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秀淡淡道:“没别的意思,只是随口一问。”
赵匡义强捺心中不安,拱手道:“下官负责监督民夫修缮城防,探马传讯之事,并不知情,更无权过问!”
朱秀点点头,没有说什么,带领史向文和米信离开门厅。
赵弘殷看着朱秀走远,眼神瞬间阴沉下去。
回头看了眼赵匡义,赵弘殷沉声道:“沉住气,莫慌!有父兄在,你怕什么?”
赵匡义脸色一阵青一阵红,似乎为自己刚才的惊慌失措感到羞愧懊恼。
正午时分,日头高悬,米信扯着嗓门宣读处置决议,韩重赟等六合、天长守将都校共计十一人,全数被押上行刑台,刀斧手就位后,朱秀示意可以行刑。
韩重赟嘴巴被堵得严严实实,捆住手脚,押上行刑台时拼命挣扎,被两个魁梧的军汉死死摁住。
“斩!”米信大吼一声,挥动令旗,刀斧手挥落大刀!
瞬间,十一颗人头滴溜溜滚下行刑台,校场众军士为之肃然。
朱秀站在西楼头之上,冷眼望着下方,只见赵匡胤站在校场一角,仰头朝他看来。
四目交汇,仿佛有无声兵戈交击声传出。
赵匡胤收回目光,簇拥赵弘殷离去。
朱秀眯着眼,神情冷峻。
韩重赟和赵匡义同时驻守六合,要说唐军乔装过境的消息赵匡义不知情,他绝对不相信。
朱秀深吸口气,沉寂许久的心隐隐有些亢奋。
和赵家的交锋,已经开始了。
第562章 顺水人情
十月,淮南气温骤降,东线周军还有近三分之一没有配给冬衣,朱秀一面派人赶回开封请求朝廷尽快拨给军备,一面继续屯兵六合、石头镇,派战船封锁江宁至润州一段江面,对江宁形成威压之势。
月中,朝廷就近调拨的冬衣送到六合,随行而来的还有武德司副使曹翰,京兆府尹、兼华州镇国军节度使向训。
他二人带来噩耗,皇后符金盏,已于月初时薨逝,开封百官服丧,京兆、河南、开封三府辖地停止一切祭祀、嫁娶、酒宴活动,为期一月。
六合县城,由县衙临时改建的淮南前军行营东线指挥所,朱秀见到了身穿丧服的曹翰和向训。
从滁州赶来的赵匡胤、赵弘殷父子,刚刚升任滁州节度判官的赵普,从扬州赶来的韩令坤,东线周军主要将领和官员济济一堂。
“陛下亲自操办皇后丧葬事宜,最迟明年二月底,陛下将会亲临淮南前线。”
曹翰环顾众人,目光最后落在朱秀身上。
赵匡胤、赵弘殷、韩令坤等人皆是感到振奋,陛下二度亲征,东线周军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一定会会在来年战事里取得更大进展。
曹翰从身旁锦盒里取出一份诏书,双手捧着看向朱秀:“陛下追赠史匡威节帅为太师、泾国公,陪葬太祖嵩陵。来时陛下托我转告,请朱郡公节哀!”
众人皆是起身,视线聚集在那道追赠诏书上。
朱秀长叹口气,双手接过,面北而拜:“臣代史节帅叩谢皇恩!”
曹翰又道:“陛下封史向文为安定郡公,授左卫将军,念及史向文情况特殊,无需当场接旨谢恩。”
自然又是朱秀代为领受。
曹翰身旁桌案还摆放一道旨意,他和向训相视一眼,皆是面露苦笑,似乎谁也不愿意主动提及这最后一道旨意。
朱秀看看二人,笑道:“二位连袂而来,恐怕不单单只为送冬衣,向我等宣读这几道旨意,应该还有其他要事,就请一并说了吧!”
向训忙道:“曹副使奉陛下钦命南下,自然由他来宣读!”
曹翰无奈地瞪他一眼,向训转过头不与其对视,似乎在说这本来就与我无关。
所有人都看向曹翰,等着他颁布这最后一道旨意。
曹翰犹豫了下,拿起圣旨展开:“....诏书下达之日,免除朱秀淮南前军行营招讨副使、镇淮军节度使职务,即刻回京,另有任用!
以向训为淮南道节度使、淮南前军行营招讨副使、领镇淮军节度使,全权主持淮南战事!
以曹翰为淮南前军行营兵马都监!
......”
朱秀皱了皱眉,没想到就在他准备向紫金山发动攻击之际,柴荣会紧急调他回朝。
难怪曹翰和向训一同到来,除了宣旨,二人还是来接替他职务的。
特别是向训,头顶淮南道节度使职务,此后就是淮南地区实际最高统帅,就连率军围困寿春的李重进,名义上也要受他节制。
向训这些年历经高平之战、伐蜀之战,升迁之快就连朱秀也望尘莫及。
如今更是一跃成为淮南节度使,节制东西两线周军,名义上掌控淮南十四州的军政要务,可谓当朝第一封疆大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