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昭深吸了一口气,他先前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没想到,这件事还是发生了。
可他并不惧怕,这些反贼无视庙堂的礼仪,可自己在庙堂里,终归是强势一派!
他皱起了眉头,果然,下一刻,就有大臣起身,“臣以为不可!”
起身的乃是侍中赵酆,他是故太常赵咨的儿子,赵咨是河内人,跟司马家的关系极为亲密,双方同进退,而作为他的儿子,赵酆也是司马师的铁杆心腹之一,对司马家言听计从。
他此刻愤怒的说道:“天下哪有给宗族定品的道理?!大族出身,就定然是贤臣吗?”
“如王凌,夏侯玄,李丰这些逆贼,哪个不是大族出身呢?”
“若是单以宗族来取士,甚至由吏部直接招纳,那还能招得真正的贤才吗?定然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这是祸害天下的事情,绝对不能推行!”
群臣沉默。
他们在乎这个吗?
王祥却开口反驳道:“革新,并非是要以门第来取士,这是为了取士公正!当今的官员为了拉拢亲信,无视贤才,当下贤才何其多,贤才皆优,难以分优劣,定品宗族,宗族既定,自不必再评,如此使宗正官只看贤人的才略,这才是真正选拔贤才的手段啊!”
“反而是原先的政策,会使得庙堂招纳无能之人,祸害天下!”
赵酆看着王祥,气急败坏。
无耻老贼!
这种话你都能说的出口?!
定品宗族,居然还成了公正公平的好制度??
这不是纯粹看谁的家族厉害就让谁当官吗?!
司马昭伸出手来,让准备反驳的赵酆退回了自己的位置。
司马昭大摇大摆的走到了群臣的中间,随即看向了远处的卢毓。
“我不许。”
他终于放弃了过往那温和的模样,脸色很是冷漠。
乃公不答应,你要怎么办呢?
这就是司马昭的底气了,庙堂里的事情,都是我家在管,我就是不答应,你能怎么办?军队都在我的手里,你要谋反?
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人吗?
你们的官位,我说撤就可以撤。
不过都是无能之人,这些阴谋诡计,在我堂堂正正的军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卢毓眯了眯双眼,还不曾开口,王祥却再次大声说道:“将军!您并非庙堂之臣!”
“庙堂大事,在陛下,在太后,在大将军!”
“今日,大将军病重,这件事,我曾告知太后,太后言:可!!!”
此话一出,群臣顿时炸开了锅。
第175章 他来了
司马昭的脸上终于出现了愤怒之外的其余表情。
他开始惊愕,有了些慌乱。
太后??
不只是司马昭,卢毓同样如此,卢毓此刻也是瞪圆了双眼。
当初王祥来找他的时候,就曾说过这件事乃是皇帝和太后所吩咐的,而卢毓也提醒过他,不要站错队,皇帝根本就没有取胜的机会,可以逼迫司马家,但是不能站错队。
他没想到,王祥居然敢这么干!
王祥的意思很明确。
你司马昭说了不算,你就是个征西将军而已,说起来,也就是外臣,这内朝的事情,你说了不算,得让大将军和太后来。
轮不到你同不同意,就算是大将军来了,那也得问问太后愿不愿意。
太后愿意,这件事就可以继续推行。
群臣看向了卢毓和王祥等人,他们实在是没想到,他们居然将事情做到这个地步,本以为只是趁机逼迫司马家让利,可如今看来,这是要动司马家在庙堂里的话语权啊。
你司马家不答应的事情,自有太后来支持。
你们在朝中的话语权并没有那么的牢固!
这几乎就是跟司马师直接撕破脸了,司马师可以容忍群臣为自己谋利,但是他会允许群臣来动摇自己在朝中的话语权吗?
这些人是想要扶持太后来跟司马家对抗??
好大的胆子啊!
若是在过去,群臣定然会认为他们失心疯了,可是此刻,想到中正制革新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
他们的内心也不再是那么的坚决,眼神飘忽不定。
司马昭强行平静了下来,脸上已经没有了愤怒。
“王公慎言啊,勿要忘了,是大将军将您提拔到了太常的位置上!!!”
王祥很是平静的说道:“同朝为臣,何以称提拔?当是举荐,任命官员难道不是陛下的诏令?”
他再次看向了群臣,说道:“除却官吏的问题外,其实大魏还有很多的问题要解决。”
“我跟太后商谈这件事的时候,太后非常的担忧大魏国情,她认为庙堂的税赋太重,对百姓不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