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小澄的眼睛忽然亮得惊人,眨也不眨地盯着海报上的人看。他绝对不会认错的。
“他就是我要找的那个好朋友,柏浔,心心。”
应小澄对着海报上的人激动得无以複加,“他一点也没有变,头发还是卷卷的!”
“……”
“你看啊,真的是心心!”
许青山被他吓一跳,忙伸手捂住他的嘴,“你小点声!”
应小澄半张脸被捂住了,可眼睛还在很用力地笑,好像高兴坏了,对着一张海报兴奋得两眼放光。
许青山担心他过度兴奋,把他从海报前拉开。应小澄被拉走了还一个劲回头伸长脖子看。
“别看了,海报又不会跑。”
应小澄还在傻乐,“他长大了,跟以前好不一样。”
“你刚还说他一点没变。”
“是没变。”应小澄又笑着说:“还是小时候的样子。”
“你精神错乱了。”
“我再看看。”
许青山拉住人,“别看了,你现在已经有点不正常。”
“原来他会拉小提琴呀,真厉害啊,不愧是心心。”
如果不是有许青山拉着,应小澄好像要挤进海报里,跟里面的柏浔好好说说话。
最后纪念水杯没有买,应小澄倒是买了张西山交响乐团的典藏版CD,因为店员说这里面送海报。
应小澄刚走出店门就把盒拆了,抽出里面的海报。
许青山纳闷地看着他,“你这朋友这麽牛,你怎麽一点也不知道?”
“我不知道他会拉小提琴。”应小澄捧着海报说:“以前在村子里,他什麽也没有告诉我,他的名字,我也是在他快走的时候才知道。”
许青山试图努力,但很快放弃理解他话里的意思,“算了,你开心就好。”
“我特别开心。”应小澄笑得眼睛都快看不见了,对着万里无云的晴空举起手中的海报。
海报上那小小的人儿在他眼中越来越大,慢慢变成小时候的路心。
“我很想你,心心。”
第12章
全国U18田径赛后,应小澄加入了西山田径队。在一支专业的队伍里,身边所有人都是专业的。有的人从小就练田径,大小赛事经验丰富,比如许青山就是这样。
和队里超半数都是西山本地人相比,应小澄的成长环境和经历算得上很特别。他来自遥远的西北,祁连山下,一个偏远又落后的小村庄。
截止到西山,应小澄17年的人生里,一共遇到两个改变他人生的人。一个是柏浔,另一个是他初中的体育老师戴向亮。
应小澄从小就跑得比别人快,但没有人认可这种天赋。直到他上初一,遇到戴向亮,才第一次有人真正认可他在田径上的天赋。
“这个世界有多大,你可以跑出去看看。”
应小澄开始拼了命地跑,跑出县城,跑出祁连山,跑出西北,跑进全国U18。
那天在起跑线上,每个人都比他更优秀,毫不起眼的应小澄为自己创造一个奇迹。
赛后采访,有记者问他得冠感想,他想了想后对镜头露出笑,“这是全国人民都能看到的吗?”
“是的,面向全国观衆。”
记者还以为他準备说什麽,但这笑容讨喜的少年对着镜头笑,好像透过镜头看什麽人,冒傻气地说:“我第一次跑这麽快,因为很想去西山,教练说我跑第一就可以去了,他应该不是骗我的吧。”
这条采访最后上了电视,也在网络世界传播,同行对应小澄留下不多的印象。比起看到的人,没看到是绝大多数。
应小澄没有指望能让柏浔在电视上看到自己,他只是满怀期待地收拾行李,如愿以偿前往西山。目的单纯,不计后果。
他像坚信他和柏浔一定会再见面一样,坚信地址正确,柏浔就在那里等着他。
-
悬铃木1-12号。
时隔两个半月,洋楼的主人终于出远门回来了。
少年有相当高的个头,黑发微长带卷,宽肩窄腰,皮肤白得没有什麽血色。
他的脚边立着一只不大的行李箱,上面贴着行李托运签。行李箱上另一口箱子是小提琴盒。
雇来的主要作用是看家和打扫的阿姨,面对这过于年轻的雇主时似乎很紧张。
“小柏,吃过饭了吗?”
少年惜字如金,点头不语。在玄关换了鞋,提起行李箱和琴盒上楼。
阿姨目送他,突然想起什麽,期期艾艾地说:“小柏,你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来找你。”
少年脚步不停,上半身已经进入二楼。
“他说他叫应小澄。”
上楼的脚步突然停了。
阿姨继续说:“来过好几次了,只说来找你,想见你,但没有说有什麽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