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的说来,手工商业受限于生产技术的落后,行业规模上限较低,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以扩增人力来提高生产。
而农业技术的落后同样使得耕种所需要的人力数量庞大,这就需要从朝廷层面出手控制,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情况出现。
调控要以平衡为主,既不能打击商贾积极性,也不能放纵商贾无限制发展。
商贾趋利乃是天性,无可避免,为了获利,如果不加以约束,必将不择手段。
这就需要朝廷从监管、调控、税收等方面入手....”
廊庑下,朱秀负手侃侃而谈。
薛居正垂手肃立,仔细倾听,上身微微前倾,紧锁的眉头不曾舒展分毫。
关于国家的治理问题,薛居正也常常从律法和农事方面深入思考过。
作为受传统科举教育出身的官员,薛居正认为国家想要长治久安,必须要明定法度,清明吏治,大力发展农事。
至于商贾,不过是一群逐利之徒,最大的用途,就是作为官府漕运、陆运力量的补充,把大宗货物贩运到各地州县。
盐铁、茶酒、马匹等重大战略物资都是由朝廷所设的都监代管,官办经营。
除此之外商贾能赚得的都是些蝇头小利。
可是今日听了朱秀一席话,薛居正对所谓商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定远侯认为....嗯,商业和农事一样,对国家的发展有大裨益?”薛居正疑惑道。
朱秀笑道:“不错!不仅如此,手工商业如果得到发展,国家的税收将会极大提升,甚至将来成为国库收入的主要来源。”
薛居正捻须拧眉,有些不敢想象,一个商贾遍天下的国家会是什么样子。
朱秀笑道:“有关农事和商贸的话题太过宽泛,须臾间也讨论不完,不妨改日再论?”
薛居正颔首,拱手正色道:“久闻定远侯之博学天下罕有,今日听君一席话,才知盛名之下无虚士。改日,还请定远侯不吝赐教!”
“薛公言重啦,你我相互探讨便可。
薛公请!”
“定远侯请!”
二人相视而笑,沿着廊下并肩而去。
他们还要闭门商谈此次与唐国君臣会面事宜。
第410章 楚地有变
两日后,朱秀和薛居正分坐马车,前往兴唐宫参加唐国大朝会。
起得太早,朱秀坐进马车就开始打瞌睡。
绯色公服、纱帽这一身行头,还是天色刚破晓时,吴友娣亲自过来为他换上的。
往常这些琐碎小事都是由胡广岳伺候,吴友娣说这是进宫见皇帝,不敢马虎,要由她这个当娘的亲手代劳才安心。
朱秀拗不过她,让胡广岳在一旁指导,吴友娣笨拙地为他穿戴这一身公门行头。
当那双粗糙温暖的手为他系好腰带时,朱秀看见她皱纹深刻的脸颊露出笑容。
吴友娣说,将来朱秀每一次进宫拜见皇帝,她都要亲自为朱秀穿戴公服,直到他娶妻成家为止。
薛居正坐在后一辆马车里。
住在鸿胪寺的两日里,他二人可谓形影不离。
朱秀向薛居正请教律法、经史,薛居正向他求教商业社会的发展模式。
这是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各种学科的宏大议题,朱秀自己的认知也非常浅显。
不过用来当做思想启蒙绰绰有余,薛居正与朱秀探讨两日,自觉所获良多。
郭大爷原本让薛居正好好痛骂他一顿,或许是看在两人相谈甚欢的情面上,薛居正选择略过这道君命。
薛居正隐晦地提醒朱秀,郭威对他在江宁的所作所为略有不满。
倒不是畏惧唐国兵锋,而是大周内部不宁,郭大爷不愿在这种时刻与唐国交恶,甚至引发江淮之地爆发大战。
为此朱秀只能报以苦笑,面朝开封拱手谢罪。
薛居正也问出了和王令温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他要闯聚景苑劫持李弘冀。
朱秀只能东拉西扯,含糊其辞。
反正不能让郭大爷知道,他闯禁苑劫持李弘冀,只为一个唐国小娘子....
好在薛居正、王令温与他相处不错,就算知道内情,想来也会替他在郭大爷面前遮掩一二。
从薛居正口中,朱秀也了解到目前大周国内局势。
如历史轨迹一样,太原刘崇自知无力对抗大周,果断投靠契丹人,一面在河东筹措兵马蠢蠢欲动,一面想尽办法请契丹人南下。
成都孟昶上表称臣,恭贺郭威鼎定新朝。
定难军李彝殷一如既往地改旗易帜,臣服大周。
不管开封换谁当家做主,只要不侵犯银夏地界党项人利益,党项李氏眼皮子都懒得多看一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