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页(1 / 1)

('

蒙恬左右看看,轻吸口气。

“士卒置身战场,随时有丧命可能,心间戾气煞气积累深重,若长时间不要他们释放……”

蒙恬咽口唾沫,微微低首。

“或会炸营,啸变。”

“蒙大将军所说的释放方式,是屠杀手无寸铁的平民,还是贱淫貌美的女子?”

低头的蒙恬不作应答,李信深吸口气,朗声道:

“皆有!”

这不是秦军无组织无纪律,而是天下所有军队都这个鸟样。

获胜方在战败国土地为所欲为,看看最近的以色列就知道,这种现象一直到两千年后也没有完全禁绝。

“朕说不行,这是军令,也是王令。”

嬴成蟜冷眼示众,眼眸中的细微血丝让直视将军们都低下脑袋。

“你们要是领不好军,现在就给朕滚蛋!大秦最不缺的就是将军!

“朕是发饷慢,还是军功克扣了?当兵打仗,保家卫国!你们领的是我大秦锐士,不是剪径贼人!

“炸营,啸变,真是笑话!这一冬是白训的嘛?当朕的话都是狗屁,喊两句口号就完事了?

“朕丑话说在前头,谁领的军出了内乱,谁就提头来见朕,朕定斩不饶!

“现在滚蛋撤职不撤爵,退养在家远离战场,尽享荣华富贵,远离危险战场,不失为一件美事嘛。”

无人吭声。

远征匈奴封先王三子为王,半日破临济。

眼前的皇帝陛下打仗虽少,但一个比一个硬,这战绩是实打实的彪悍。

兵家中人除了一个奇葩尉缭,谁高谁低向来是以战绩说话。就算摘了头上通天冠,嬴成蟜这个领军之位也是无人不服。

军队等级森严,上级下达命令,下级只管遵从,哪怕这个命令再不合理。

现在退出,丢死个人,秦国将军就没有怕死的,怕死的早被踢出武将圈,同化为他们瞧不上的关中贵族了。

最差不就是死在战场上嘛?有什么大不了的?真要是倒霉碰上内乱,干死了算!

嬴成蟜等了片刻,见依旧没人欲言,脸色缓和不少。

“朕不是要你们去死,也不是没带过兵的外行,这一冬的训练不是空话,我们打的就是解放战争。

“我们的军队未来将是一支有信仰的军队,是要全国百姓见之心安的军队,绝不能行贼人之举!”

第536章 白剑入腹,红剑出背,秦王持秦王剑刺秦王!

蒙恬低着头没有吭声,李信一脸恭敬不言不语,这就是态度。

他们反对不了,但也不会赞同。

他们没有见过趴在雪地,直至冻死也未移阵地的冰雕连;没有见过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直至烧死也没有一丝吭声的邱少云;没有见过一个又一个身体叠在一起,以脊背和肩膀作为桥面的血肉长桥。

这些在秦朝最为杰出的将军们,无法仅靠想象就在脑海中空想出这样一支军队。

他们不相信二皇帝说的话。

说谁都会说,可轮到做呢?

他们会严格执行二皇帝命令,服从,但他们的心不会服气。

说几句漂亮话再简单不过了,具体部署呢?如何改变军队千年以来的习性呢?

二皇帝方才倒是提到过,已将违反军纪的秦兵押解,刀斧手已准备好,这是要杀人立威?

北击匈奴,二皇帝杀士卒以向饕餮部落匈奴展示一视同仁的事迹,诸将尽知,这无非是第二次杀人立威罢了。

杀人立威也是训军的老传统了,首创兵家创始人孙武。

春秋年间,孙武为向吴王战士自身能力,召集一百八十名吴国宫女开训。

孙武将一百八十名宫女分为两队,两队领头之人是吴王最宠爱的两个姬妾。

这两支女子军起初嘻嘻哈哈不当回事,都不听军令。孙武斩了两军为首的吴王宠妃,两支女子军立刻令行禁止。

这种训军方式,每一个兵家门生都知晓,也都或多或少运用过,可这么做都是为了作战胜利。

临济之战打赢了,现在杀人立威不是为了作战胜利,而是为了虚无缥缈的解放二字,大秦将军们无法苟同。

从炎黄大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到现在,哪一次大战过后不放纵士卒?近两千年都这么打仗,为何现在就不行了呢?

