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你要是怕你就不去!”
有性急之人不屑道。
罗筠擡了擡手,眼中爆发出一道坚定的光芒,沉声道:
“既要请愿,那就要做到万无一失,让朝廷不得不重视我们的要求。”
“你有什麽法子,你倒是说啊!”
罗筠面露果决之色,突然挥开长条桌上那些诗词歌赋,铺开一张白纸。
提笔在上书写起来。
衆人好奇地看过去,只见他飞快地写下一段文字。
内容大致是:今日在场之人自愿联合起来向朝廷请愿还孟大将军一个清白,最重要的是要大家共同进退,并做出承诺在请愿之前决不透露今日商议的内容。
罗筠写完,率先落下自己的大名,拿着笔朝周围的人一一看了过去。
很快,那名蓝衫少年推开人群上前,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眼神中透露的坚定和决绝,仿佛在告诉所有人,他已经做好了为正义而战的準备。
他来到案桌前,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在纸上落下了自己的名字。
紧接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在场的三十多名士子,纷纷走上前来,毫不犹豫地在纸上落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们的名字密密麻麻地排列在一起,仿佛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扞卫着正义和公平。
裴砚辞最后站了出来,步伐略显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自己的心上。
他接过笔,对着衆人团团一拜,声音哽咽道:“清焕在此感激诸位站出来替孟伯父鸣冤,大恩不言谢!”
声音中充满了感激和感动,仿佛要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诉出来。
说罢,他再次深深拜了下去,起身时果断转身在那张纸上落下自己的名字。
字迹刚劲有力,犹如一把锋利的剑,要将所有的邪恶都斩尽杀绝。
笔落,神情肃穆道:“裴某愿舍了这官身,与诸位共进退!”
第106章 煽动士子(3)
裴砚辞此举让在场所有人大受震撼。
他们全都是在册的国家书院学子,即便闹将起来,只要不诋毁皇帝皇权,受到打压的几率不大。
但裴砚辞与他们不一样。
他是状元郎,已经担任刑部侍郎之职,前途无量,一旦参与士子联合请愿的行动,势必会被上司责罚,说不定还会被皇帝打压,薅了他的功名也不是不可能,实在没必要跟他们一起行动。
可他毅然决然,愿舍去功名与他们一起为孟大将军鸣冤,这是何等的大义?
衆人无不深深敬佩他的义举,罗筠当先喊道:“此生,愿跟随清焕,唯你是听!”
说着,深深拜了下去。
他一开头,立刻有人跟着喊出相同的话来。
不多时,在场三十多名士子便成了裴砚辞的“追随者”,其中不乏有审时度势与算计清楚得失之人。
请愿虽有风险,但心中都秉着法不责衆的思想,只要朝廷不过分打压,裴砚辞也不会受到牵连。
状元郎前途远大,到时候仗着今日的情谊,请他提携一下也非难事。
一番推心置腹后,裴砚辞终于不再隐瞒,说道:
“据我所知,秦王在边关连吃数次败仗,损失将士近万人。”
他顿了顿,扫视衆人,面色凝重道:
“也许大家还不知道损失一万将士是什麽概念,我只能告诉你们,这几场遭遇战都不是大规模作战,而北金这几年消耗巨大,不管是财力人力都已经不能再支撑他们做长久战。”
“北金皇帝势必在今年冬季到来之时,发动最后的猛击,一决胜负!”
“金贼的骑兵厉害至极,他们生性彪悍,又抱着决一死战的决心,这最后一战的兇险难以想象。”
“我之所以担忧得夜不能寐,就是担心边关战士一败再败失了锐气,到时候怕是……”
“若是孟伯父领兵,绝不会如此窝囊!”
他愤怒地以拳头砸在桌上,咬牙道:“只恨裴某没有跟随孟伯父学习兵法,不然某必将前往边关与金贼决一死战!”
衆人听他如此一说,心情无不沉重无比。
罗筠忙安慰道:“清焕,现在说这些也无用了,我刚才想到的办法还没说出来。”
裴砚辞猛地擡眸看向他,激动道:“罗兄,你说!”
罗筠扫视衆人,说道:“诸位与某一样,都有许多同窗好友,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着报效家国的理想,罗某以为,我们应该联络各自的同窗好友一起,联合起来向朝廷请愿,人越多朝廷越会重视!”
话落,不少人抚掌赞道:“好计策!”
有人道:“不光是我们读书人,百姓们也应站出来尽一份力,说到底,这场战事关系到大乾的每一个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