴着三品顶戴,地位不凡。
马车惊动了两人,小刀刘还没说话,旁边的公公倒是先说道:“这不是李教习嘛!”
小刀刘一愣:“公公认识李谕?”
公公说:“那可不!”
李谕也是一脸懵,问小刀刘:“这位公公是?”
小刀刘忙说:“面前的就是大内御膳房掌案,皇后跟前的德公公。”
竟然是小德张!
第四十三章 香水有毒
小德张是个运气很好的太监,入宫才10年,就已经成为了地位仅次于李连英的大太监,甚至还被慈禧赏赐了名字。不久的将来,他将成为大清的末代太监总管。
本来按照雍正定下的“寺人不过四品”制度,太监最高为四品。但是慈禧作为一个女人当政,身边不可能离开太监,于是打破了制度,给李连英赏了二品顶戴,小德张则是三品。
当然,他们和明朝那些一手遮天的权宦比起来,简直不要差了太多。
李谕客气着说道:“原来是德公公,幸会幸会。”
小德张也挺客气,拱了拱手,对李谕说:“是杂家幸会李大教习了,你昨天可是在太后面前出尽了风头。”
李谕问道:“昨天公公也在仪鸾殿?”
“正是,不过杂家当时在皇后身旁,你可能没有注意到。”
“难怪当时没有看到公公,实在抱歉。”
小德张摆摆手:“杂家可不敢怪罪李大教习,毕竟谁能在太后老佛爷跟前还能显眼不是。而且昨天晚上老佛爷还真用你放好的望远镜看到了天上的镇星,老佛爷高兴得很,说不定这两天就会对你有所佳赏。”
李谕心里一抽,倒不是因为慈禧的嘉奖,而是但凡宫里太监出来传话,只要是喜事,你就必须给他点银子,也就是“闻音见喜”。
李谕虽然不太情愿,还是拿出了十枚银元给了小德张,“有劳公公。”
“您这就客气了。”
小德张边这么说着边收起了银元,“都是老佛爷的意思。”
这种事情他早就司空见惯,收得心安理得。毕竟没有李连英的地位,给他银子的朝臣不多,就算给也给的不多。
小德张跟着的隆裕太后在手腕上又和慈禧之间最少差着一个孝庄,所以对他约束很松。
“公公今天来这里做什么?”李谕问。
小德张指了指身后一个不到10岁的男孩,“带个孩子净净身子,好去宫里当差。”
有小德张的提携,他自然在宫里不会受罪,虽然断子绝孙,却有可能大富大贵,在这个时代,说不上坏事。李谕也就没必要像之前那个孩子一样去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