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提着篮子回来的路上,布莱斯终于明白,他已经对朱莉动了心。
不知道从何时而起的怦然心动,这过程总是千回百转难以寻访,如手指划过玻璃一般,是难言却又易懂的感觉。
一旦动心,动的便不止是心。
他亦不想再去探寻根源,只是在明白了自己的真正心意之后,发自内心地笑了出来。
而动了心之后就是行动,可惜的是,拍前门拍后门拍窗户打电话各种折腾,布莱斯都没能打动狠心的朱莉回头理他一下。
在朱莉以为布莱斯这个烦人的家伙终于知难而退从此消停的时候,他居然是拿着铲子去了朱莉家的院子,挖起了坑来。
这小伙子是不是想要挖地道进去?经历过从前地道战的观众纳闷地想。
跟随着两个主角经历了那么多也学到了那么多,此时此刻,他们也是有点原谅了这个知错能改的少年,想要看到一个美好的结局。
朱莉路过,瞥见布莱斯居然在破坏自己辛辛苦苦培育起来的草坪,正要撸起衬衫袖子出去教训他时,朱莉爸爸却是叫住了她:我允许他这样做的。
朱莉不解地看了看爸爸,又看了看窗外挖完坑的布莱斯,正搬着一棵小树来到了坑洞的旁边。
那是一棵小梧桐树。
刹那间,曾经在梧桐树上静听风与自然的旧时记忆,以及从前一切种种,统统都涌上了心头。
跪在地上一起亲手把小树种下时,那棵小树的绿意和布莱斯的蓝绿眼睛交汇在一起,她似乎看到了从前追寻的美好。
她曾经想和布莱斯一起守护那棵被砍的大梧桐树,但是他只是闪烁了那双漂亮的眼睛,并没有前来。
如今,经历了很多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很多的布莱斯再次出现在她的面前,与她一起,种下了一棵新的小梧桐树。
曾经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那个男孩,在这一刻,终于成长到了整体亦足以打动人心的程度。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总会遭遇到好与不好的各种事情,成长的路程里不止是年轻的男孩女孩,还有各种互相等待理解和磨合的家庭。
这一个电影的主线,不止是两个年轻的男孩女孩的成长,更是两个家庭的成长故事。
而侧面之中,亦讲述了游子思乡、尊重与理解、家庭与责任以及自尊自爱等许多细节,在最后我仍然感激遇见你的那一天的台词里,呈现出了一种对爱情、家庭、世界以及未来一种的美好而理想的状态。
见识过黑暗的人,才能更珍惜光明。
正如他们这一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从个人到家庭到国家,每时每刻都在成长。
在因为从前的历史因素,落后于世界奋力追赶到满心苦累之时,有人为他们带来了外界的一切信息,却又谨慎地提醒他们不要沉浸于外界繁华美梦之中,而是要扎根现实放眼将来终有一日,他们所期待所期望的一切,必将会伴随着他们的努力而到来。
这般思想上的引路人,是他们迷茫人生道路上的一束光,照亮了前路,让他们心安。
苏韵当初离开之前,特意给沪市电影译制厂留下了香江的通信地址,为的就是让那些作为电影解说员的知青们有什么反馈意见的话,可以写信交给电影译制厂,到时那边译制厂的工作人员按期去香江拿片子时,可以顺路把电影下乡之后的情况回馈过去。
尽管当今时代两地的通信仍不算方便,不过也照样有不少有感而发的信件,辗转漫漫长路遥遥时光,在紫荆花的甜香将要随着春末夏初的阳光远去之时,带着满满的情感来到了苏韵的手里。
请容许我对您说一声感谢,是您让我们在迷茫的年代岁月之中,通过一个个光影编织的美梦,看见了外面世界的繁荣昌盛
而在此同时,您亦让我最终知道,纵使他方千万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这条红色的道路上,因为街边的绿色邮筒,我们将不再孤独。
