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换做是谁,恐怕也受不了这种当面挑衅。
李重进还想嚷嚷着说话,张永德拽住他的胳膊,淡淡道:“就你废话多,走了,去你府上,今夜一人一坛烧白刀,不喝完不许睡觉!”
李重进哈哈大笑:“难得你张抱一痛快一回!好!老子今晚陪弟兄们痛饮!”
从赵匡胤身前走过时,张永德还不忘朝他投去一个歉然眼神。
张永德对赵匡胤倒是没什么成见,相反还很欣赏他。
当年在天雄军,二人共同在柴荣麾下效力,早已结下友谊。
“元朗,重进是个浑人性子,你莫要跟他一般见识。”柴荣无奈道。
赵匡胤勉强笑了笑,抱拳道:“君侯言重了,都点检是性情中人,向来心直口快,卑职不会放在心上。只是卑职过往和都点检有些许不快,还请君侯帮卑职说说情,请都点检莫要再寻我麻烦。”
柴荣忙道:“这你放心,重进虽是浑人,却也知道轻重,绝不会挟私报复,拿禁军和宫城安危开玩笑。若是他再无故惹事,你尽管报与我知晓。”
“多谢君侯!”赵匡胤感激地抱拳。
朱秀揖礼道:“赵大哥家中事务,我们已经知晓了,还请节哀。”
赵匡胤脸色晦暗,叹口气道:“或许是我儿福薄,未能久留人世。”
朱秀安慰道:“赵大哥是有福之人,将来一定能子孙绵延,无需急于一时。”
赵匡胤轻声道:“多谢贤弟。”
正说着,宫城甬道跑来一个红衣宦官,边跑边招手呼喊:“朱侯爷留步!”
朱秀回头一看,觉得此人有些面熟,想了想才记起,这不正是李太后身边的亲信宦官张规吗?
“原来是张寺人,一向不见,可还安好?”朱秀忙迎上前。
张规气喘吁吁,抚了抚胸口,朝柴荣等人揖礼,才拉着朱秀道:“老奴好着呢!太后召见,朱侯爷还是快快跟我入宫吧!”
朱秀奇怪道:“太后怎会突然想见我?”
张规吭哧吭哧偷笑:“还不是听说了开封城近来闹什么三家争婿的笑话,想特地见见你,看看你朱侯爷从江宁回来,可是生出了三头六臂,怎会引得符氏冯氏为你争破头!”
“呃~”朱秀甚为无语,嘀咕道:“太后也喜欢嚼舌头啊~”
张规不轻不重打了他一下,笑眯眯道:“可不敢非议太后!”
柴荣笑道:“既是太后召见,朱秀还是赶快跟张寺人去吧,莫要让太后久等。”
莫得法,朱秀只能朝众人告罪一声,跟随张规往后宫赶去。
柴荣又对赵匡胤道:“过两日我组织众弟兄到陈桥驿附近的黄河渡口秋猎,到时候你也来。”
赵匡胤迟疑了下:“都点检也去的话,卑职还是....”
柴荣摆摆手:“无妨,都是我大周的将军,怎能为些许旧怨耿耿于怀?何况你和重进本就没什么放不下的仇怨,到时候有我和朱秀撮合,你们好好喝两杯,过往之事往后谁也不许再提。”
赵匡胤苦笑道:“一切听从君侯安排。”
柴荣又勉励几句,在一众文武官员的簇拥下走出大庆门而去。
赵匡胤身后,一个双目炯炯的青年小校走上前,忿忿道:“方才那李重进真是可恶,话里话外戏弄兄长!”
赵匡胤目送柴荣一行远去,低喝道:“不许胡说!都点检性情向来如此,无需放在心上。”
青年小校嘟囔道:“都说李重进武艺过人,俺石守信偏偏不服,若有机会,当好好教训那厮!”
赵匡胤微眯眼,低声道:“往后这种话切忌不可再说!李重进如今是大内都点检,统管殿前禁军,又是官家外甥,战功赫赫,坊间甚至有传闻,官家有可能立他为嗣君....”
石守信吓一跳:“当真?这么说,那黑厮有可能成为我大周后继之君?”
赵匡胤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将来之事,谁能料定啊~”
石守信睁大眼,深深吸口气:“大周皇位若是传到这样一位粗鄙之人手里,不知道这天下会乱成什么样子....”
赵匡胤转头朝宫城甬道方向望去,微眯眼不说话。
石守信又羡慕地道:“那朱侯爷还真是了不得,年纪比俺还小,却身穿朱袍步入高阶官员行列,和太原郡公、李都点检、张驸马这些显赫人物称兄道弟,就连当朝宰相也对他客气三分。”
赵匡胤轻笑道:“朱秀非常人可比,他的经历、能力堪称传奇,若是和他比,天下皆庸人尔!”
石守信满眼憧憬道:“俺什么时候才能这般风光啊....”
赵匡胤眼神笃定,低低道:“终有一日,我们兄弟也能大放光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