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误入华娱的八零后 > 第182章 投资马丽雯

第182章 投资马丽雯(1 / 1)

也别说国内民众不支持,除非是那些能引起社会层面关注的电影,才会让普通大众挤出时间,花钱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而这样的电影一定必须是现象级别的片子,要么是老谋子这样的国际大导,要么就是口碑炸裂的经典神片,才能调动起普通老百姓的观影积极性。

当然电影的宣发也要做到位,各种工具手段要充分利用起来,快速形成社会化的讨论热点。

要营造出一种如果你没看过这部电影,那你就和社会脱节了的氛围,基本上票房成功的华夏电影都是这种套路的。

所以国内一直强调拍大片,推大片的思路其实是没什么问题,只有大制作大投入才可以达到要求,才能让更多的观众觉得值得,才会走进电影院看电影。

其实就算到了华夏内地有八万块银幕的时候,全国最高电影票房的影片也不过60亿,观影人次1.3亿!可是这个数字放到14亿人口的华夏,其实并不高,全国只有十分之一不到的人花钱买票看了这部电影。

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北美地区,超过五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一大堆,最高观影人次的影片是接近一亿人,可美国才多少人口呢?不过3.3亿人。

我们的邻居南韩,超过一千万观影人次的影片比比皆是,可南韩才多少人?六千万而已!

南韩最高观影人次的电影是1700多万人次的《鸣梁海战》,也是主旋律电影,几乎每三个南韩人就有一个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美国最高观影人次的电影是漫威的《复联四》,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部美国主旋律电影。

当然这些说的都是新世纪前后上映的电影,之前的就没法说了!比如华夏观影人次最多的电影应该就是《少林寺》了,到底有多少人进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那就真的没法统计了。

《少林寺》官方给出的票房数据是1.5亿,在票价五分一毛的年代,1.5亿是什么概念?再说那时候华夏内地根本就没有票房这个概念,反正没法比就是了。

哎!扯远了,还是说回马丽雯导演剧本的事。

马丽雯手里的这部电影还是温情路线的《我们俩》,剧情很简单,影片就是讲述了京城的一位房东老太太和年轻租客小马偶然间产生生活交集的故事。

这位老太太固执善良,一辈子住在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里,小马是个外地女大学生,活泼干练,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四合院寻求住处。

偶然的一句“这租房子吗”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了有不一样的色彩。

然而年龄上的差距给他们带来碰撞,老太太坚持的很多禁忌,让小马每一步皆有障碍。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两个人渐渐磨合,关系渐渐好转,排斥、警惕在生活过程中消逝,取而代之的是互相关怀,产生友谊,甚至相依为命。

最新小说: 把发小的弟弟画进黄漫掉马后(1V1) 每个世界都在被觊觎[快穿] 穿越之女扮男装太子爷 夏天开始的初恋 道长快到钱包里来 全息网游之不完美男神 少将军滚远点 宠妻撩人 情不自禁:安先生与路千金 特摄世界:从变身暗黑迪迦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