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璞定睛一瞧,认得这个军官乃是慕容珪以前的副手赫连勃。
赫连勃以前是龙骑兵的副都尉,水涨船高,如今他已是官升一级,做了金帐武士的统领了。
金帐武士是大汗的扈从,相当于中国皇帝的“大内卫士”。以前的首领是宇文成都,宇文成都不在和林之时,则由另一个资深的金帐武士乌宗瀚代行统领职务。
“一朝天子一朝臣”,亦即是说,赫连勃如今已经成为新大汗最亲信的“侍卫长”了。这个职位,兵权不及龙骑兵都尉之大,但却更为重要。
说时迟,那时快,赫连勃带领一个小队已经来到阿璞面前,其他的兵士则在山谷中散开,对阿璞这一批人采取包围态势。
来到阿璞面前这个小队一共十人,除了赫连勃之外,其他九人也都是金帐武士。那些骑兵则是他以前的部属。龙骑兵相当于御林军,战斗力最强。八百名龙骑兵出动实是非同小可之事。
阿璞看见这个阵仗也不由得暗暗吃惊,但他毕竟老于世故,不动声色,便即说道:“赫连勃将军,你怎的这么客气?想老夫何德何能,实是不敢有劳将军赶来相送!”
这几句话倒是老辣非常,他不待赫连勃开口,就把赫连勃当作是来送行的。
赫连勃甚是尴尬,只好直话直说:“将军误会了,我的来意,和你说的刚刚相反。”
阿璞面色一沉,说道:“原来你带了这许多人赶来,是要捉我回去吗?”
赫连勃道:“不敢。我是来‘请’将军和你的家人部属回去。”
阿璞道:“为什么?”
赫连勃道:“请问将军因何离开和林?”
阿璞说道:“我不是已经对你们的慕容将军说过了吗?”
赫连勃道:“是吗?但这件事情大司马还没告诉我,而且据我所知,他也尚未曾禀告大汗!”
阿璞冷冷说道:“慕容珪说的话不能算数吗?”
第1043期 “请”阿璞回去
赫连勃道:“不是不能算数,但将军和大司马(即慕容珪)说了一些什么,我可并没在场。将军因何离开和林,我也并不知道。”
阿璞忍气说道:“我是告老还乡,不敢惊动大汗,是以请慕容将军便中代禀。”
赫连勃道:“是你亲自和大司马说的么?”
阿璞说道:“我是叫登马诺代我‘请求’的。”本来若论从前的职位,阿璞是和七个王爷同级的,实权虽然慕容珪较大,名位则还是他较高,如今他特地用了“请求”二字,自是不免有点赌气的了。
赫连勃却一本正经地问道:“如此说来,大司马答应让将军回乡,并非亲口和你说的,而是由贵管家转述的了?”
登马诺不禁有点着恼,说道:“不错,是大司马亲口答应,由我转述的。慕容珪如今贵为大司马,我自是不敢高攀,但承他不忘贫贱之交,还肯认我这个拜兄,你是否对我的话不能相信,那尽可以……”
赫连勃皮笑肉不笑的打了个哈哈,说道:“总管言重了。我知道你和大司马是八拜之交,更不敢说是不信你的言语,不过……”
登马诺道:“不过怎样?”
赫连勃道:“我可以相信你的话,但只怕大汗不能相信我的话。我奉命而来,回去也总得在大汗跟前有个交待。”
登马诺道:“你要怎样交待?”
赫连勃道:“比如说,大司马可有放行的文书或者金牌令箭之类的凭证交给你们?”
阿璞怒道:“我告老回乡,并非释放的囚犯,要什么放行文书?”
赫连勃冷冷说道:“将军请莫着恼,寻常人当然是无须这些劳什子的,但将军的情形有点特别,我不说将军也当自己明白。”
阿璞说道:“我知道,一个月之前,我的确还是被关在天牢的囚犯,但当今的大汗继位之后,我的叛逆罪名不是早已洗脱了吗?难道我仍然不能像普通人一样?”
