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娘了然一笑,是啊,真的小公主死了,可没人知道。
假的就可以代替了,问起来,也是有出身的。并不是宗室女。
可惜啊……
戎族人本来也不是想要公主,这个假公主送过去,迟早要出事的。
“不说这个了,喜欢吃辣么?”三娘问。
“喜欢。”薛冲又高兴起来。
三娘利索的洗了一把蒜薹,掰掉下面一截老的,又把上头一截头掰掉。
她也不问,反正她不喜欢头。
切成段,先放着。把腊肉切好。
一部分切片,一部分切丁。
然后把煮好的青豆也预备好。再切一些胡萝卜丁。
米是昨晚的,炒饭还是要隔夜的米。
锅里加油,打鸡蛋,先把鸡蛋炒好出锅,戳开些。再加一点油迅速炒肉丁和青豆胡萝卜,等炒的差不多了,再加米饭,米饭炒开了,再把鸡蛋倒进去。
加一点盐,炒一下就可以出锅。
洗过锅,加油开始炒蒜薹和腊肉。腊肉是去年冬天做的,到了三月里,基本就吃完了。这就是最后一块了。
鲜香麻辣的蒜薹炒肉出锅,薛冲已经饿的不行了。
小锅水也开了,三娘丢进去十来个馄饨。
大碗里是紫菜,葱花和芫荽末。
滴一些芝麻油,再撒上一小撮虾米。
馄饨一出锅就进来碗里,汤多馄饨少。看着就诱人。
一菜,一饭,一馄饨摆在桌上。大堂里的人都香着了。
纷纷要求要馄饨。
今日的馄饨是香葱猪肉的,里头还带一个小虾仁,别提多美味了。
三娘答应了,是胡大娘去做的。
今天因为人少,所以中午也清闲。
也就是这时候,门口忽然进来了一个穿着捕快衣裳的汉子,约莫四十岁上下。
看着面色不大好看,有点憔悴。
“哟,这不是刘哥,吃点什么?”长生招呼着。
这是跟着张捕头的捕快,以前也来过的。
“有什么上什么吧。”刘捕快摆摆手。
长生笑呵呵,叫胡大娘随便做了两个菜,又给他也上了一份馄饨。
刘捕快吃的差不多了,一抹嘴就叹口气:“张头还没回来啊?”
张捕头这几天去下面县城里抓人去了。
“没呢,是怎么了?”长生打听。
“那老杜你知道吧,前天晚上投井了。好好的日子不好好过,怎么就想不开了呢?”刘捕头叹气。
老杜也是捕头,正是刘捕头的好友。
“这是为什么啊?老杜挺好的人啊。”大堂里还有没走的人就打听起来。都是街坊,虽说刘捕头他们衙门里的,可因为张捕头从不在这里摆谱,大家也都没什么不好问的。
“说是喝多了,跟他娘子吵架。又说家中多年不曾有子嗣。丫头和做饭的婆子亲眼见他跳井,娘几个也救不起来,一来二去就耽误了。”刘捕头叹气。
“哎哟!何苦来!白白葬送了。”
众人感慨起来。
他们声音大一些,坐在后院里,因为门没有关,所以三娘和薛冲都听得见。
两个人正在洗艾蒿。
薛冲坚持要自己洗,说女孩子不能总是用冷水。三娘就只能打下手了。
这会子听着,三娘轻轻叹气:“可惜了。”
薛冲就问她:“是不是这里头有什么不对的?”
“过几日就知道了。”三娘道。
薛冲嗯了一声:“做了艾窝窝,我能带几个走吗?我家里老仆爱吃。”薛冲问。
“你付钱吗?”三娘故意逗他。
“付。”薛冲点头,嘴角有点翘起来的意思。
“嗯,那就多拿几个。”三娘眨眼。
薛冲洗艾蒿的动作更快了。
“轻点轻点,叶子都洗坏了就不能用啦。”三娘失笑道。
——
作者有话说:
忽然觉得感情线也很甜是怎么回事?
