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都做好了留在洛阳内养老的准备,结果门口忽然变得喧哗起来,随即就是一个年轻人领着一大群的甲士冲了进来。
看到这架势,李譔是被吓得不轻,胡须乱颤。
“你便是李譔?”
“正是,正是,不知公有何吩咐?”
张华赶忙笑着将他扶起来,“李公,您勿要惧怕,是有人在陛下面前举荐了您,陛下让我请您前往太极殿!”
李譔瞪圆了双眼,茫然的看着张华。
有人举荐?
自己在蜀国的名声不好,都说自己玩物丧志,不治经典,这魏国内更是没有什么亲戚,是谁会举荐我呢?
可他都到这个地步了,他也不觉得魏人有欺骗自己的必要,他再三拜谢了面前这年轻人,随即换了衣裳,就急匆匆的前往皇宫。
曹髦都没想到张华如此迅速,他甚至还在跟马钧聊着天呢,张华就将李譔给送了进来。
此人颇为怯弱,但是马钧却很是开心,两人刚见面,李譔都没能跟曹髦多说几句,马钧就已经拉着他来交换匠人的经验了。
方才还一脸怯弱的李譔,说起各种机械,双眼发光,跟着马钧聊的很是开心,说起家传经学,李譔家的经典似乎是来自扶风马氏,这更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曹髦丝毫不意外,两个大族,怎么扯都能扯上点关系。
看到两个匠人直接将自己晾在了一旁,曹髦也不生气,只是笑呵呵的看着他们攀谈。
张华此刻开始搜寻那位匠人的下落。
比起担任官爵的李譔,蒲元就比较难找了。
张华只好找到认识他的那些蜀国官员,开始委托他们来帮忙寻找。
就在这个时候,杨综终于也走出了牢狱。
他的罪行并不大,实际上也不算是闹事,双方没有动手,也没有造成什么经济损失。
因此只是关押了他三天,作为警告。
杨综走出了阴暗的牢房,忍不住伸手来遮挡那刺眼的光芒。
一个官吏站在了他的面前,此人正是这牢狱的主吏。
“杨公”
“陛下有诏。”
那人的左手里提着一壶酒。
“这里是您那日想要买的圣人酒。”
官吏的右手则是拿着一个布袋,“这是宫内散骑的印绶。”
“陛下请您抉择。”
杨综看着他的两只手,上前一步,他抢过了官吏左手的酒壶。
他将酒壶挂在了腰带上,在官吏错愕的时候,他又伸出手接过了那袋。
“关在我隔壁那个后生是冤枉的,可以查一查是不是有人逼他顶罪的”
杨综说着话,打开了布袋,拿出了其中的印绶等物,他再次看向了面前的小吏。
“尽快查明!”
“唯唯?”
第69章 勇冠三军的名士
梁州。
汉中。
官员们聚集在道路两边,忐忑不安的看着远处的道路。
今日,新郡守就要前来了。
蜀地目前的行政系统还没有完全建立,刺史的人选刚刚公布,郡守的甚至都没有公布。
剑阁以内的诸多地区还好,只要是愿意跟着刘禅一同投降的地方官员,基本都被保留了原先的官职,让他们继续为皇帝治理地方。
而汉中等地区,因为原先的战乱,不曾投降,导致官员们死伤惨重,很多地方几乎没有人来治理。
暂时善后工作的陈泰,选择了提拔当地有名望的人和官吏,又赦免了一群得罪了黄皓被流放这里的官员,最后又从雍凉召来人才,勉强将基本的框架给建立起来了。
此刻陈泰已经离开了。
而他临时建立的这个框架却还保留了下来。
新的郡守已经被委任,就要前来此处开始正常的治理工作了。
至于这位新任的郡守是谁,这里的官员们并不知道。
为了能尽快的恢复生产,庙堂的一切安排都非常的迅速。
庙堂也担心会在蜀地惹出什么粮荒的事情来。
刚刚被收服的蜀地,若是出现了什么灾害,弄得地方百姓叛乱,那影响可就太大了。
就像历史上蜀国灭亡,随即爆发成都之乱,蜀地乱作一团,东吴笑得可开心了。
可无论来者是谁,这都是往后汉中地区的主宰,是诸多官员们的府君。
就在官员们焦急的等待着新郡守到来的时候,远处却忽然有一辆囚车行驶而来。
郡丞叫荀奏,是故黄门侍郎荀闳的儿子,荀彧的兄长荀谌的孙子。
他看到这囚车,顿时有些生气。
这郡守到来的日子,道路上却看到了囚车,这是什么预兆啊?
他急急忙忙的走上前去,大声训斥道:“走别的道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