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
天庆帝抓着桌上的东西就朝着太子砸了过来,落在他身前时怒骂:你好大的胆子,你是在骂朕恶毒,还是想说朕无耻卑劣?!
陛下息怒。
沈却眼见太子触怒龙颜,连忙急声说道,太子绝无此意,陛下也知太子性情秉直,又与永昭公主曾有数年师徒之情,他厌憎永昭公主谋逆却也不愿落井下石,若真对陛下有不逊之心,殿下大可顺着陛下心意又怎敢直言于圣前
你给朕闭嘴!
天庆帝怒声道,情谊?一国储君却对一个逆贼有情谊,怎么,你是觉得朕当年之事判错了,还是想要替你那谋逆的姑姑跟朕讨公道?!
太子看着盛怒的天庆帝,眼眶突然便红了:父皇,你何必拿这种话来激儿臣,你明知儿臣不会。
天庆帝鲜少见太子落泪,更从未见过他这般红着眼的模样。
他怒气一滞,就听太子说道,
儿臣若真向着姑姑,七年前就不会知道她谋逆后坐视不理,后来宫中围剿永昭余孽时也不会丝毫未曾插手,父皇应该知道姑姑亲自替儿臣训练的人,就算敌不过锦麟卫,胜不过宫中禁军,却也未必不能将阿窈姐弟救出来。
可儿臣没有!
太子眼中通红,一字一句犹如泣血,因为儿臣知道,姑姑留在朝堂,嬴氏基业不稳,更明白谋逆之人罪无可赦。
您是君,更是父,是儿臣绝不能忤逆之人,姑姑死后那些人若留着也会是后患,所以哪怕看到姑姑府中血腥漫天,看到锦麟卫杀尽永昭余孽,看到阿窈他们被一把大火烧死在了人去楼空的永昭公主府,儿臣也从未动出手。
您可知道那之后很长时间,儿臣夜夜都能梦到阿窈哭着叫着太子哥哥,梦到她哭着说她好疼,梦到她满脸是血地质问我,问太子哥哥为什么不救她,为什么不带她出来
天庆帝听到阿窈二字,脑海里突然就浮现出那个一身红衣笑起来像极了小太阳,总喜欢扑进他怀里叫他舅舅的小姑娘。
他嘴唇微抖了一瞬,就听太子再也压抑不住哭腔。
我本能救阿窈的,我可以救她的
太子跪在地上落泪时捂着脸痛哭失声。
沈却微侧过脸时也红了眼。
天庆帝看着哭得狼狈的儿子,看着他低声说着元窈的事情,原本的怒火像是被兜头一盆冷水浇下来散了个一干二净。
面对太子的重情,他突然生出一抹难堪来。
第195章 示忠
已经七年不曾有人提及的名字让太子痛哭失声,也同样让天庆帝气虚。
天庆帝紧抿着唇坐在那里时神色晦暗不明,瞧着神色虽然依旧阴沉,却没再开口训斥太子私藏嬴姮的东西。
殿中安静极了,外间的宫人跪了一地。
天庆帝不想直面太子,低头时就瞧见桌上摆着的东西。
刚才他来的突然,太子惊愕时手中的笔散落在纸上,墨迹污了一大圈,可依旧能看清楚上面写着一些官职和官员名单。
天庆帝神情微怔,低头仔细去看,就发现那些官职是之前户部出事后空缺出来的。
其中那份官员名单上有一些被太子圈了红,而官职那张纸上每一个职位下面都写了好几个名字。
有些他眼熟,有些却瞧着眼生。
天庆帝对东宫从属极为熟悉,那些跟随东宫的朝中要员他也大多都知晓,可这份单子上面,从属太子的加起来不过只有五六个,反倒是其他的人名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整张纸。
那几个太子从属的人名之上,还有两个被划了斜杠像是排除在外。
太子本就是一时激愤才落泪,等到平息下来久久不见天庆帝出声,有些破罐子破摔:儿臣冒犯父皇,父皇若要废了儿臣,就废吧。
天庆帝:朕何时说要废你。
出尔反尔还是一国之君,天庆帝到底有些别扭,只佯作训斥道,
朕刚才不过一时气话,堂堂储君岂是说废就废?