第14章 艾团子
艾窝窝也叫艾团子,青团子。北方还有一种艾窝窝,是不加艾蒿的。
不过,春日里,自然还是要吃这有新鲜艾蒿的艾窝窝,绿油油的,好吃也好看。
将干净的嫩叶子选出来,然后放在盆子里,用滚水焯水几次。
加糯米粉一起揉,将面揉好之后,艾叶也就基本全都碎了。这时候的面就已经是浅绿色的。
炒熟的芝麻和花生一起捣碎,加白糖,或者红糖。再加一点点猪油调味。
把艾团子捏成一个个小包子皮一样的片儿,把馅儿包进去。
揉成圆的。
就可以上锅蒸了。约莫蒸个二十分钟就能出锅。
揉面这个程序一定不能省,要把面和艾叶充分揉匀,不然出锅之后就会有比较大的枝叶不好看,口味也不好。
三娘给艾团子下面铺着粽叶,一个一个,精致可爱。
出锅后,第一个,她就拿来递给了薛冲:“小将军自己拿着么?”
薛冲点头,接过来就咬了一口。
虽然还有点烫,但是外皮软糯,馅料又香又甜。十分的好吃:“很香,特别香。”
在他记忆中,很小的时候才吃过这个,自从母亲过世后,府里就不做这个了。
后来……
后来外面是有的,可他也从来没有再买过。
“往事就不要想了,这个不是好吃么,多吃几个会不会开心起来?”三娘笑着问。
“会,谢谢三娘。”薛冲笑了笑。
三娘笑着,捡了十来个艾团子,用粽叶隔着放在小篮子里:“回去的时候带着。”
“嗯。”薛冲觉得这艾团子真好吃,像是甜进了心里。
薛冲拿着艾团子回府,给薛妈妈吃。
薛妈妈吃了一口就愣住了:“这……跟过去夫人做的一样……”
“嗯,你吃吧。”薛冲起身轻轻笑了笑。
薛妈妈就叹气:“真是久违了的味道啊。”
无味馆里,刘捕快走后,人就渐渐都没了。
下午时候,长生收拾了大堂就坐着晒太阳:“哎,做人可真是烦,你说这短短的几十年都不一定能好好走下去。”
“感慨什么,你又不是人。”张大过来,对着他后脑勺就一巴掌。
长生动都没动:“你懂个屁。”
“吃艾团子。”胡大娘抱着个笸箩出来,里头是十几个绿油油的艾团子。
长生一下就蹦跶起来了:“别的就不说了,这人间的食物是真好吃啊。”
半下午的时候,来了一个婆子。
进来就拿着架子呢。
“掌柜的呢?”
三娘正好在这里,就上前:“这位大娘有事?我就是这里的老板。”
来的婆子上下打量了一下三娘:“哦,你是啊。那我就跟你说。”
“请。”三娘倒也不计较她态度好不好,开店吗,什么人都会遇见的。
那婆子就坐下来:“我是周家的,我们家五日后要做白事,家里忙不过来。所以要做些祭品。银钱都好说,定要做的好。听说你们这里做吃的还不错。”
“好说,不知要选什么样的?一等的二十两,二等十两,三等五两。还有三两的,就随意些。不过心意到了也就是了。”三娘道。
“瞧你说的,自然是最好的。我们家不可惜银子。只是一定要做好。”婆子说着,就掏出了五两的银锭子:“先做定,十九这一日一早,麻烦你们送去拐子胡同最里头那一家就是了。”
“好,一定准时送到。”三娘接了银子,笑盈盈的道。
那婆子起身时候就看见了桌上的艾团子,多看了几眼。
三娘就给她包了三个:“自家做的小东西,大娘拿去尝尝吧。”
或许是三娘态度太好,或许是得了些东西,婆子就有了笑意:“那我不客气了。我就先走了,你们可别耽误了事。”
说着,就揣着艾团子出门去了。
“啧啧啧,奇也怪哉,出殡时候不大办。头七倒是要认真了。”长生摇摇头。之前刘捕快可是说了,明日就是葬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