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快到县城了,柏浔把拿在手里的帽子戴回应小澄脑袋上。应小澄睁开眼,眼睛还是虚的,“这是哪里?”
柏浔还在给他正帽子,“县城。”
应小澄差点又想吸溜口水了,“你能给我买烧壳子吃吗?”
柏浔顿了一下,“你怎麽知道烧壳子?”
应小澄被问得一怔,“那不是我从小吃到大的吗?”
烧壳子是西北特有的面点,最传统的做法是用羊粪烧,有专门的模具可以丢进羊粪火里,四面加温,烤出来的面点黄而脆。裕固族把这种烤饼叫烧壳子。应小澄从小就爱吃,应禾勇去县城赶集常常给他带回有沙枣面的烧壳子,吃起来甜甜的。
柏浔看了他一会儿,扭过头说:“等等。”
“等什麽?”
“我不知道烧壳子的做法,如果里面放了香料你就不能吃。”
“烧壳子不放香料,就是刷一层胡麻油,有的里面可能会包沙枣面。”应小澄说:“我吃刷胡麻油的那种,老式的做法,要羊粪烧的。”
柏浔不理解他吃个烧壳子还有那麽多要求,但也没有嫌他麻烦,嗯了一声就算答应了。
下了车,应小澄一路打听,哪里有卖羊粪烧出来的烧壳子,最后还真让他打听到了。
柏浔已经查完胡麻油,对运动员没坏处就没拦着。应小澄买了一大兜,等柏浔付完钱两人再前往应小澄就读过的初中,也是应小澄运动员生涯的起点。
他们不认识路坐的计程车,应小澄吃着烧壳子说:“我们是不是得买点东西?”
柏浔看他抱在怀里那袋烧壳子。
应小澄难以置信,“这是我吃的。”
柏浔也很难以置信,“你一个人吃?”
“怎麽啦?这也不多啊。”应小澄抱紧袋子,又不怎麽高兴了,“我很久没吃了。”
柏浔让计程车司机找一个百货超市停下,两人进去买了点粮油米面出来。柏浔还想买个红包,再找提款机取钱,但被应小澄拦下了。
“你要给钱这味儿就变了。”
“钱不好?”
“钱不是不好,是随便给钱不合适。”应小澄想了想,说:“你还记得我去找你你给我20万吧?”
柏浔一脸你在想什麽,“我见人就给20万?”
应小澄表情欲言又止,“那你为什麽给我20万?”
“我以为你需要钱。”
在柏浔的记忆中,水阳村整个村都穷得叮当响。当时他并不知道应小澄是运动员,只当他有困难才来西山找自己。哪里想到他是为了小时候的一句话来的。
应小澄不知道说他什麽好,拉住他说:“要是觉得东西买少了你可以再买点,钱这东西,给多给少都容易不合适。”
最后他们又多提了几条五花肉,才重新坐上计程车。
他们出发前杨娟给戴向亮的办公室打过电话,这些年他一直在当体育老师。得知应小澄要来看自己,早早就在校门口等。
应小澄从车窗看到他,感觉他和照片上一样,几乎没有变化。
见到应小澄的第一眼,这位戴老师眉宇紧锁,“你人真没事?”
“没事没事。”应小澄想到应该是杨娟在电话里都说了,“我已经想起一点小时候的事情了。”
戴向亮拉过应小澄,把人从头到脚检查一遍,“记起我是谁了吗?”
应小澄摇头,“还没有,不过我估计快了。”
戴向亮轻拍他的脸,“你打小聪明,指定能想起来。”
应小澄笑着点头,“老师,我给你带了点礼物。”
“你人来就行,带礼就见外了。”戴向亮说着看向一旁的柏浔,“这位是?”
“柏浔,是我的好朋友。”
戴向亮似乎听过这个名字,想了想后他怔了一下,问:“你是心心吗?”
柏浔和应小澄也怔了。
柏浔点头,“我是。”
戴向亮眼睛一亮,松开应小澄走向柏浔,想好好看看这个应小澄总念叨的心心到底长什麽样。
“他打小惦记你,我问他想不想当运动员,他问我当运动员能不能去西山,他要去西山找一个朋友。”
当时年仅12岁的应小澄在校运会崭露头角,他一眼就锁定了这个有田径天赋的孩子,要把他送进县城的少年田径队。那时候应小澄对田径没有那麽热爱,也没有太多兴趣,只是想把握住每一个能让他离开大山的机会。
“我告诉他将来当世界冠军了不要说西山,世界各地,环游世界都可以,他说他不想环游世界,他就想去西山,能让他去西山他就当运动员。”
柏浔从来没听过这些话,“他不是为了当奥运冠军才当的运动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