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她们两人是食堂最安静的人,在大家相互讨论回家该带什么过来的时候,苏采菊小声和潘大婶说:我家两个孩子学校放假,我住的地方还没淹得很厉害,但是雨再下下去也不行了,幸好领导提起来,希望雨尽快停,我们辛苦,那些在外面各种疏通干活的人更辛苦,我昨天跟着章师傅几个人过去送晚饭,都看不清他们原本的样子,全部成了泥人。
苏采菊以为潘大婶刚才离开是去上厕所了。
潘大婶没特意说自己找领导的事情:我也见过,确实很辛苦,希望雨尽快停下来,咱们的日子都不好熬,农民们的心血白费,我怕再下下去,食堂粮食不够,吃不上饭了。
食堂开始送饭是四个师傅轮流带小队去,每顿饭都是去四个人,其中一个是大师傅,剩下三人是平时打菜洗碗干活的大姐婶子。
两辆三轮车被骑出去送饭,每次回来食物没得一干二净,一粒米都不剩,全刮干净了。
过去送饭也是辛苦活,所以每顿饭换不同的人,苏采菊和潘大婶都去过了。
...
午饭送来了,三队和四队暂时放下手里的活吃饭,三队四队吃完轮到一队二队,最后五队六队。
领导拿着大喇叭说话,今天的雨不是很大,领导的嗓门足够大,加上喇叭,大家都听到声音了。
三队四队的人放下手里的工具先去吃饭。
食堂的三轮车自带遮雨棚子,两队几十号人拿上各自的饭盒搪瓷缸子排队打饭。
打到饭的,去可以躲雨的地方吃饭。
河道旁能躲雨的地方真不多,吃饭环境足够恶劣,能吃上热乎好吃的饭菜,他们不介意环境恶劣,有些人甚至还能笑出来,说终于等到饭,吃完力气就回来了。
杨东不在三队四队,他在一队,第二拨排队吃饭的人。
全都是脏兮兮的泥人,杨东待在人群里,食堂员工完全认不出来,他走到面前才能勉强从身形眼睛看出他是谁。
领导交代过,认出她老公也不要专门找他说话,除非他找他们问话了,别的时候不要主动搭话。
他们单位都还不知道杨东就是食堂领导的老公,食堂免费送饭不是杨东要求,是领导自己决定下来的。
他们夫妻两人貌似有几天没见面了。
不打听领导的事情了,洪水灾害来临,大家自顾不暇,先管好自己再打听别人的私事吧。
已经吃上饭,怎么还哭了呢?杨东问孔永英。
孔永英就是杨东单位新来的自来熟,要请他到食堂吃饭的那个。
他们两人被分在一队了,六个队伍不全是单位自己的人,也有自发组织的民间救灾队。
孔永英控制不住眼泪:太累了,我图轻松才来干文职,没想到
领导没有强迫我们这些干文职的去救灾,你自己报名的是很辛苦,为了减少损失,苦点也咬牙过去。
我不后悔参加救灾,但真的好累,我觉得我随时可能死掉,太痛苦了。
咬牙忍忍,总能过去,实在不行找领导打报告,领导会批准的。杨东以前辈的语气安慰他。
小伙子以前乐观自来熟的样子他不适应,如今露出真性情的一面,他能接受他了。
不是他不想他好过,他痛苦他就开心。
仅仅是孔永英现在的样子很真实。
作者有话说:
不止一个小天使问,我统一回答,这本文暂时没有写生娃养娃情节的打算,就算要写,也不会在五十万字以内。
不是说以后都不写养娃带娃年代文,我只是前面写过三本,暂时写倦不想写了。
三本分别是:
《八十年代彪悍媳妇》男女主开头就养娃。
《重生八零小保姆》这本不是养自己的娃,这本属于带娃文,女主妹妹和男主外甥女。
《八十年代两口子》我记得应该是中后期生娃养娃。
第83章
这几天抗洪非常痛苦,精神的痛苦不算什么,身体的痛苦叫孔永英快坚持不住,想走人的念头每时每刻都在产生。