赫连勃道:“是否一样,我不敢说,因为这并非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但将军既然提起这一件旧事,我想将军也当心里有数:是否可以说走就走,私自离开京城?”
第1044期 案情复杂
原来在昆阳王和慕容珪掌权之后,新大汗虽然没有“追究”阿璞所犯的“叛逆”之罪,但也没有明令“赦免”他。
他的这个情形的确是有点特别的。
由于控告他私通金刀寨主的右贤王已死,霍天云、风鸣玉等人又早已逃出和林,找不到他“私通”金刀寨主的人证,而新大汗暂时也还要整顿内部,无暇对外用兵,故此这一控罪已是没人再提,无形中等于撤销了。
但他杀出天牢,火烧飞鹰阁(这是他的家人部属和昆阳王的手下一同干的,但昆阳王已成为辅国大臣,这一罪名自是只能由他承担了),大闹王宫,吓死旧大汗等等事情,是否应当判罪,在王公大臣之间,却有两派意见。
一派认为阿璞世代于国有功,这次右贤王诬告他“通敌”实在也是冤枉他的,如今既然要“除旧布新”,对他这些罪状,似乎是应该不再追究了。
不过这一派人也并非完全是为了同情阿璞,更主要的是为了迎合新的大汗。前大汗无道之处甚多,处置阿璞此案不公,他们认为也当列为“无道”之一。给予阿璞赦免,方能显出新大汗是“有道明君”。
岂知他们这样的“揣摸圣意”却是差之毫黍,谬以千里。等于拍马屁拍到马脚上了。
不错,新的大汗是要巩固自己的威权,挑剔旧大汗的过错。在许多事情上是要反旧大汗之道而行之。但却不能反最根本的“道”。
什么是大汗心目中最根本的东西呢?那是“王权”的尊严。
自己动用武力杀出天牢,火焚王宫,吓死大汗,要是都可容忍的话,岂非是等于鼓励别人漠视王室的尊严,甚至是等于鼓励别人向“王权”挑战,他怎能不害怕以后有人学样。
故此在王公大臣之中,主张赦免阿璞只占少数,主张治罪的则占了绝大多数!甚至包括慕容珪在内!
不过慕容珪还算对阿璞有点“情份”,虽然主张治罪,却不同意马上治罪。理由是阿璞还有相当势力,恐怕逼反他的旧部。实际他是采取“骑墙”的态度,而他自己则认为这样已是对得住阿璞了。
由于慕容珪兵权在握,而且他也并非反对治罪的,故此大汗和一众王公也就同意了他的主张了。
第1045期 慕容珪出卖义兄
这件案子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搁置一旁,阿璞回到原日的将军邸,但却变成了没有兵权的空头将军,新的朝臣班列,当然更没有他的份儿了。
阿璞老于世故,在这样的处境之下,他自己也是当然明白的:尽管大汗并没给他“定罪”,他可还是一个被监视的待罪之身。
可能就一直这样拖下去,结果此案不了了之,也可能旧案重翻,株连更广。是那种可能大些,这一方面要看未来形势的变化,一方面要看他是否能够“安分守己”。
阿璞明白这点,但他不能忍受过这种名义不是囚徒,实际乃是囚徒的生活。
瓦剌计划入侵中原的军事计划已经停顿下来,昆阳王和慕容珪也曾应允过他,愿与汉人化干戈而为玉帛,他以为素愿得偿,于是遂“告老还乡”了。但以他本身的处境,不方便亲自向慕容珪请求,于是利用登马诺和慕容珪是异姓兄弟的关系,让登马诺替他说项。
慕容珪对阿璞倒是有点想庇护他的。不过他也是最懂得新大汗心意的人,假如阿璞没有什么“异动”,他自信可以说服大汗,就让阿璞在和林平安的度过晚年。
但若是有什么“异动”,他可就不能庇护了。
而“告老还乡”,他知道在大汗的心目之中,是必定会被大汗认为阿璞心怀不轨的。
于是慕容珪采取了极为圆滑的做法,口头上答应了义兄替代主人的求情,却没付给他任何凭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