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厂厂卫语气迟疑。
他总觉得不上刑,问出来的话,真实性就有待商榷。
“不信你可以去查!看看我说的是不是真的。包括那伐木场的收益,我都有让人做好了账本!每一批木料卖到了哪里,卖给了谁,都能查到的!”
说到这件事,就不得不夸一下焦叔了。
这伐木场的账,都是焦叔做的。谢余曾经看过,当真是滴水不漏,查都查不出问题来。
这也是谢余敢和对方对峙的底气之一。
最高明的谎话是什么?并不是九真一假,让人难以分辨。
而是选择性的,把让你知道的真话告诉你,但所有的真话组合在一起,就能把你误导到一个你认为的“真相”上去!
这才是最高明的谎话!
那个东厂厂卫不吭声了。
他嘴唇蠕动,似乎在默记刚才谢余说的内容。
“行了,你们问完了吧?问完了就出去吧!”
陈德遵开始撵人了。
也就是陈老腿粗,敢这么跟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说话了。
换旁人试试?
而见陈德遵的这个态度,谢余更加确定自己没事儿了。
这话问的,真跟走个形式没两样了。
等张卫和东厂厂卫离开了,谢余也看向陈德遵问道:“陈老,您也找我有事?”
没事的话,不会留下谢余私聊了。
哪想到陈德遵看着谢余,脸上的笑容突然敛去:“小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当着我的面撒谎!”
「求票。」
第245章 :先斩后奏
谢余一脸错愕的看着陈德遵,心里却如油门踩到底的发动机一样开始转了起来。
被发现了吗?
不应该啊!
刚刚说的话,应该没有漏洞啊!
难不成这陈德遵也懂微表情?
能从自己的脸上,看出端倪?
扯淡呢!
谢余决定继续装傻:“陈老,我撒什么谎了?”
陈德遵冷笑起来:“哼!还跟我装傻是吧?我问你,庾贵平乱所需的用度,是谁帮他凑的?”
“是庾大人自己。”
凑银子的事儿,谢余确实没有参与。
这些天一直都是庾贵自己一个人跑前跑后的。
“那这点子是谁出的?”
“这……确实是我出的!”
“承认了?”陈德遵指着谢余,手指头一点一点的,“五百万两!五百万两啊!十五日就凑齐了!这手段,说一句点石成金也不为过啊!”
“之前我去你大伯府上找你,问你如何筹措赈灾银两时,你为何骗我说没法子呢?倘若你早些告诉我,现如今这朝廷国库,也不至于如此捉襟见肘了!”
谢余终于明白陈德遵所谓的“撒谎”是指啥了。
感情是来兴师问罪的啊。
谢余继续“嘿嘿”装傻一阵,然后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当时确实没想起来!”
看着谢余这无耻的嘴脸,陈德遵恨不得一巴掌盖上去。
咬牙切齿了一阵后,陈德遵才叹口气道:“算了,以前的事,我也不和你计较了。我就问你,你这开票号收银子的主意,倘若由朝廷来做,可能行?”
怪不得陈德遵这位日理万机的内阁首辅会抛下朝事,来到归德府。
感情是为了这事儿!
他这是想把国家银行给整出来啊!
谢余想了想,最终摇了摇头道:“不行!”
“为何不行?”陈德遵拧着眉头问道,“小子,你可别再敷衍老夫了。再让老夫察觉你有敷衍之意,就算有于骞护着你,老夫也得抽你几耳光不可!”
谢余不以为意的笑了笑,然后说道:“因为没有必要!陈老,您仔细想想,庾大人弄的这个‘票号’,在短短半月时间里,凑了五百万两银子。这钱是哪儿来的?”
“当然是那些富商、望族们凑的!”
“不!是朝廷给的!”谢余摇了摇头,“那些富商、望族不过是帮朝廷暂时‘保管’这些钱财罢了。”
“只要朝廷愿意,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这些富户、望族们的财富,化为乌有!”
陈德遵眉头紧锁,最后沉声问道:“如何能让这些人的财富,一句话化为乌有?”
“铸币啊!”谢余笑道,“一斤米值多少钱?盛唐时期不过一文,后唐高达十五文!米还是一斤米,为何这价格却大不同?不过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币变多了而已。钱一多,自然就不值钱了!”
“很多朝代,一到没钱用的时候,皇帝就下令大量铸币!看起来好像充盈了国库,但世上的东西总量没变,当那些钱币流通出去后,虽然百姓不知,但市场会有反馈的!”
陈德遵作为户部尚书,虽然还没接触过“通货膨胀”的概念,但谢余说的这些道理,他绝对一听就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