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曾对郑牧有过评价,狠辣、果断、诡诈,盖因郑牧行事,很少受到世俗的规则约束。
以目标为导向,而非是以规则为导向。
遵守规则的人,可以敬称其为君子,然而这个君子也仅限于规则之内。
不遵守规则的人,在规则内非君子,然而在规则外,却未必就不如规则内的君子。
身份不同、立场不同、环境不同,行事自然也会不同。
墨守成规,能对付规则内的君子,却不能对付规则外的奸雄。
人心是复杂的,波谲云诡,坚持规则内的道义只能修身,但却不能济天下。
面对郑牧这般不遵规则行事的人,昌邑令王陵虽然心中有怨,但也不得不去按郑牧的吩咐行事。
如郑牧说的一样,不过是相互利用罢了!
城外。
李进和曹休统兵三千人,向昌邑城推进。
荀彧给李进和曹休下达的命令,是拖住郑牧,不可让其占据山阳郡诸县;但荀彧未能猜到的是,郑牧对占据山阳郡诸位并无兴趣,而只对“积粮”感兴趣。
郑牧如闪电般的攻势,以及对郑牧的不了解,影响了荀彧对郑牧战术意图的判断。
“曹校尉,据探子回报,刘备的兵马驻扎在任城,并未西进山阳郡;郑牧的偏军夺了昌邑城,直接驻扎在了昌邑城。”
“既然郑牧和刘备都未有拿下山阳全军的意图,我等不如在济水上游驻扎,监视郑牧动向即可,何必非得要去昌邑城?”
昌邑城依济水而建,李进的这个想法,其实是很符合荀彧拖住郑牧的战术目的的。
然而,曹休却不这般想。
一想到曾经被生擒,曹休就感到心底的怒气在蹭蹭蹭的往上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