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面是一张张大额银票,加起来足足有三万两。
宋浔惊讶得张大嘴,“清焕,你这是何意?”
裴砚辞望着这个对他毫不设防的好友,心下有些惭愧。
当初他本想借宋浔囤粮一事大做文章,成为自己往上爬的奠基石。
可不知从什麽时候开始,他开始怀疑自己错了。
如果不能与云仙厮守一生,他汲汲营营又有何意义?
昨日,他亲眼见到孟千姿一身布衣,在城外施粥,看着每一个人都有吃的,那张令他魂牵梦萦的脸蛋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他无地自容。
收起思绪,说道:“如今时局变了,在小雍王的铁血手段下,上京城的粮食涨价也有个限度,这些银钱,贴补你这次收购粮食亏的那一部分,听我一句劝,捐一部分出去,其余的按市价售出即可。”
宋浔闻言,犹如一盆凉水兜头淋下。
这泼天的富贵,就这样从他面前溜走啦?
好不甘心!
裴砚辞见他反应便知他心中所想,正容严肃道:
“我不希望下一次见到你时是在刑部大牢!”
一句话当即让宋浔熄了铤而走险的念头。
他想了想,将银票收了起来,给了裴砚辞一个承诺。
“清焕,这些钱就当做你与我合股的钱,我这次跑的一趟还有别的收获,寻到一个极佳的商机。粮食的事你不用担心,我都听你的,捐一部分出去,剩下的按今日的粮价出售我们的亏损不多。”
裴砚辞面上终于有了一点笑意,拍了拍宋浔的肩头,“好。”
当日,宋浔就捐了一半粮食出去,萧久屹闻讯,亲自召见了他。
宋浔却将功劳给了裴砚辞,谦逊道:“回殿下,是裴砚辞裴大人劝我捐粮的。”
萧久屹很是诧异,却没说什麽。
京城周围的粮食倒是解决了,但每日仍旧有消息传来,各地已经有百姓饿死,烧杀抢掠的事件频频发生。
萧久屹早有準备,将事态控制在最小的範围之中,有效避免了大规模的暴乱。
十月初三,昭明帝下了罪己诏,同时废除太子,命萧久屹为摄政王,代他处理政事。
一时间,大乾官员们都明白了一件事,这天,要变了!
……
城外,今日最后一次施粥结束,孟千姿虽累却心中欣慰。
这一次,终于没有再出现饿殍遍地的惨况,唯一的遗憾便是当初她没敢说得太多,导致朝廷準备不足,还是有些百姓死在这场灾情之中。
孟千姿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腿,正準备回城,突见一个面色蜡黄、衣衫褴褛的男子站在她面前。
颤颤巍巍道:“还有粥吗?我们是刚到这里的。”
孟千姿看着连水星子都不剩的粥桶,为难地蹙起眉头。
男子喃喃道:“没有了吗?我闺女饿三天了……”
孟千姿心中不忍,说道:“你等等,别离开。”
随即转身飞快进了城。
男子望着她的背影眯了眯眼,神色晦暗不明。
第124章 登基、封后(大结局)
怀安堂离城门不近,孟千姿几乎是跑着来回的,也花了一刻锺才返回城外。
她拿着一只装了四个大馒头的布袋子,没敢多给。
可那男子已经不见人影,问了周围的人都说没注意。
孟千姿心中一紧,莫不是那男子的闺女不行了吧?
这样一想,急忙往人群中走去。
小雍王和襄王世子的兵还驻扎在附近,逃荒而来的百姓还算守规矩,都老老实实地在自己的小块地盘上待着。
可人数实在是太多,放眼望去都看不到头。
孟千姿在人群中穿梭,试图寻找那男子。
想着对方说他们刚刚才到,应该在人群的最边缘,便加快速度走去。
可当她仔仔细细寻找了一番,依旧没有看到人。
孟千姿不死心,找周围百姓都问了一圈,都说没见到这样一对父女,或者说一家人。
孟千姿疑惑不已,只得又回到城门处等着,或许那男子会回来。
可直到月色中天,那男子也没有再来找她。
孟千姿只得将馒头交给守城的官兵,叮嘱他们若见到那男子交给对方,才频频回头返回城中。
殊不知,她所有的行为都被隐在人群的男子看在眼中。
此刻,男子换了身干净的衣裳,脸上也白白净净,就算孟千姿站在他面前也认不出是同一个人。
男子勾了勾唇角,小声笑道:“这丫头倒是心善,杀了可惜了。”
孟千姿回到怀安堂,正朝后院走去,突然被皇甫乔叫住。
孟千姿回头,见他一脸如临大敌的模样,吓了一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