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郁景徐倒是对此习以为常,因为他每次出门旅游肯定都绕过了工作日,自然会撞上高峰期,人挤人在所难免。
卓蔚成有些懊恼,“下次我们挑没人的时候来。”
郁景徐伸出手去摩挲着老旧的灰墙,“没关系,热闹也是一种烟火气。”
除却这些历史建筑,青石板路两侧的店铺也围满了游客,郁景徐被对方领着进了一间装修古朴的文创店,店主是位年轻男子。
店主显然认得卓蔚成,从柜台后起身迎接,还各递给他们一杯本地特色的茉莉花茶。
“这是前几年从文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毕业的学长,现在摸索着自主创业,也在定期开展文创产品义卖活动,我就是在做义卖志愿时和他认识的。”
“好厉害。”
听过卓蔚成的介绍,他不由心生敬佩,对方看起来十分年轻,却能在短短四年里就找到自己未来的奋斗方向并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店主哈哈大笑,“哪有,还得多亏了蔚成帮我在母校宣传,我才能把这些文创周边卖出去。”
卓蔚成也笑着回道:“我这位学弟和我一样喜欢历史文化遗迹,我就想着可以带他来你店里瞧瞧。当然,我这次也要来照顾照顾你的生意。”
他一面说着,一面开了个数额巨大的花茶礼盒订单,并站在柜台边等着刷卡。
店主见怪不怪,“又帮你寄回家里当员工福利?”
郁景徐起先还震惊于卓蔚成一掷千金的举动,现在又被他们的对话搞得一头雾水。
卓蔚成转过头来,对他解释道:“家里公司是我姐在管,我是个闲人,她也支持公益事业。”
他的语气极为坦然,因为他的家境对于他周围熟识的人来说也算不得秘密。
郁景徐倒对他的家庭背景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讶,而是把目光从他的脸上移到一众文创衍生品上,然后对店主露出了惯常的腼腆微笑,“那我也来支持一下好了。”
木质架子上摆放着刻有木容风景的纪念章和书签,另一侧的展柜里是大红袍、安溪铁观音、白毫银针、茉莉花茶等礼盒,但真正吸引他目光的还是正中桌子上的手绘明信片和机绣香囊。
见他兴致满溢,那位学长贴心介绍道:“这明信片是委托本校美术学院同学手绘的作品,香囊上绣的是木容市花茉莉。你尽管挑,校友来光顾我都会打八折。”
这里虽地处景区,但价格尚算亲民,再加之要抽成捐献给基金会,现在的盈利仅能供店主勉强维持生活。
最后,郁景徐挑了一套明信片、一支书签并几盒茉莉花茶,明信片自留,把花茶寄给父母和老师们。
走出店门时,卓蔚成终于找到了方才心中那种怪异感的源头,“我怎么有点像把游客带去购物点的那种导游......”
跟在他身后的郁景徐没听清他的话,“学长你说什么?”
卓蔚成转头露出了服务人员般的得体微笑,“没什么,我接下来带你去逛逛古宅。”
九月底的日头还有些毒辣,他们靠着街沿踱步慢行,看见许多“网红”店铺前都排起了长队。
郁景徐收回视线,商业化实不可避免,古遗址的未来之路尚在探索之中。
卓蔚成看出了他的这种想法,发问道:“你去过没有怎么经过人为开发的景区吗?”
这问住了他,认真思忖过后,方答道:“小时候跟着爸妈去过一个山脚下的古镇,镇街上的旧屋里住的都是些老人家,很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去参观。石板小巷里只有位在兜售豆腐包子的老奶奶,她还给我们指了条登山路,是当地人用脚踩出来的。”
卓蔚成因他这番话而对那个小镇心驰神往,“真好,我小时候父母没功夫带我去旅游,都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到处跑,现在想想,错过了不少,不过大学这几年,我肯定要多去外面看看。”
说话间,两人就拐进了一条小巷,前方就是座朱门破败的古宅。
“来,你先站这儿,我给你拍张照。”
郁景徐不明所以,但还是配合着照办。
“OK,这学期的通识教育课会让你们去社会调查实践,这里就是指定实践点之一,到时候写调研报告得至少要有一张露脸的配图。”
郁景徐第一次接触到这些,但还是马上抓住了重点,“调研报告要写多少字啊?”
这又勾起了卓蔚成的沉痛回忆,幸好他降级转专业之后不需要重修这些通识课程。
“三页五号字体,差不多五千字吧。”
一道晴天霹雳闪过郁景徐的脑海,他默默迈着沉重的步伐踏进门槛,觉得自己仿佛踏进了参考文献的海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