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过年来郑午回京複命,换来的内侍不管我上山,又加上文州那边刚闹过大水,许多灾民涌进周边各地,巴陵山上也多了不少生人,师父怕我一个人上山危险,就给我做了那个救你用的小针匣。”
他也记得那个淬毒的小针匣,毕竟自己能活下来有它一份功劳。
“可师父后来给你做的针匣就没淬蛇毒,说是怕你误伤自己。我那时候就觉得,是不是师父认定我不怕毒?”
这麽一说他也奇怪起来,若论调皮肯定是元念卿更甚,师父怕他误伤自己却不怕元念卿,应该是笃定对方伤到也不会有大碍。
“我心里虽然这麽怀疑,却也不至于为此以身犯险,再去主动试毒。不过今天……”元念卿说到这里看向粥碗,“也不知道这些人下了什麽毒,会不会正好是我不怕的蛇毒?”
白露微微摇头,虽然他没研究过毒,也知道常用的剧毒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砒霜这类药石之毒,一种是断肠草这类的花草之毒,最后则是蛇蝎这类的活物之毒;而药石之毒大多可以用银器试出来,花草之毒大多不能当即毙命,活物之毒大多经不起熬煮。
所以蛇蝎之毒通常都淬在刀剑这类不过火的器物上,而不是下在温热的饮食里。
想到这点,他找出平时取药粉的银匙在粥里搅了搅,静待片刻并没发现变黑的迹象。他又端起粥仔细嗅闻,就是加了一点碎肉的米粥,没有奇怪的气味。
他沾了一点刚要往嘴里放,立刻被元念卿喝止:“住手!”
见他呆立不动,元念卿干脆下床来把粥碗夺走:“我这种没事的都不会主动尝试,你怎麽就敢往嘴里放?”
他这才醒悟过来,自己一心想弄清是什麽毒,险些鬼迷心窍地试毒,赶紧找来帕子擦了擦手。
“总之毒的事你不用为我操心。”元念卿这才松一口气,丢开粥碗把人拉得远远的。
第 116 章
元崇带人去外面收尸回来,才发现店家和伙计已经死在自己房里。看起来都是利刃割喉,他们到时胸口的血迹还没干透。
仔细搜寻一番后,有人在床底下找到一个盖着的瓦罐,里面是一包银子,足有三四十两,外面用细绢包着,不像是这个破店应有之物。于是元崇命人将两人的尸体一起收了,带着银子回来複命。
元念卿听完讲述沉吟片刻:“能不能断定那两人被什麽利刃割喉?”
“应该是匕首。”元崇呈上一把带血的匕首,“这是昏厥的刺客身上找到的,我比对过伤口,和这把匕首的锋刃差不多。”
“所以刺客是先杀了这两人再来找我?”
“他们住的地方离院墙很近,刺客就是从那间房进院的。”听剑插话道。
元念卿赶忙问:“你看到了?”
“没有,但咱们进来后院子很满,只有他们住的那间附近没人。”
这点元崇也可以佐证:“我包下店后就让他们回房歇着,不要出来打扰。除了他们那间房,院里其他地方都被咱们占上了。”
元念卿点点头,又问听剑:“你是什麽时候注意到刺客的?”
“白露找春玲端药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在屋顶巡视,看到死掉的刺客绕到后窗。结果跳下来的时候惊动了他,他对我动手,我便直接杀了。之后我回到屋顶继续观察,见另一个从店家的屋子出来,才赶紧把尸体丢出院墙,尾随另一个进了屋。”
也就是说两名刺客不是一同过来,大概是第二个见第一个迟迟不动手,才在解决掉店家和伙计之后赶来。想到这里,他又将视线落到银子上:“这银子有什麽蹊跷?”
元崇解释道:“咱们包店才花了一百钱,已经是往多处给。这麽个小店一年都未必能挣下一两碎银,这里有差不多四十两的整银锭,而且包银子的细绢是新的,不像是一点点攒下来的。”
他明白过来,这银子大概是笔来得突然的横财,于是仔细翻看细绢,没有发现血迹:“银子是从哪找到的?”
元崇答道:“床底下的一个瓦罐里,上面还盖了盖子。我本来是希望找到下毒的用具,但那屋里虽然有不少锅碗瓢盆,可带盖子的用具除了煮粥的砂锅就只有那个瓦罐。”
“毒很难查,因为咱们时间有限,弄不清下的是什麽毒,也不知道是从哪里下。他们料定咱们会包店,提前涂在锅碗上也不是不可能。”
元崇一筹莫展道:“要不我明天去附近买些牲畜过来试毒?”
元念卿摆摆手:“不必如此大费周章,赶紧离开此地才是要紧。大家一路上十分疲乏,现在又有人中毒,还是要尽量避免节外生枝。其余的事……等到王府再做打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