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也帮着老爷子一块儿,把花灯装上板车。
今天装的花灯比昨天的还要多,收拾妥当之后,老爷子对着偏房的方向扬了扬下巴:“韩昭,我们走了。”
没有回应。他深知韩昭做灯笼时的专心程度,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也是常有的情况。
“走吧,小伙子。”他托起推车的把手,向钱小舟示意。
钱小舟忙把大门打开,帮着他一块儿推出去。
他们住的地方离东街的灯市大概有二里地的样子。
钱小舟一边帮忙推着车,一边问:“韩大爷,韩昭哥是什么时候开始跟您学做灯笼的呀?他这灯笼做的可真好看。”
韩建德眯了眯眼,像是在回忆什么:“他呀,他八岁才跟我学做灯笼。”
人老了,以前的记忆就会变得模糊,可是韩昭跟他学灯那年的记忆,他却记得很清楚。
因为那年他八岁的孙子阿福死了。
儿子英年早逝,孙子也未养大成人,接连的亲人去世让韩建德备受打击。
就算得到皇上的金口称赞又有什么用呢?韩家的花灯注定要在他这断代,无法传承下去。
忽然有一天,一个小孩蹲在他的家门口问:“爷爷,灯做的好,真的可以见到皇上吗?我想跟您学做灯。”
那小孩浑身穿的破破烂烂,像乞丐似的,只是一双眼睛却亮的惊人。
看着和阿福差不多大的小孩,韩建德心软了,就把孩子领进来。
只是等那个脏小孩洗干净了手,韩建德就反悔了,因为那是一双女孩子的手。
他冷着脸拒绝了。韩家花灯传男不传女。
小女孩在门外跪了一天一夜,哭着求爷爷教他。哽咽着说:“我以后可以一直当男孩的。”
老人家的心到底不是石头做的。
韩建德最终收养了他当自己的孙子。为了韩家花灯能继承下去。
韩昭聪明,悟性高,学做花灯后很快就上手了。甚至还跟着隔壁的木匠学习了雕工。
看今年他做出来的花灯受欢迎的程度,也许韩家花灯重振荣光指日可待。
“那到现在,也学了八年了。我这才学两年,什么时候才能像韩昭哥那么厉害呢?”钱小舟掰着手指头开始算起来,他今年十四了,要是学八年就二十了。
老爷子笑起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学手艺哪有那么轻松的,没个三年五载,怎么能出师?”
钱小舟不好意思地笑了,默默地卖力干起活来。
越临近元宵节,街上就越热闹,灯笼也卖得越好。
韩昭赶工了好几天,转眼就到了上元节当夜。
今年元宵节的排场比往年还要大,一条街从街头亮到街尾,各种杂耍、活动,看的人眼花缭乱。
韩昭的灯摊前也围满了游玩的人。韩建德和钱小舟抬着灯游走吆喝去了,留他一个人看着摊子。
围着的人或是在猜灯谜,或是在赏灯,韩昭热情地接待买灯的人。
忽然一道阴阳怪气的男声从人群中传出来:“我说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呢?就这?”
随着声音的响起,围着的人群被粗鲁的推搡向两边,一个男子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第3章 上元佳夜严二闹事
韩昭抬头看清来人后,敛起了脸上的笑意,面无表情地看他做什么妖。
这人是严记掌柜的小儿子。
严记灯笼铺的掌柜叫严守仁。严守仁有两个儿子,分别叫严行柏和严行松,人称严大和严二。
这严大继承了父亲的制灯手艺,早早的就跟父亲做起了家里的花灯生意。
这个小儿子严二却学灯没耐心,学生意没脑子。严守仁看他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
元宵节这夜,严二在店门口恰好听到两个赏灯的路人在说话。
“街中有个韩记灯铺的灯笼,好像也挺好看的,比这还便宜。”
“是吗?那我们快去看看吧。”
两人说笑着就离开了。
严二却变了脸色,心中嗤之以鼻:什么阿猫阿狗做出来的的东西,也敢跟我们家的灯笼比。
当下就找了两个仆人,要来找不痛快。
严二扬着下巴说:“呦,我说是谁呢,原来是你啊。怎么?韩老头子今天没来,不来吹嘘皇上微服私访到你家摊子上的事了?讲的跟说书似的,几十年前的事,谁知道是真是假的?”
说完他恶劣地笑了起来,跟着的仆人也发出夸张的笑声。
韩昭的脸色彻底冷了下来,冷冷地道:“来者是客,严二公子要是来赏灯猜灯谜,在下很欢迎,如果不是,还请别处寻开心去。”
严二“哎哟、哎哟”的怪叫了几声,凑近灯笼铺,扫了一眼:“还真有灯谜啊,只是你这种花灯也就糊弄糊弄小孩子。各位要是真想赏灯,还得去我们严记灯笼铺。”
韩昭不由的感觉到好笑。怎么会有人自降身价,跟他这个小灯摊抢客,这严二不愧是个没脑子的。
他冷笑道:“听说严记灯笼铺的花灯二两银子都难买到一盏,在我这小灯铺上二十文就可以拿走一盏花灯。能和严记相比,真是抬举在下了。”
“只是,”他话锋一转,“这上元节的花灯,说到底,只不过是图个吉祥喜庆的物件,无论价格贵贱。能博大家一笑,给大家带来点乐子也就是了。人家爱上哪儿去看,我怎么管得着。严二公子又何必如此动怒呢?”
她四两拨千斤地回怼了严二的挑衅,说的话又谦逊有理,连围观的群众都附和起来。
“是啊,我乐意去哪儿看就去哪儿看。”
“连这个都管,闲的吧。”
“我就喜欢来这儿看,小哥笑起来好看的呢!”
严二被怼的“你,你,你”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又不甘心这么灰溜溜的回去。
他往人群中扫了一眼,看到一个姑娘手里提的花灯,眼前一亮。
忙上前去问:“小姐,你这花灯是严记的花灯吧?”
那姑娘不是别人,正是今年好不容易才买到严记花灯的李小姐。
今日她约了好几个小姐妹,一块逛灯会,见到这儿围了许多人,小姑娘们爱热闹,都凑上来看一看。
李小姐冷不丁的被问到,有些不好意思似的,微微低下了头,又按捺不住想向小姐妹们炫耀的心,回道:“正是严记的花灯。”
严二忽然高兴起来,大着嗓门说:“各位请看我们严记做的花灯,哪里是这些小灯笼可以比的,也只有这样的花灯。才配得上姑娘你这样的花容月貌。”
李小姐被这直白的恭维夸的不禁羞红了脸,众人的目光也随着严二的声音落在她提的花灯上。
那是一盏造型繁复的六角花灯,花灯的底部还坠着彩色的璎珞。
的确是好看,围着的人嘀嘀咕咕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