即使我们遥隔万里千山,但我仍然相信并且期盼着,闪闪红星的光辉终将会抵达日落的港湾,带回经历百年洗礼后、东方最璀璨的明珠。
在此,以最真挚的情感,祝愿您与一切都安好。
望来日再见之时,五星赤旗,腾翔天际。
寂静的深夜里,看着一封封言辞恳切刻骨情深的信件,苏韵自窗外望去,依稀似乎看到了历经百年风雨后,那五星与紫荆花交相辉映化作一片红色海洋的华诞良辰。
第148章 回信
前面那些电影就像男主角布莱斯的漂亮眼睛, 而女主角朱莉,就是被一时的美丽而迷惑住的我们。
最后这一部《怦然心动》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让我们在被表面繁华美好所迷住的情况下,依然坚守自己的本心和保持住自己的理智, 打破对表面美好的滤镜, 真切地认识到,自尊自爱, 才是最宝贵的东西。
只有自尊自爱、努力向上, 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慕。
正如我们现在一般, 无论是为人处世的态度还是对建设国家、对内对外的态度,都应当如此。
有时,苏韵也会收到关于电影观后感的信件, 从感谢赞叹她拍出了那么多的好电影并且敢于在这样的时期下乡播放,让广大缺少娱乐的人民群众和处于迷茫时刻的人们得以看到希望与光明的感谢信;到开始对电影剧情进行分析的剧情分析信;再到联系苏韵安排电影播放顺序的深意以及结合现实情况, 而推测得到的结论
无一不展示着他们对难得的电影的喜爱和思考。
苏韵很是欣慰,宝贝一般把这些信放在柜子里:除了信件的内容确实真情实感到让人感动之外;这个年代的邮票也需要好几分钱,所以这些写信的人是真的热爱她的电影,才会写信到沪市电影译制厂让人代为传达。
喜欢一个人或者一样事物, 不在于为其花了多少,而在于你有多少以及为此花了多少的比例。
这样贫困年代的8分钱邮费,比后世那些土豪几百万打榜打赏的心意都要真诚。
当然, 这其中也还有个挺搞笑的感谢信,内容大概就是说苏韵后期帮忙和外国电影谈判,从而取得了《大白鲨》在内陆的播映权之后,而发生的又一个让许多人得了心理阴影的事。
前些年, 因为两边政策和发展不同的原因, 许多广城特别是深市所属下渔村的村民、知青曾经因为生活的困苦, 而联合起来,造就出了多场非法越境偷渡进入香江的逃港行动。
而那时的香江正处于奋力腾飞的时期,急缺劳动力,所以能成功偷渡抵达市区的内陆人士,就可以按照抵垒政策的规定,可在为期三日的宽限期内,去有关部门登记领取香江身份证,成为香江合法居民,正式居留在香江。
但如果在偷渡中途被被执法人员发现截获,则会被遣返回去而一般来说,这些人即使被遣返回了原来的地方,也会继续谋划下一场的偷渡行动。
这些消息,苏韵都是从苏阿婆那里听来的:据说曾经有个偷渡了十多次都不成功的人,边境执法人员都眼熟得不忍心了,放了他一马让他过来,后来就住进了苏屋邨里。
当时的偷渡,按方式可以分为陆路和水路两种。没钱的、健壮的青壮年大多是联合起来一伙人,多数是同村、亲戚等,依靠人力翻山越野从陆路越境,或者自行泅渡通过水路偷渡。
而他们家里那些无法靠自己跟上偷渡队伍的老弱妇孺,则是举全家之力倾家荡产变卖现金,花大价钱坐那些打好了关系的大型车辆、船只偷渡过去。
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组人蛇和蛇头的俗语:藏在大型车辆、船只里面像蛇一样蜷曲身体藏着的偷渡者称为人蛇,而组织者则是蛇头。
最激烈的那几年,广城不少村子逃得只剩老弱伤残;最为严重的地方,听说全村人逃得就只剩下一个家里实在太穷又伤了腿的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