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夜之间,白子桥货船失火、聚景苑太子被劫、太傅府半夜遭歹徒袭击,三件事一件比一件新鲜,一件比一件刺激,消息犹如一股飓风,在江宁城扩散开。
由于事情发展太过突然,缺乏确切消息来源,以至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市井街头议论纷纷,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
有人说太子殿下与人为争抢一名花魁娘子争风吃醋,把美娇娘抢进聚景苑,没想到那人竟然怀恨在心,干脆潜入聚景苑绑架了太子。
持有这种说法的,坚信那人是个北边来的江湖悍匪,穷凶极恶,连太子的虎须也敢撩拨。
有人说是北边大周朝廷派来刺客,在同一夜分别行刺太子和老太傅。
相信这种说法的人也不少,都把那劫持太子之人,说成了武功盖世、来去如风的神人。
江宁城太平许久,好多年没发生过惨烈战事,所以当太傅府搬出许多具血淋淋的尸体后,马上震惊了江宁城的上层官宦。
兴唐宫以南,天津桥下,一艘客船缓缓驶过。
船舱里,有两名身穿裯衣,打扮得像寻常江南商贾一样的男子正低声交谈着。
“已经探明,聚景苑内劫持李弘冀之人正是朱秀!此刻其深陷东宫卫率重重包围之中,生死难测,是否要想办法救援?”
“圣上只让我们密切查探他的一举一动,严禁我们露面与他相认,我们在江宁的行踪更不能暴露。何况东宫卫率重兵围困,以我们目前的力量,只怕是爱莫能助....”
“朱秀深得圣上宠信,若是其发生意外,你我难辞其咎,还是尽快发急报,将消息传回开封,请圣上决断!”
“如此甚好....”
第384章 中主李璟
延嘉殿内,李璟正在专心致志修改曲谱。
要说偏居江南的唐国哪些地方比得上曾经的盛世大唐,那一定是兴唐宫里,各座殿宇的辉煌奢华程度。
延嘉殿作为李璟寝宫正殿,汇集江南工匠技艺大成于一体,金漆琉璃瓦,穹顶藻井壁画,地上铺的是苏州黏土烧制的御用金砖,三尺见方,每块重达数百斤。
李璟平时歇息打盹躺的坐床乃是紫檀所制,边框包铜鎏金,有龙纹雕饰,楠木隔扇用的是双面镶嵌珐琅夔龙框,其他珍玩玉器、古董字画不胜枚举。
李璟最近喜欢青绿色,叫宫人把寝殿里悬挂的幔帐全部换成青绿纱帐,他坐在其中抚琴弄曲,格外悠闲。
李璟时年不过三十六岁,面容却衰老得厉害,头发已经有明显的斑白,乍一看像个四五十的中年人。
他的身材也完美继承了老李家富态传统,大腹便便满脸红光,太医曾经叮嘱让他少食荤腥,李璟坚持不到俩月,又开始酒荤不忌。
李从嘉从泾州回来时,学得一手河西羊肉串手艺,李璟尝过后大呼美味,一连几顿都让小六儿进宫烤给他吃。
有言官上奏说,李从嘉身为郡王,捣鼓庖厨技艺有失体统,李璟表面上赞同,装模作样地把李从嘉训斥一顿,转过头就让他今后在自己府里摆弄,有新鲜又好吃的菜肴尽管往宫里送。
李从嘉是个孝顺儿子,知道老子贪嘴好吃,但身子骨不能多吃,时常空着手进宫劝谏。
李璟嘴上抱怨,但心里还是无比受用。
李璟和李从嘉父子俩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
身材失控逐渐横向发展,在诗词歌赋上从小展现过人才能,喜欢品鉴美味,性格都比较宽厚....
不同之处,李璟喜欢吃和品评,李从嘉更喜欢亲自动手做。
相比李弘冀,李璟其实更喜欢小六儿李从嘉。
一是李从嘉的性情样貌更像他,二是没有皇帝和储君之间天然的隔阂,父子俩平时交流更加亲近随意。
只是为了朝局稳定,也为了不让长子多心,李璟平时对李从嘉从没有过多关照,不过私底下,父子俩关系还是极好的。
最近江宁城里流行一首《众生曲》,李璟知道后命教坊乐班演唱过。
曲调哀怨,曲词更是写得饱含人世辛酸。
李璟也拍手直呼“大妙”!
他最近新写了一首词,名叫《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讲的是一位妇人在秋天思念远方的丈夫。
他想为这首词谱新曲,找来教坊乐工,忙活大半月,始终谱不出一首让他满意的曲调。
“众生曲”同样在表达凄婉哀怨之情,李璟就想到,把众生曲的曲调用在这首“摊破浣溪沙”上。
可惜几遍试下来,发觉词曲有些不搭调,听起来不太和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