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按照惯例来说,一般都是五日。温竹卿不想在偶遇卫祯了,这几天都是待在帐篷里,就连太后那里也不去请安了,生怕碰到恰好又在那的卫祯。
但最后一天是怎么也躲不过去的,到了第五日,那些世家公子便不会再去围猎,将自己打到的珍稀品种进献给皇帝,而是有更加重要的事。
温竹卿坐在太后身侧,百无聊赖地看着底下的较量。秋狩当然少不了比试,除了比谁狩猎的猎物更多外,还有比武、骑马以及射箭等竞争。
这些能跟着皇帝来华池的,都是家中的青年才俊,没有谁愿意落后他人。这场大比在最宽敞的玉津园举办,本该是贵族子弟的展示风采的时候。
可皇帝三年前让禁军们也跟着参赛了,那些被家中长辈捧在手心的公子哥,不过一些三脚猫的功夫,便不够看了。
每次拔得头筹的,都是皇帝的亲卫。这让那些
自视甚高的贵公子们情何以堪,总是在背地里骂这些禁军野蛮人,不通教化。禁军们也觉得世家公子也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的小白脸,就是会投个好胎而已。
要温竹卿讲,卫祯也是恶趣味。明知道这会激化双方之间的矛盾,却依然没改掉规则。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少会有世家子弟会选择加入禁军。
大部分禁军都是平民出身,和王公大臣可以说是很不对付。他们只认效忠的皇帝,其他人的面子都不给。
看着户部尚书的嫡次子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侍卫给撂倒了,温竹卿忍不住瞥了眼户部尚书的脸色,那可真是比煤炭还黑。
比武的最终胜利者是禁军统领姚临,确实是武艺高超,刀法犀利,无人能及。
禁军们自然是心服口服,有些世家子弟却满脸不忿,誓要在骑射两项上讨回面子来。
不过他们的射艺的确不错,比了几场下来,与禁军们赢得满堂喝彩的人数五五开,倒也算打成了平手。
温竹卿看着穿着一身白袍盔甲上台的弟弟,目光里有几分兴味。这还是温曜第一次来参加大比,她也有些好奇温曜的水平。
温曜不卑不亢地走上场,拉开了弓,弦上的白羽箭蓄势待发。百步之外,正中靶心。温曜连射三箭,皆是如此。
太后不由对温竹卿感叹道:“你这个弟弟瞧着倒有几分少年意气,不像你父亲”太后并未继续说下去,但显然她对另娶的前姐夫是心存不满的。
但太后知道温彦良续娶的缘由,他不可能只有温竹卿一个女儿,那和让温家绝后没什么区别。就像元家一样,只她和她姐姐。就算她如今贵为太后,又有谁还记得一门三学士的元家呢。
大学士就是所有文官的追求,只有极其德高望重的臣子才会被皇帝晋升为大学士,很多皇帝在位期间,甚至都不曾有过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