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念卿猜测道:“估计也是因为你从小乖巧听话,不跑不闹。”
白露也承认:“我小时候确实听话。婵姐姐也说过,我比她见过的小孩都好带,所以只要手边没事就愿意哄我玩。”
这话给他提了个醒:“那你和她一起玩的时候,有什麽特别的地方?比如只有你们两个知道的游戏或是玩意儿?”
白露想了想:“你还记得咱们以前在山里摘叶子,我教你编草虫吗?那其实是婵姐姐教我的,她父亲在世时好像是个手艺人,她也天生手巧,经常编给我玩。”
元念卿了然点点头:“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也没什麽特别的。”白露兀自摇头时又想到一点,“不过她眉心正中不是有颗痣吗?她给我编的草虫,我都在头上点上一个红点,家里人打扫的时候看见有红点的草虫,就知道给我留着不收走。”
他听到这里眼前一亮:“就是它!就用这个办法找机会试试你那位婵姐姐。”
转天一早元念卿便和听剑一起上了街,两人在马府外连蹲两日,终于再次等到金婵出门。照旧是领着男童,身后跟着仆从,一行人慢悠悠地往商铺多的地方走。
元念卿看一眼听剑,对方随即闪身消失,他自己则理了理重新换上的道袍走出暗巷,若无其事地跟在后面。
六七岁正是贪玩年纪,男孩起初还老实让金婵领着,进到热闹的集市便不安分起来,东张西望不说,还总想挣脱跑走。尤其听到耍猴戏的铜锣声,更是魂不附体,恨不得钻进人群看个究竟。
金婵又是拉又是哄,却还是一个没留神让男孩甩开。眼看男孩就要沖进人群,忽然脚下一歪跌在地上,立刻哭了出来。
元念卿恰好就在跟前,抱起男孩逗了几句止住哭,金婵也带人赶过来:“这位道长,犬子给你添麻烦了。”
“夫人客气了。”元念卿放下男孩,男孩却扭头不肯回母亲身边。
“旭儿!”金婵小声呵斥道,“别再胡闹!”
“夫人莫动气。”元念卿从怀里掏出两只编好的草虫,将其中一只递给男童,“送你了,要不要?”
男童欢喜接过,拿在手里把玩起来。
金婵却留意起他手中的另一只带红点的草虫:“道长手里的草虫有何讲究,为什麽头上还带着红点?”
“这是给我师弟留的,这是他小时候在家的习惯,给自己的草虫点上红点。”
金婵听到这里明显有些动摇,若有所思道:“你这位师弟还真是有趣。”
“可不是,生辰也有意思,正好在白露那天。”
金婵顿时愣住,怔怔地看着元念卿。
“娘,我还是想看猴戏!”男童很快玩腻了草虫,向母亲央求。
金婵赶忙收敛表情,叫身后仆从:“来喜来庆,你们带少爷去看一会儿,我在这边等你们。”
下仆抱起男孩进了人群,只留金婵在原地。
“道长。”金婵等人离开才有开口,“你这位师弟,俗家叫什麽?”
“他的本名不便说,但他的姓氏就在‘白陆’之间。”
金婵的眼眶立刻红了,难掩激动道:“我、我能不能见见他?”
元念卿有些犹豫道:“可是……”
“他现在不便出现也不要紧。”金婵忍住泪水,“我明天一早会去城外三清观上香,若是能在那里碰见最好。”
“我会代为转达。”元念卿做揖手告辞离开。
第 63 章
元念卿没有直接回客栈,而是打听到三清观的位置才和听剑彙合。
两人躲到僻静处,元念卿一边换掉道袍一边问:“我看那男童摔得不轻,不会是你下手太狠了吧?”
“没有,他本来就不稳,石子打在鞋上就摔了。”
他这才放心,收好衣服和听剑回到客栈。
白露见他们回来得早便知道有收获:“今天等到人了?”
“等到了,她约你明天在城外的三清观见面。”元念卿将衣服交给他,“你把东西收拾好,我们一会儿就出城。”
他奇怪道:“不是明早见面?”
“虽然她看起来很想见你,但怀揣什麽心思还不好说。为求稳妥,我们要先探清道观周围的道路,到时候万一情况不妙,直接驾车离开。”
白露觉得有理,赶紧收拾行李,等带包裹出来,元念卿已经结好房钱,听剑也从后院取回马车。
三人顺道备了些干粮,便驾车直奔城北的三清观。
三清观说是城外,其实离清泉县城并不太远,自北门沿大路约五里,就能看见一条向东的岔路。
道观就在岔路里,周围有几个摊贩,后面是些散碎田地,看起来像是道观所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