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间不起眼的邸舍内,王令温一身粗麻短褐,打扮得像个城关里最常见的贩夫走卒。
四面光秃的土屋里,王令温从怀里拿出一个竹筒,双手高捧过头顶,鞠身往开封方向拜了拜,而后检查密封火漆无误,才割开火漆拧下盖筒,取出里面的密旨。
王令温微眯着眼细细看完,把密旨平铺放在桌子上,坐在一旁沉思。
为了等这道密旨,他已经在此地盘桓两日。
这处关隘看似封锁严密,但只要他想离开却是轻而易举,不过是花费百十贯钱的事。
旨意是官家亲笔所书,命他看完后当场焚毁。
官家的旨意有两层意思,一是命他全力配合朱秀行事,助其平安逃脱。
二是严密监视朱秀举动,一旦察觉朱秀有贰心,假戏真做投效唐国,那么就不惜一切代价取其性命。
王令温对此丝毫不意外。
相反,这正是官家看重朱秀的证明。
为了救他,可以牺牲武德司在江宁的一切经营。
为了杀他,也是如此。
王令温之前觉得朱秀不过是个精明狡猾的年轻人,有几分小聪明,有些酸腐文采,最大的用途可能是搞些奇技淫巧,为朝廷制作黑火雷。
可是在江宁与朱秀深入交谈后,王令温知道自己的看法太过浅显了。
朱秀对于情报的重视和运用,舆论的操弄和民心的掌控,让他这位武德司的情报头子都感到震惊。
朱秀身边还有一股连武德司也没有彻底查明的神秘力量存在。
王令温有时甚至在想,如果武德司的敌人是朱秀,那么这场暗战一定会无比激烈甚至残酷。
相比较起来,唐国枢密院下设的典事司,简直就是一群酒囊饭袋之徒,和那群废物交手久了,王令温都担心武德司埋在江宁的察子也堕落成一群废物。
思索片刻,王令温拿起那份密旨,放在烛火上点燃,看着云龙金笺纸迅速燃烧化作一堆黑灰。
他又从怀里拿出两份还未写完的密奏。
在处理朱秀一事上,官家让他做两手准备,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这两份密奏内容大不一样,其中一份详细陈述了王令温发现朱秀身边埋藏神秘武士的经过,提醒官家严查。
而另一份对此事只字不提,所写内容也只是有关朱秀在江宁的所作所为。
王令温看看摆在面前的两份密奏,笑容诡异。
如果朱秀回归开封,他呈送官家的就会是第二道密奏。
如果朱秀背主投唐,那么第一份密奏将会出现在官家御案之上。
身为武德使,王令温的主要职责是监察百官,特别是手握实权的禁军大将、藩镇节帅。
但王令温是个聪明人,不会把事情做的太绝。
那些受到官家宠信,关系匪浅的人物,私下的举动只要不是太过火,他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譬如王峻在开封城郊大肆圈占官田民田,譬如官家爱将韩通,在捧圣军内部安插亲信,又譬如齐王高行周在濮州为自己修建的坟茔有不少逾制之处....
这些消息他绝不会主动禀报官家,只会想办法让官家从别处知晓,为的就是不得罪人。
身为一个历经数次改朝换代而不倒的老将,王令温深切明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朱秀深受官家宠信,又和太原郡公柴荣、河内郡公李重进关系密切,同样有资格得到这份特殊关照。
所以王令温亲自赶赴长沙,亲手谋划瓮城之乱。
为此事,武德司在江宁的察子折损近三成。
王令温把两份密奏收入怀中,喃喃低语:
“朱秀啊朱秀,你可不要让老夫失望....”
第417章 这朋友没白交
江宁。
开封和长沙的消息还未传回,朱秀反倒先等来李璟赐婚的旨意和封赏。
瞧字迹,圣旨像是李璟亲笔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先是把他大肆褒扬了一通,简直把他夸得天上仅有地下绝无,而后大笔一挥授给他一个从五品上朝请大夫的散官头衔,最后言明赐婚之意,命他和太傅千金周娘子于七月二十五日完婚。
据说这日子是司天台新上任的台正算的。
朱秀摇身一变,成了唐国朝廷正经八摆的五品官。
虽说目前只吃俸禄不领差遣,只是个虚授官,但也算是有了官身本品,只等他完婚,唐主李璟就会授予实职。
朱秀大摇大摆入宫谢恩,然后打点行装带着一大家子搬进太傅府,当天夜里假意醉酒留宿,一家子就这么名正言顺住下了。
江宁城里都在笑话,说是老太傅送了闺女还送宅子,还承包了亲家母和女婿一家的吃喝拉撒,真够冤得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