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竟是哪家周娘子?”赵匡胤狐疑道。
赵匡义张嘴想说什么,眼珠转悠了下,摇晃折扇嘿嘿道:“等事情有些眉目,再透露给兄长不迟。”
赵匡胤撇撇嘴,对这自家兄弟的风流韵事不感兴趣。
“对了兄长,今日回来可是有事?”
赵匡义走到兰锜旁,取下摆放着的宝刀,“呛”地一声拔出,刀刃光寒照射在眼,当真是把好刀。
赵匡胤正色道:“今日我听石守信说,连日来朱秀送老母入宫见太后,朱秀之母和太后谈得来,二人时常在太平宫里谈论佛事。”
“噢?”赵匡义回头看他,英气的剑眉微挑:“兄长是担心朱秀和太平宫走得近,察觉到两年前皇帝受命宝之事?”
“不错!”赵匡胤懊悔苦笑,“此事怪我,那日不知怎地,竟然胆大包天,偷偷取出皇帝受命宝抚弄....唉~”
赵匡义回刀入鞘,拎着宝刀踱了几步,说道:“兄长是担心,李太后和张规会在不经意间把当年之事透露给朱秀?”
赵匡胤道:“此事已过两年,太平宫里一直没有动静。李太后和张规应该不想追究,可万一让朱秀知道,我担心他会禀报官家,一旦下旨追查,我赵家危矣!”
赵匡义也皱起眉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谁也不会怀疑朱秀的智慧和机敏,如果被他知道此事,他会怎么做谁也不知道。
房间里陷入安静,兄弟二人皆是沉着脸思索。
赵匡义看看手中宝刀,眼眸一寒,喃喃道:“为今之计,只有在事发前,让李太后和张规永远闭嘴!”
赵匡胤悚然大惊:“你的意思....”
他喉咙滑动了下,不敢说出口。
赵匡义冷冷道:“此事决不能拖延!趁着朱秀尚不清楚事情来龙去脉,想办法制造意外,让李太后和张规永远无法把事情说出口!”
赵匡胤惊怔万分,站起身道:“那可是一国太后....”
“前朝太后而已!”赵匡义不屑冷笑,“官家和她情分断绝,就算出了什么意外,官家也不会悲恸,更不会追究。我们手脚干净些,可保万无一失。”
赵匡胤浑身发寒冒冷汗,喃喃道:“且容我想想....”
赵匡义怂恿道:“为了赵家周全,这个险必须冒!兄长在内殿直多年,在宫里一定有相熟之人,你负责找人,我负责筹划,定能做得天衣无缝!”
赵匡胤负手踱步,好一阵子,才下定决心咬牙道:“宫里有几个太监可用!但具体怎么做,务必再三斟酌!”
赵匡义拍拍胸脯,笑道:“兄长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正说着,屋外响起韩令均的呼唤声:“赵二!赵二!快跟我走!”
赵匡义眼一亮,拎着宝刀兴冲冲出门。
“你去哪?”赵匡胤狐疑道。
赵匡义头也不回:“办件美事,兄长莫多问!”
“这小子....”赵匡胤摇摇头。
和赵匡义商量一番,他心里觉得踏实许多。
这个二弟年岁不大,却跟朱秀一样,是个多智近妖的奇异少年。
赵匡胤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会找他商量对策。
第463章 赵二救美
周宪从侯府后门出,来到榆林巷,走过一半时,穿过南边一条偏巷,来到汴河边的青宣市附近。
这里有处小码头,可以停泊几艘商船,汴河漕运繁忙时,这里经常有过往船只在此停靠,船夫把一些贩运的货品搬上岸,就在汴河边的柳树下叫卖。
平时这里较为清静,只有一些贩卖干柴木炭的乡民会在此摆摊。
不远处有一座横跨河面的石桥,三三两两行人从桥上走过。
周宪对侯府附近的街市越来越熟悉,活动范围甚至扩大到东南方向二里外的景德市,那是一座占地广阔的商市,汇集天下商贾,号称不亚于京兆长安的东西两市,和西都洛阳的丰都市和大同市。
不过今日周宪倒不想去景德市,那里太嘈杂了,她只想在汴河边的柳堤走走,散散心。
四下里无人,周宪摘下帷帽,露出素面朝天却难掩动人丽质的姣好脸蛋,只是那张绝美容颜上多了些憔悴之色。
她把帷帽拿在手,沿着柳堤散步。
秋日午后的风吹拂过,乌发轻扬,周宪远眺河对岸,向南远望,一双杏眸满含思念之情。
她想念家中老父,想念从小长大的江宁城。
可只靠她自己,周宪知道,她甚至都出不了开封城。
更别说数千里归途,她一个娇弱娘子如何能回去。
即便回去了,又能如何?
以太子李弘冀睚眦必报的性格,只要她露面,周家从此将不得安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