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页(1 / 1)

('

对上祖父略微泛红的双眼,嬴成蟜一脸正色。和从前受到祖父教育时的神情一样,认真点点头,沉声道:

“成蟜谨记。”

“善。”

嬴稷满意点点头。

“寡人方才说了齐、楚、燕、韩、赵,魏,唯独没有说楚国,你可知是为什么?”

嬴成蟜低下头,回忆了好一会过去秦昭襄王对楚国的态度,二十多年的真空期要这些记忆深埋在他大脑最底端。

他有些迟疑地道:

“祖父似乎一直对楚国无甚好感,一直不以正眼视之。强大的楚国在祖父眼中,好像还不如举国难寻轮毂高男丁的赵国。”

“强大?”

秦昭襄王轻蔑一笑。

“你倒说说,楚强在哪里?”

在没有得鬼谷子谶语的时候,嬴成蟜对楚国就了解极深。

身为秦国楚系外戚最信任的王室公子,楚系领头之人华阳太后,生前总会在嬴成蟜耳边谈大楚民风、文化、国情。

及至听到鬼谷子说了“楚虽三姓,亡秦必楚”以后,嬴成蟜更是对楚国着重研究。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楚国自吞并吴国之后,地阔五千里,民众近千万。江淮水网纵横如织,湖泊星罗棋布。虽有连绵高山密林,然平原地带却是土地肥沃,易于耕作。山重水复,疆域纵深,任哪个强国也休想一口吞下。这等地利之便,天下唯有楚国拥有。”

秦昭襄王赞许道:

“这话倒是不差,楚之地形,唯有巴、蜀可与之比险也。你既说了地利,想必接下来要说的是天时、人和?”

“祖父知我。”

“那就不必说了,你所说的那些,不过是华阳那丫头之言,寡人自阿母那里听的更多。用你的说法,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把一部颂神的《离骚》吹得天花乱坠,好似靠此能夺天下一样,呵,可笑。寡人今日就告诉你,天下再没有比楚国更弱的国,这个国家病入骨髓。天降重瞳亦难救,寡人这就告诉你楚国弱点所在。寡人问你,你可知楚国的丞相叫做什么?”

“令尹。”

嬴稷赞许颔首。

“上大夫呢?”

“左尹。”

嬴稷侧首,略有诧异。

“王族事务大臣?”

“莫敖。”

嬴稷眼有异色,沉声道:

“上将军。”

“大将军。”

看了眼对楚国官职门清,对答如流的曾孙,嬴稷站不住了,挪动一下双腿。

“……你背这些做甚?你不是被华阳蛊惑,想要以秦化楚,将秦国官职,尽皆换成楚国这些莫名其妙的称谓罢?”

嬴稷生母芈八子掌权时,就想这么干过,但计划还没公布,就遭到了嬴稷、嬴姓王族的强烈反对,最终胎死腹中。

华阳大母要我背,我哪好意思不背,没想到今日竟能吓到祖父。

嬴成蟜嘿嘿一笑。

“没有没有,背着玩,背着玩。”

“你最好没有这个想法……”

明天一早要出门办事,所以剩下的,明天补!

第484章 你没做好打天下的准备,装什么逼啊?

嬴稷不放心地看了曾孙一眼,本来打算在楚国文化这里直接一句话带过,但心间一直散不去的不踏实感,让他决定细说一番。

“中原各国,包括我秦国,在官职称谓上都大抵相同。唯有楚国,官职名称要人头晕目眩。像什么登徒、柱国、次飞、执圭、三闾大夫等种种官名,除了楚国贵族,他国之人皆难知晓其义。”

嬴成蟜眼睛一亮。

“我知道都是什么意思。”

“……”

你记这个做甚?你记这个作甚啊!寡人都没有尽知,谁让你记的!

