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小,回报丰,此为其一。
其二,则因魏阳立场与陈宣相左。
此时趋前,既可赢得魏阳好感,又挫陈宣锐气,徐善自是不会轻易放过。
当然,身为传统儒家门生,姿态必不可失。
尤其在西魏这君选臣,臣亦择君之世。
一见面即卑躬屈膝,绝无可能。
“未知善公驾临,有何高见?”
待徐善落座,魏阳便如弟子般拱手询问。
做戏做全套,方显诚意。
彼时文人,好此一套也!
更关键在于,徐善确为栋梁之才。
尤擅以言辞服人。
魏阳之表现,深得徐善之心,恰是他心中明君之姿。
“殿下可曾察觉,大难将至矣!”他忽而厉声轻斥。
咦?
魏阳面色微僵,险些破功。
心中暗笑,此乃古今文人惯用之术。
不论是非,先以惊人之语夺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