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是于骞行事光明磊落,擅用阳谋。如此操弄人心的腹黑策,绝非于骞的风格……”
“嗯……听说于骞那侄婿,于去年京师一役中,展露出了不俗的才华,更得于骞力荐入朝为官。前几日那谢余刚到京城,于骞便促成北上一事。难道这主意……是那小子出的?”
想到这里,陈德遵忍不住笑了起来:“有意思!倘若真是如此,那于家还真是……出了个不得了的年轻人呢!”
……
接下来几天,杨思敬频繁出入各位朝臣的府邸。
登门之前,杨思敬都是一副肝肠寸断的表情,等离开时,那表情就换了!
刚开始,杨思敬的这种行为,还没引起太多人注意。
但是等他拜访的人多了,想不引人注意都不行了。
皇帝周昱差魏吉祥打听杨思敬找那些人干嘛去了。
东厂的人办事效率还是非常高的,不过两日,魏吉祥就把事情打听得清清楚楚。
“杨思敬去那些支持迎回前皇的臣子府上要钱了。”
“要钱?”周昱眉头拧了拧,“你的意思是……借吗?”
魏吉祥表情也有些古怪:“好像不算……借吧?就是到那些人的府上哭诉一阵,和那些人谈谈前皇的处境,再聊聊前些日子感念对方仗义执言,为前皇发声……”
“最后再诉诉苦、言说言说这使节团的不易……一番话下来,被找上门的臣子,基本上都会掏点钱出来的!”
“这个杨思敬,竟然想出了这么个凑钱的法子?难不成那些人都交了钱了?”
周昱诧异的同时,又有些不爽!
这些人明摆着是没把他当回事儿啊!
魏吉祥迟疑了一下,最后说道:“交没交钱不好说……但那杨思敬去要钱的时候,身上还带了一个账本,说是要感念这些人的义举,记下仗义出手之人的名字……”
周昱顿时冷笑起来:“呵呵,他倒是挺有法子的。那……都有哪些人的名字,被记下了?”
周昱已经想好了,但凡出现在册子上的人,一个都跑不了!
不给你们穿小鞋,你们真以为本天子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据说那账本上,有太皇太后、太后、兵部尚书于骞、礼部尚书胡源洁、户部尚书陈德遵、吏部尚书汪直等人……”
听到这些名字,周昱的眉头越拧越深。
光是这几个人,就代表着朝堂一大半的权力了!
找麻烦一说……还是再议吧!
连周昱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都不敢说什么了。
那么其他的大臣……
“想来那账本上,现在已经记了不少人的名字了吧?”
周昱一脸冷笑。
“这……”魏吉祥迟疑起来。
周昱有些不解:“怎么?有这几位尚书大人挡在前边,其他人还敢不捐吗?”
“捐倒是捐了……但是那账本上的名字,还真没写多少。听说……那杨思敬上门要钱的时候,倒是不知怎么就放出了口风:捐了钱的,可以在账本上留名。但不想在账本上留名、又想帮助先皇回来的,就再多捐点……”
周昱差点没一口血喷出来:“这……这是他杨思敬的主意?”
老子不信!
杨思敬的肚子里,就攒不出来这种坏水!
他妈的,谁这么腹黑?
谁的主意?魏吉祥没拿到证据,当然不敢乱说。
他只能把打听到的事实告诉周昱:“据说这不过几日的时间,杨思敬就要到了……三十万两白银!”
三十万两?
周昱捂住了心口,一屁股坐在了软榻上。
这钱赶得上宋朝时期,给辽人上的岁币数目了!
这些臣子们整天忧心忡忡、嚷嚷着大雍朝没钱了,看来没钱的只是朝堂,大家伙儿一点都不耽误发财啊!
还想着能卡卡使节团的脖子,为使节团此次北上之行增加点变数。
要是迎不回前皇,那就更好了。到时候这满朝文武也不能说他半句不是了。
可是现在看来,这“脖子”卡得毫无意义!
人家不仅把钱凑齐了,还变相地告诉了周昱:现在满朝文武支持前皇回来的臣子,不低于百数!
倒是周昱,枉做小人不说,还被此事闹得堵心不已。
那份捐款名单,现在成了横在周昱心上的一根刺!
他要考虑,到底要不要把这名单弄到手!
弄过来吧,名单上的名字,记录得并不完全。
他想找麻烦都要斟酌再三。
不弄过来吧,他又实在是不甘心。
他确确实实想知道,这朝堂上,到底还有多少人,心是向着前皇周祁的!
真是特娘的一条绝户计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