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大周嗣君之位,他不会主动出手争夺。
因为他相信,不管是出于父子情义,还是出于为江山社稷考虑,郭威都能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柴荣这是把不争之争的道理,领悟到骨髓里呀!
“哼~这些话,都是朱秀点拨你的吧?”郭威淡淡说道,看不出喜怒。
柴荣道:“确是受朱秀开导,儿臣才想通这些道理。朱秀并无对父皇不敬之意,一切都是为我大周皇业着想,请父皇莫要责怪。有任何罪责,儿臣愿一人承担!”
“呵呵,你二人一唱一和,倒是配合默契。”郭威摇摇头,没有多说什么,摆摆手道:
“今日便说到这吧,你先回府,明日随朕前往嵩陵祭奠。朕把李业在高皇街的府邸赏赐给你,回去好好歇息。”
“谢父皇恩赏,儿臣告退!”柴荣叩首后,退出昭义阁。
郭威两手撑住案几,本想站起身,后腰却传来一阵阵刺痛,疼得他跌坐下,咬紧牙关,浑身直冒冷汗。
这是上次回京途中,坠马伤到腰背留下的后遗症。
元景润施过几次银针有所好转,但还是会不时发作。
好一会,那阵阵撕裂般的痛楚才渐渐消散,郭威大口喘气,脸色变得煞白。
一向以威严强悍示人的大周皇帝,此时显露出罕有的虚弱无助。
“唉~不服老不行啊~”
郭威缓缓撑着身子站起,捶打后腰,拖着沉重步伐往里间走去。
这场父子间的谈话,因为柴荣的开诚布公,使得走向完全超出了郭威的掌控。
柴荣的意思很明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郭威在位一日,他就会恪守君臣父子纲常,绝不会做出悖逆之举。
这嗣君之位,郭威给他,他就要,不给,他也不争。
是永远不会争,还是郭威在世时不争?
这个问题郭威不会追问,柴荣也不会明说,有些话点到即止为好。
不管是为父子恩情,还是为国家社稷,这场无形的博弈较量,最终都要得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444章 朱秀的野心
侯府热闹了一日,好不容易清静下来,朱秀终于有机会好好看看这座新宅子。
马庆作为跟随他年头最久的老人,对于自家主子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
别的不说,单就那区分男女的茅厕,和一间宽敞向阳的浴房,改建得令朱秀相当满意,完全学到了泾州彰义军节度府里的改造精髓。
朱秀对自己的新家很满意,东二条甜水巷又是黄金地段,出门就是热闹的酒楼一条街,背后就是开封有名的乞讨市。
这乞讨市别听名字叫得贱,着实是闲逛找乐子的好去处。
下至鸡鸭鱼狗,上至珍宝古玩,什么稀奇古怪的玩意儿都有得卖。
东二条甜水巷西边走到底,就是更加有名的烟柳巷,各大莺苑青楼荟萃之地,去那里逛一圈,不光荷包空空,就连身子骨也得虚软几分。
之前朱秀还存了去长长见识的心思,可回到家中一看,老娘病重,几家娘子又凑一块闹得府里不消停,疲于应付,也就没了那份闲心。
听闻昨日柴荣从宫里出来,径直回了位于高皇街的府邸,相隔不远,想想朱秀还是没去搅扰,等明日朝会见面再说。
今日郭大爷带上柴荣去嵩陵祭奠圣穆柴皇后,还有郭侗、郭信几人的衣冠冢,闲来无事,朱秀也懒得出门,索性搬来躺椅,在花园池塘边晒太阳。
刚刚眯瞪一会,马庆匆匆来到,递来一份藏锋营密报。
“浑和尚....病故了?”朱秀打着哈欠扫过一眼,坐起身子,困意全无。
马庆叹口气:“去年就听说他腿脚越发不利索,到了冬天连床榻也下不去,没想到熬不过一年,人就没了....”
朱秀想起那名瞎眼光头的西北糙汉,那家伙是最早一批镇海营老卒,受伤后做了劳改场的管事。
泾州不安分的流氓混混,哪个没吃过他的苦头,朱秀花大力气改善民间治安,浑和尚贡献颇大。
“浑和尚也是孤儿,家中早没了亲眷,我已经吩咐泾州弟兄,将其送回老家厚葬。”马庆道。
朱秀重新躺下,“就这样安排吧,把他的那份抚恤,发给其余退下来的老卒。咱们虽然离开泾州,但那里还留有咱们的弟兄,该有的照顾一定不能少。”
“侯爷放心,我会让安定县里的盛和邸舍打点好。”
“陶文举那厮可有下落?”
马庆恼恨道:“这狗东西藏得严实,几日前在州桥附近发现他的行踪,咱们的人跟了一路,似是被他察觉,在袄庙附近被他给溜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