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娘拉着两个孩子,挨个捏脸脸。
小姑娘拉着哥哥叫姨姨,又一个劲夸姨姨真好看。
正好姚婆家的小孙孙也过来了,三个小豆丁凑一起,吃三娘做的小点心,十分愉快。
三娘心想,这才舒服呢,那些仙妖神魔的事没意思。
“把你家这两只……呃,两个孩子留我这一天吧。”三娘道。
蒋员外笑道:“三娘不嫌弃就好。”
黄娘子也没意见。
俩孩子也高兴,这里有好吃的!好吃的!好吃的!
然后就被丢下了。
三娘和面包饺子。
莲藕肉馅。
把莲藕切碎剁碎,不要太碎了,不然吃起来就不好吃了,非得咬着有点脆脆的才好。
五花肉,与剁碎的葱花,姜末混一起,加上八角料,花椒面。
酱油,麻油,食盐。
搅拌起来。
胡大娘的面也好了。
胡大娘和秀娘擀皮子,三娘包饺子。
薛冲烧火。
张大和长生与薛田照顾买卖。
包好饺子,三娘还做了几个肉菜和素菜。
等下锅之后,白胖的饺子飘起来,可爱的叫人想一口吞掉一个。
用老醋和酱油葱花芫荽辣椒末蒜末调好汁儿。
饺子一盘一盘上。
三个娃都口水直流。虽说蒋家的娃不可能没吃过这样的。只是这年头大家不会随便吃饺子。
所以就显得格外香了。
姚婆来叫孩子回家,三娘给留下了。
姚婆只好自己回去,要不她也留下就显得不合适了。
仨崽子,一猫一鸟一桌。
一个比一个吃的来劲。
反正几百个饺子,大家是一个也没剩下的。薛冲一个人,怕是就吃了五六十个。
——
作者有话说:
莲藕肉馅儿饺子,吸溜。
第199章 江米蜜枣桂花糕
新帝下旨,来年开春就要开科取士。
毕竟半壁江山都丢了,也太过缺人才了。
这其中有个秀才姓李,他能中秀才都是侥幸,从几岁开始就读书。可快三十了,才中了个秀才的功名。
他真是不想考试,可他爹娘逼得紧。
妻子也对他抱有希望,一定要他中举,好光耀门楣。
这李秀才苦不堪言,那书上的字,密密麻麻,他看着都觉得要瞎了。
可还要每天苦读到深夜。
次日鸡叫就被叫起来继续苦读。
他家家境殷实,虽说并不做官,但是他爹当年也是中了举人的。
母亲也是出身书香门第。
娶得妻子,也是读书人的家女儿。
他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可李秀才只有厌烦和痛苦。
他不止一次怀疑自己,为什么自己就是这么读不进去。
妻子有时候陪他读书,看过的都能记住,可他呢,看过后第二天就记不清楚了。
李秀才不爱读书。
可他不敢说。
但是最近,好像一切都不一样了。
李秀才不再觉得读书枯燥了。
他每天都把自己锁在书房里,除了吃饭睡觉,时时刻刻都在书房里。
也不许人进去。
父母看着很是欣慰,妻子也支持他。
只是,想给他送些吃喝,也进不去。
不过十来天,李家就传出闹鬼的传言。是从下人嘴里传出来的。
都说隔着窗户,看着屋里是两个人。
可打开进去,却只有李秀才。
从窗户上看,分明是个姑娘在这里。
可不管怎么找,都找不到。
李秀才也说他们是眼花了。
无味馆里,众人热烈的讨论这个话题。
“说不定就是有人,被那李秀才藏起来了呗?”