朕知道你重情,也知道你仁善,可为君者有些东西不该惦念当舍则舍,否则只会成为旁人攻讦借口。
太子沉默着没说话。
天庆帝此时其实已经不太相信成国公说的那些。
太子重情是他一直知道的事情,况且正如他所说,当年绞杀嬴姮时太子没有冒头,便是选择了储君之位和他这个父君。
这天子之位将来是太子的,嬴姮余孽想要搅乱朝堂憎恶于他,对太子又何尝不是,太子何必舍近求远与乱党谋逆?
天庆帝没再追究嬴姮的事情,只拿着手里的东西问道:这是什么?
太子不想说话。
一旁沈却连忙说道:回陛下,户部出事之后朝中许多位置缺员,殿下见陛下近来烦忧,便与祖父等一众老臣商议看能不能先行甄选出一部分合适的人来让陛下挑选。
其实在此之前殿下就已经送过一份名单给陛下,这一份是后拟的,都是关乎一些比较重要的职位,因为怕再闹出孟德惠的事情,所以殿下不敢轻易定论还有犹豫。
天庆帝指着其中一个被化掉的名字道:朕记得田宝芳之前在东宫当差,为何把他划掉?
太子沉默片刻才沙哑着声音说道:田宝芳为人虽然还算正直却耳根子极软,且他家中关系复杂,宗族那边也曾出过私放印子钱的事,户部刚出了贪污的事情,他不适合上去。
罗东呢?
他为人太过圆滑,又有些好大喜功,放在一些不甚要紧的位置上能够有些用处,但是不适合掌实权。
天庆帝听着太子的话,脸色越发缓和下来:这名单上的人都是你选的?
太子回道:不全是,次辅选了些,伍大人也提了几人,还有一些是这几年新科中举之后一直耽搁在翰林院里,或是先前有些实干才能却因各种原因郁郁不得志的。
他看了眼天庆帝,抿唇迟疑了片刻才继续,
除了这些,还有几人是因当年谋逆之事牵连被贬出京的,儿臣查过他们底细,这些年一直安分守己,与谋逆旧事牵扯也不深。漕运和户部事后朝中急缺有能力的人,儿臣便与次辅商议想让父皇重召这几人回京
太子说着说着,话音就没了,显然像是认定了天庆帝会发火似的。
天庆帝瞧着太子垂着脑袋的样子,明知道他刚因嬴姮之事动过怒气,他居然还敢提这些人。
他突然就想起太子小时候性子执拗认准的事就死不回头,这几年更每每都会因为嬴姮旧事跟他吵闹。
有时候也不是什么大事,太子若能服软也就过去了,可他从不愿多解释,又有老三老四拱火,到了最后吃亏的就总是太子。
天庆帝将那纸折了折:你倒是胆子大,明知道朕不喜他们还敢再提,也不怕有人借此挑拨说你与逆贼勾结。
太子有些赌气地道:儿臣就算什么都不做,不还是有人会说?
再说儿臣是储君,顾虑的是江山社稷朝廷安稳,儿臣只想帮着父皇甄选贤能之人替父皇分忧,免得任由孟德惠、朱英之流蚕食朝堂,毁了嬴家先祖留下的基业。
这些都是有才之人,也与旧事关联不深,任由他们留在京外太可惜了。
天庆帝被他的话说的有些心情复杂,见他难得赌气甚至将不高兴的情绪明晃晃地露在脸上时,倒突然觉得这个儿子顺眼起来。
天庆帝叹了声:起来回话。
太子看他:父皇不废我了?
天庆帝瞪他一眼:想挨板子了?堂堂太子趴在地上撒泼掉眼泪像什么话!
太子听他虽是训斥却略显亲昵的话,红着眼圈想起自己刚才嚎啕大哭的样子不由耳根泛红,连忙从地上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