其他将军们也大都是常态,没有对二皇帝言语表现出其他情绪。

令行,心不服。

唯独刘邦。

这位失去了沛公之称的赤帝大力拍着巴掌,喝了一声。

“彩!”

手掌几下就拍得通红,他诚挚地道:

“陛下金玉良言,邦获益匪浅!获益匪浅!”

在场将军,除了樊哙,就是他资历最浅,战绩最差。

生于沛县的赤帝也没有将自身看作秦人,为了立威杀几个秦国士卒,再妥善不过了。

说什么就是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本就是王的权柄。

再能打有什么用?

他一个地痞无赖能当众骂太子,能做到将军这个位置,军功少而与在场诸多名将并立,靠的不是卓越的军事能力,而是王的宠幸!

赞不绝口的刘邦无视身边将军们的鄙夷眼神,用胳膊肘使劲一怼樊哙。

他一个没有资历战功的楚人,想尽办法做再多事也不容易挤进秦国军武,与之相比,要二皇帝欢喜显然容易的多。

圈子不同,不必硬融。

樊哙、卢绾、曹参、萧何这些同出沛县的乡亲才是他刘邦的圈子。

没拿下先登之功,从入帐开始就郁闷不已的屠夫抬头看看大哥,后知后觉地拍起了巴掌。

“好!陛下说的真好!”

嬴成蟜看着不明所以,跟着刘邦拍巴掌说好话的屠夫,觉得这位被阴阳博士忌惮万分的破军真的好呆。

也就他这个秦国皇帝能这么想。

城头魏兵奔溃太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樊哙太暴力,一把屠狗刀从城墙东砍到城墙西,拦者不是被开膛破肚就是被一刀两断。

那些惨死的魏兵看到此刻樊哙,只会觉得可怖骇人,绝不会有呆的想法。

二皇帝起身微微一笑。

“那你说说,好在何处。”

樊哙巴掌不停,求助地看向大哥,他刚才都没认真听二皇帝说什么,哪里能说出个一二三?

刘邦嘴就像缝上了,闭的紧紧。

[陛下就想看你这屠夫窘迫,这时候搭茬解围,蠢货行为!]

太史达写下的《秦史》中,对刘邦的定论为十二字:略通行军打仗,精擅人情世故。

这对于一位武将而言绝对算不上是好评价,刘邦长子刘肥因此在一众武将世家子面前抬不起头,向阿父阿母哭诉。

曹氏这个细君哄着长子,心口皆是唾骂太史。

将军刘邦却是大笑着,一脸自豪道:

“此言非虚,可以刻吾棺木上也。”

刘邦亡故后,新任太史令,太史达儿子太史慈为其盖棺定论又补上五字:胸襟可怀海。

引为佳话。

二皇帝知晓这呆子屠夫说不出什么,也没想着听到回答。

笑着瞥了一眼不肯为兄弟解围的刘邦,掀开帐门就走了出去,众将随之,不以正眼看刘邦、樊哙这两个异姓兄弟。

屠狗之辈,地痞之流,谄媚幸进之徒,焉能与他们并列!

为二皇帝副将,场中资历战功皆是次位的老将廉颇落后三步,等到没拿诸将异样眼光当回事的两兄弟走到前来。

眼瞅前方,身子不动,似自言,像自语。

“为将者,不晓世情难善终,只晓世情死战场。”

说完这句话,老将步伐没有加快,步子跨度却从一尺不到变成近三尺。

数步就越过诸将跟在二皇帝身后,没有一人生出异议。

刘邦眼见这些对其看不上的秦国将军,却对出自秦国死敌赵国的大将廉颇尊重有加,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

[廉颇乃赵人,赵人能得秦将如此,我一个楚人有何不可?秦人重迹不重心,似乎是我想错了……]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