他家境良好,从小到大没吃过多少苦头,身板不如杨东强壮,可以说单位里大多数人身板都比他强壮,不光是杨东。
普通人的身板对抗天灾,哭也正常。
杨东从小到大没吃多少苦,抗洪前经历过叫他痛苦万分的事情就是当兵,当兵三年没参与过打仗,如今抗洪算是另一种形式打仗,他不能当个逃兵。
孔永英只是说说,他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当逃兵,尤其看到共同抗灾的部分人,他们生活十分艰苦,吃顿免费的饭对他们来说都是幸福的事情,他见到总是羞愧非常,平时爱说话的他,在这种时候也只和杨东说几句话。
食堂送来的饭菜并没有很多肉,肉越来越少,馒头包子这类食物却没有敷衍他们,还是食堂往常的水准,他每天盼着吃饭,只有吃饭的时候才能歇下来。
他更想的是雨停下来,他能够躺在自己干燥温暖的床上睡大觉。
孔永英快对水有阴影了,雨再下下去,手脚都要泡烂。
孔永英:我不打报告,等我晕倒把我送进医院,我再休息。
真想马上晕死过去。
你小心点,这种时候晕倒,旁边没有人注意到你的话,你只有被水冲走的份。杨东凉凉来了一句。
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我家里人也不关心我,我参加抗洪几天没回家,他们都不过问。
杨东:留在单位里的人会告诉家属我们在抗洪,你家里人应该来找过你,被说走了,这种天气家里没被淹的,老实待在家里,不要随便外出,到外面很可能出人命。
单位不能没有人在,剩下守单位的都是老弱,有家属过来,他们负责应付家属。
孔永英:还是嫂子好,人没出现过,但是却为抗洪做了不少贡献,不怪大家喜欢到嫂子的食堂吃饭,我们单位的食堂不给我们提供免费饭食就算了,居然还涨价。
我家立秋也只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涨价的我们没办法多说什么,粮食本就珍贵,如今遇到洪水,珍贵顿时变成稀缺,涨价无可厚非,又不是专属我们单位的食堂,他们服务好几家单位。
两人边吃饭边说话,说完继续投入抗洪工作。
...
立秋在吗?食堂大门有人敲门。
小姜听出是严松梅的声音,大声回道:领导在的,我这就去喊领导,小赵你去开门。
小赵放下手里的活去开门,小姜去后厨找领导。
沈立秋听到舅妈过来,放下手里的活,撑着雨伞去食堂。
到食堂不光见到两个舅妈,还见到婆婆。
沈立秋:妈,舅妈,你们怎么过来了?外面整天下雨,家里不紧缺粮食的话,最好不要出门。
岑彩:立秋,我们来送东西,听你爸说东东参加抗洪去了,你们食堂免费为他们做饭,我们也想着尽一份力。
严松梅:对的,我们是跟着货车过来送东西,有手套、胶鞋、雨披还有药和粮食,食堂里头有空地方放的吧?
她看向布置不同以往的食堂,不太确定是不是能囤东西。
有空地方,这块空地都能放,大家去搭把手把东西搬进来。沈立秋喊食堂员工去帮忙。
东西都搬过来,沈立秋带着婆婆和两位舅妈去办公室说话。
严松梅:立秋,我们也做不到像东东他们单位一样去抗洪最前方,只能在后面帮忙,送到食堂的东西麻烦你们食堂作为代表送过去,我们这里凑了十万块钱,全交给你,我们也只能做到这些了。
三人将各自带来的大包放在办公桌上,包里是钱。
婆婆和舅妈三人都带着包过来,沈立秋没想到里头装着钱,只觉得包挺大,很是意外:舅妈,这些钱捐出来,家里没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