“谁知道呢,反正如今闹的难看,说是他那媳妇都不肯待着,要回娘家去呢。”
三娘他们没怎么在意,可第二天,那李秀才就来了无味馆。
他客客气气的点了菜,一个人坐着喝酒吃饭。
他难得跑出来,主要是在家里太闷了。
此时坐在这里,觉得浑身轻松。
也没人敢直接问他是怎么回事。
长生给他上菜的时候,也没见他有什么不对,身边也没跟着什么。
就只觉得有点奇怪,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
三娘看了一眼,也没看出什么来。
到了晚上的时候,坛子庙的小和尚竟来了。
他们师徒几个,也是跟着朝廷搬来了南方,如今在城外一处破庙落脚的。
三娘还记得这个小和尚,叫从慧。
“小师傅怎么来我这里了?”三娘问。
“阿弥陀佛,小僧是特地来找您的。”小和尚道。
“哦?是什么事?”三娘看他:“可是你师傅寿元尽了?”
小和尚眼眶发红:“正是……只是师傅他老人家有心愿未了,圆寂不得,小僧来请大人去看看。”
三娘挑眉:“也罢,等我半个时辰吧。”
说着,她就进了厨房。
洗了一把江米,一半扑在碗底,加上水,上头放了几颗蜜枣,又铺上一层。
最后上面铺上了干桂花。
放入蒸笼。
等这个蒸好后,三娘将它装进了食盒,与薛冲一起,跟小和尚去了庙里。
庙还叫坛子庙,人也还是三个人。
嘴贫的从心也不嘴贫了,可见是舍不得师傅。
渡苦已经起不来了。
见三娘来了,还是挣扎的要爬起来。
被从心扶着坐起来:“阿弥陀佛,劳驾施主了。”
渡苦看了几眼薛冲,笑了笑:“施主功德加身,善哉。”
显然他认出了薛冲,不过也没说破。
三娘打开了食盒:“尝尝我的手艺吧。”
渡苦笑起来:“那可太好了。”
按理说,他这样即将过世的人,是吃不了这些了。
这江米蜜枣桂花糕,沾牙,又不好克化。
可他却觉得这真是太好吃了。
不多时,就将三娘带来的一块吃完了。
吃完后,叹口气:“真是美味极了。”
“你乃高僧,多年修行,不该有太多牵绊才是。如今却是这般,叫我来,能替你做些什么?”三娘问道。
“你们两个出去吧。我有话,与这两位施主说。”
两个徒弟就退出去了。
“我也不是生来,就是和尚。我七岁时候,还是富贵人家的小公子,只因家中巨变,流落江湖。后来也颇为过了一段草寇日子。十五岁那一年,才从了师门,成了和尚。只不过那时候做和尚,多半是因为那能糊口。也因朝廷管理的紧,不好做那些打打杀杀的营生了。”
“而我颇有天分,师傅教导的东西,学的很快。师傅他老人家自称无门无派,就在那坛子山上建造了坛子庙。
偶尔带我入世,化缘或者做些斩妖除魔的事。
师傅总是说,万物有灵,不得伤害那些不曾作恶的东西。
可我年轻气盛,法术学的又好又快,竟是不过两年,就把师傅所有的法门都学会了。
虽然还不精,却也有模有样。”
十八岁那一年,渡苦被人请去山下小镇除妖。
说是有妖作祟,伤了人命。
他跃跃欲试,带着降魔杵就去了。
那是一只很弱的狼妖,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一杵打下去,就结果了。
本以为,这件事就解释了。镇民们欢欢喜喜拉了那狼妖的尸身回去。
可没想到,他却做错了。
“那一年,狼妖血洗了那个镇子,死了七十多个人。那狼妖是我打死的那只的母亲。她法力高强,势必要为儿子报仇。我师傅为了护住我,用尽了毕生的功力,才将那母狼重创。”
“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被我打死的小狼乃是母狼与镇中一个男人生的,是个半妖。他虽然化作狼身,可其实还是个幼童。他也根本不曾伤人性命。那男人是他爹爹,孩子是那男人的,是那男人的原配妻子。她只是恨男人外头还有妻儿。并且还不是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