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来,曹髦并非是担心一个野心勃勃的人去了倭岛后会对自己不利。
只是有野心的人是不会前往那么偏僻的地方的。
在倭岛为王,诚然能留下爵位,能一生衣食无忧,享受着王爵的待遇,但问题是,去了那边也就跟所谓的志向什么的说再见了。
曹亮是很愿意去担任的。
羊祜曾经的上奏,只有少数几个人才知道,陆抗当然也知情,但是他没想到曹髦会如此迅速的就选出了宗室。
司马炎此刻却有些忍不住了。
“陛下,你捏着那个棋都快有半个时辰了!”
“您若是下不过陆公,便干脆认输好了,何以要如此呢?”
曹髦板着脸,“朕只是商谈大事而已,怎么能说是下不过陆卿呢?”
陆抗笑而不语。
曹髦发现自己还真的下不过这厮!
看到曹髦迟疑,司马炎又说道:“陛下,您干脆认输吧,让我来为您复仇!”
曹髦瞥了他一眼,很是干脆的起身,说道:“来,你来下,你若是能赢得了陆抗,这棋盘朕就送伱了!”
司马炎倒是自信满满。
可惜,光有自信还是不行的,这家伙输的比曹髦还要惨。
三人正有说有笑的聊着天,近侍便急忙进来禀告。
刑部尚书魏舒前来拜见。
曹髦此刻也只好让他们先离开,自己则是到东堂去接见魏舒。
魏舒毕恭毕敬的交出了一封名单。
这封名单极长,这里头是那些教唆士子,诋毁皇帝的名士名单。
曹髦只是简单的看了几眼,这名单里几乎囊括了中原地区的诸多大族,每个地方的都有,显然是经过了数次的修改和完善。
实际上,参与了这次事件的人并没有这么多。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名单。
那是因为,曹髦向来一视同仁。
无论是蜀,吴,还是本土,他都是同样的对待,不会出现什么厚此薄彼的情况。
蜀和吴的大族都已经被迁徙了,为了公平起见。
该轮到中原了。
第124章 势不可挡
夜里。
道路上静悄悄的。
偶尔能听到远处巡视的士卒所发出的脚步声。
大魏有严格的宵禁。
任何人在晚上都是不能出行的,尤其是官员们。
每个重要的街口,也都有专门的甲士手持强弩来守着,若是发现移动的马车之类,他们会即刻选择动手射杀。
大魏直到如今还保留了很多的战时政策,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东西。
一行人正悄悄的在道路上移动着,他们是徒步前进的,躲开了沿路巡逻的士卒,他们来到了一处府邸前,有人打开了门,这行人先后钻了进去。
府邸门轻轻被关上,他们就这么来到了书房内,随着有人点亮了烛火,终于照映出了面前这些人的身份。
他们正是洛阳内的几个大名士。
有几个甚至是在太学内任职。
如孙炎,乐详,李康,孙该,许猛,卫凯等诸多名士们,而他们如今所来的地方,乃是一位大臣的府邸。
这位大臣便是很早就选择了低头却存活到了如今的崔赞,他甚至挂着九卿的名头。
当众人到达之后,他们还是像模像样的行了礼,派人去盯着外头的情况,他们这才坐下来,脸色多是不安。
崔赞坐在了上位,迎着众人的目光,眼神竟有些悲伤。
此刻,乐祥最先开了口。
“陛下如今的行为是不对的。”
乐祥今年有九十多岁。
他年少好学,从大儒谢该学习《左氏春秋》,并且著书开流派,是個超级大儒。
他年轻的时候在太学里当过博士,指定过大魏之典礼,在整个大魏的士林里都是德高望重的存在,他跟杜家的关系极为亲近,杜预看到他都得跪下来行礼问候。
这位很早就退休了,退休之后,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家,过上了读书教人的悠闲生活。
怎么看都是一个正常大儒的模板。
但是史书上记载,这位养老之后,本国宗族皆归之,大小宗族都聚集在他的身边,光是在他身边学习的弟子数量就超出了数千人
他还时不时会给皇帝上书,皇帝也不敢轻视他。
前些时日里,他来到太学,更是引发了极大的轰动。
这人一开口,其余诸多名士也只有低头的份。
乐祥的脸上写满了悲伤,他说道:“我大魏开国以来,便是以仁政治理天下,无论是我高祖文皇帝,还是烈祖明皇帝,都是以仁德来宣化天下,众人无不仰慕。”
“如今陛下继承他们的志向,完成了大一统,这本该是天下的幸事,奈何,陛下好法,行重典,这绝对不是天下人的福气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