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奕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你要这么说我倒是有点明白了。”
李谕又花了大半天给他解释万有引力,甚至找来了一个苹果,然后给他演示了演示“苹果砸奕劻”的实验。
折腾了一个晚上,奕劻总算是明白了何为万有引力。
奕劻顿时感觉自己行了,似乎什么都懂了!
第二天去宫里时见到了领班军机大臣荣禄,立刻拉住了荣禄。
“来来来!荣中堂,我来给你讲个关于地球为什么是球的道理。”
荣禄比奕劻还大了两岁,好奇道:“庆亲王,你什么时候喜欢研究洋人的学问了?”
“那是自然,老夫也一直好学,再说了,我是总管外交的大臣,当然要懂洋人的东西。”
荣禄笑道:“那我洗耳恭听了。”
奕劻翘着胡子说:“你知道为什么地球另一边的美国人,不是倒吊着吗?”
荣禄被他问得有点愣:“为什么?”
奕劻神秘道:“因为万有引力!”
“哦?万有引力?”
奕劻道:“正是,咱脚底下的地球,也是因为这个在绕着太阳转!”
荣禄摸了摸胡子:“既然是彼此可以吸引,它们为什么没有撞在一起?”
“这……”
荣禄问的一下子就超纲了,奕劻只学了皮毛,只好说:“这我要回去问问那位小先生了。”
“是什么问题还能难到王爷?”
一个洪亮的声音传过来,是回京述职的袁世凯。
荣禄先招呼了一声:“慰亭(袁世凯的字)回来了。”
袁世凯立刻给两位中枢大臣问了安:“慰亭见过荣中堂,见过庆亲王。”
奕劻说:“听闻慰亭你在办大学堂,我这不也在加紧学学西学。”
袁世凯现在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也就是当初李鸿章的位置,可谓是位高权重。
袁世凯拱手道:“哦?西学烦杂无比,王爷真是令人钦佩。”
他去年刚奏请创办了山东大学堂,也就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如今身在直隶天津,也非常重视北洋大学的建设,即最初的天津大学。
袁世凯身居高位,多少还是搞了点实际东西的,也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奕劻说:“可不是嘛,昨天刚学了点东西,就让荣中堂把我难住了。今儿晚上等我再回府学学,明天回答你的问题。”
袁世凯有点好奇他们的谈话,小声问道:“王爷是在府邸里找了个洋人嘛?”
奕劻立刻摆了摆手:“当然不是洋人,昨天同文馆的前总教习丁韪良向我推举了一人,声称水平不亚于他们那的大学教授。”
袁世凯是办过学的,他明白其中的难度:“不是洋人?是我国人?”
奕劻道:“没错,而且很年轻,不过二十岁出头。”
袁世凯立刻道:“还有这种人才,那我一定要拜会拜会。”
奕劻和袁世凯都是聪明人,袁世凯话里的意思可不仅仅是想认识李谕那么简单,他更是想进入王府给奕劻送点礼。
直隶总督虽然是封疆大吏之首,终归不是京官,朝中的关系是需要经常打点的。
奕劻微微一笑:“那你应该会长见识了。”
第十四章 投个稿
袁世凯立刻会意,哈哈大笑:“王爷府上卧虎藏龙,我可真是期待得很啊。”
三人谈话间就来到了军机处,荣禄现在是首席军机大臣,平时在这办公。
奕劻和袁世凯则并不是军机大臣,慈禧之所以同意他们去这种权力核心地方,也是有意培养。毕竟荣禄的身体现在并不好,保不齐哪天就干不了了。
可惜慈禧不知道袁世凯作为李鸿章的“接班人”,心里其实并不在乎能不能进军机处。
毕竟当初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对师徒也不是军机大臣,但依然权倾朝野,傲视群臣。
自从太平天国后,地方封疆大吏的权力早就膨胀到无以复加,军政财一手抓,连朝廷都管不了。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东南互保”,清政府更是威信扫地。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铁路大臣盛宣怀,包括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当时完全就是抗旨不尊,和洋人早就议好,只是冷眼看着慈禧向列强宣战,然后被打得屁滚尿流。
事后慈禧却一点办法都没有,还只能夸赞他们“老成谋国”。
地方督抚做得多舒服啊!袁世凯才不想当什么军机大臣,何况他的北洋新军也在天津。
荣禄在桌边坐下,喝了口温度刚好的茶水,对袁世凯道:“我看过你递上来的折子了,要让唐绍仪当天津的海关道,我可听说那里还有洋人的驻军,他们能放给你们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