秦昭襄王更担忧了,故作随意的挥手,轻飘飘道:

“尽是糟粕,忘了罢。”

嬴成蟜顺从点头,在脑袋上方抓了一下,丢了出去。

“好,听祖父的,成蟜把这些记忆丢掉了。”

秦昭襄王恍神。

王位上坐着的不是二十八岁俊郎青年,而是一个四岁稚童。

二十多年以前,一个稚童在咸阳宫中奔跑摔跤,手臂破皮见血,在原地疼的直斯哈。

在后方跟着的秦王嬴稷在稚童受伤手臂上空抓握,猛然甩了出去。

“寡人已将蟜儿的疼痛抓出去丢掉了,现在就不疼了。”

“幼稚。”

四岁稚童撇嘴小声道。

“幼稚。”

秦昭襄王撇嘴不满道,继续讲述曾孙忌惮的楚国。

“楚人对外口口称称是自己是蛮夷,实际却一直以祝融后裔自居,对中原各国之人,向来不看在眼中。

“楚国地处中原,却标榜独立于中原之外,极少汲取中原文明的精华,官制、军制、民治,均是自己的一套。

“他们从来不学中原各国的文明法制,自以为是正统的他们固守着满意陋习,却怡然自得,说他国制度皆不正统……”

秦昭襄王滔滔不绝。

嬴成蟜认真倾听,即便祖父说的这些,他都懂。

他对楚国的了解,不单单是从竹简以及逝去的华阳太后,还有实地勘察,亲身接触。

这个由山地部族自立,而后获得周王朝认可的诸侯国,有许多地方是中原文化所难以理解的,嬴稷说的官职名称便是其中一类。

这差异看似很小,可聚沙成塔,诸多小差异聚合在一起,便成了鸿沟,严重阻碍中原名士在楚国建功立业。

不是走投无路,谁会愿意去与毕生所学全然不同的楚国呢?

魏武侯时期,文武全才的吴起因奸佞排斥不被国君信任而逃到楚国。楚王任命吴起为令尹,立志变法图强。

吴起靠着楚王的信任放权,以铁腕强力变革楚国落后愚昧的旧制,却将自己弄成了如商鞅一般的孤臣。

一生奉献给楚国楚王中年逝去,励精图治、治国图强的他,由于变法触犯大贵族利益,死后得到的谥号却为“悼”。

吴起命运也和商鞅一样,立遭惨杀。

但接下来,楚国的命运就和秦国不一样了,新继任楚悼王之子,楚肃王,没有和秦惠文王一样对新政绝对支持。

在大贵族和大巫的反对压力下,新政减了七成。

楚国就成了一个三分新,七分旧的奇特战国,始终是萎靡不振,难有作为。

嬴成蟜深入研究过吴起变法,最终定论是吴起在楚国的失败不是变法本身有误,而是这个国家的落后愚昧封闭,和变法所需要的基础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任谁在短期内也难以扭转。

楚国的上层贵族始终偏安封闭的山国,没有放眼天下竞争存亡的大器局。而扎根于楚国的巫文化也是走不出去,东皇太一的光辉只能照耀在楚国大地。

这导致中原诸国凡有大事,都离不开楚国这个大国参与,但却没有一个国家将自己的存亡希望寄托于楚国,中小诸侯国更是极少主动寻求楚国的保护。

七大战国中,楚国与秦国的附属国最少。

秦国是因为被山东六国封闭在函谷关以西,不可能东出争夺中原附属国。

但秦国在秦穆公时代,就吞灭兼并了几乎所有的西部戎狄部族邦国,没有被化入的草原部族也几乎全部臣服于秦国。

秦国是一个积极向中原文明靠拢的国家,秦孝公的招贤令是面对天下而发。不管中原大国如何蔑视秦国,秦国都始终以中原文明为自居。

但楚国不然,位居中原的楚国对待南部蛮夷部族都不屑一顾,缺乏有效统合。

岭南的百越,楚国就仅仅满足于松散的称臣纳贡,而没有将这支繁衍旺盛人口众多的部族纳入整体国力。大巫也不想让百越神女越女跪倒在东皇面前,小国女不配。

楚国名义上有千万人口,能够动员的兵力却只有数十万,还不如只有数百万人口的赵国可能动员的兵力。

秦国打赵国艰难重重,在艰苦卓绝的长平之战后败北邯郸保卫战,又被李牧连挫锐气。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