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现在都知道,其实是开尔文的估算出现了更大的偏差,地球的实际年龄在45亿年左右。至于生命,早在30多亿年前就开始出现。
也好在李提摩太不算迂腐,毕竟新教并没有像天主教那样承认教皇,也并没有一个最高的机构。各个小派别们自己玩的不亦乐乎,各种自己的观点层出不穷,也没什么特别的约束。
再加上他是个重视教育的人,二十多年前刚来中国时就大力宣传日心说,对于科学也非常热衷。
并且当时的清廷极力反对任何人在学校里传教,所以他今天才会对事不对人。
但慈禧却眉头微微一皱:“这么说,真是猴变的?”
李提摩太笑道:“太后,这是演化,并非猴变的。”
“你仔细给哀家说说。”慈禧还是不想死心。
“太后,我也只是在报纸上有过简短了解,至于其中奥秘,实在无法为您解答,或许您可以找一位优秀的西学教习在宫中为您排忧解难。”
慈禧点点头:“你的提议不错。”
慈禧正准备接触各国公使夫人,也学她们搞搞沙龙,开开眼界,聊聊闲天,毕竟让谁在宫里老呆着也受不了。
但要是什么都不懂,在公使夫人们面前出了洋相,可就大大的丢了面子,咱们老佛爷是最爱面子的,这可万万不行!而要想了解了解西方,确实需要有个懂西学的人在身边。
慈禧带着点羡慕说:“奕劻,你算是找了个好的西学教习。”
奕劻道:“太后,这位李谕小先生确实博闻天下、无所不知。”
慈禧看了李谕一眼,李谕魂都差点吓没,看老子干啥,老子可不想进宫!
好在慈禧也摇了摇头,“奕劻啊,你之前说的裕庚,也该回来了吧。”
奕劻道:“回太后,奴才已经派发电报,相信他们已经在做准备。”
还是裕庚的两位女儿更合适。
“这便好。”慈禧想了想又说,“难得今天见着个懂西学的咱们自己人,你叫李谕是吧,哀家倒是想考考你。”
“太后但请出题,在下一定知无不言。”
李谕心想,还怕你能出什么幺蛾子题目!
慈禧用长长的指甲套拨了拨茶叶,说:“其实之前四格格也多少提到过,说你简简单单用几个水缸就能让戏台的声音变大。最近庆王爷哪,也和我讲了不少他学到的关于天上的事,我想应该就是你教的。那哀家就要考考你了,这天上,有多少星星?”
慈禧只是随口问的,但这种宽泛的问题还真挺难回答。就像一个从没打过篮球的人问乔丹如何打好篮球一样,几乎无从下口。
李谕也只能先泛泛地限定下条件,说道:“回太后,如果用肉眼看,天上的星星大概能看到三千多颗。”
这么说比较严谨,严格讲眼睛能看到六千多颗星星,也就是视星等最低为6的星星。不过有一半在地平线以下,地球是“躺着”自转,南半球的星星自然看不到。
“就这么点?”慈禧显然有点不相信,“你数过吗?”
好家伙,老佛爷竟然多少有了点现代互联网抬杠的路数。
“太后,这是各国科学家多年统计出的结果,当然,如果用望远镜的话,可以看到的更多。”
一提到这事,奕劻也来了精神:“太后,您不是有台望远镜吗。”
慈禧说:“哎呦,差点忘了这事,可惜呀,宫里没什么人会用,就是瞎看,看到过几次月亮,模模糊糊的也不清楚。”
李谕灵机一动:“太后,我可以帮您观测到美丽的土星环……啊,就是镇星的四周有一圈光环,非常漂亮,您绝对喜欢。”
当时人们称呼土星为镇星,因为古人观测发现土星每年都会行经二十八星宿之一,而且好像轮流驻扎于二十八宿,称为“岁镇一宿”,也就是镇星。
慈禧来了兴趣:“绕着星星的光环?听着有点意思。”
观测土星环是天文望远镜最入门的一项,李谕大学期间最擅长的就是天体物理和量子力学,对他来说根本就是小菜一碟。
第四十一章 连锁反应
“这也能看到?”慈禧来了兴致,虽然不知道光环是什么,但是能看到土星也是感觉很有意思了。
其实清廷中早就有望远镜了,乾隆时期就有人上贡过欧洲产望远镜,只不过随着近代的战乱,宫中乱成一锅粥,许多都遗失了。后来故宫博物院曾经整理出来上百支宫廷望远镜,当然有一部分是之后溥仪买来玩的。
老佛爷人生也颇为“坎坷”,大的战事都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所以挺长时间里对洋人都比较厌恶与惧怕,所以才不怎么待见这些西洋玩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