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秀耐着性子道:“冯姑娘无需担心,冯公德高望重,跟刘赟还有几分师徒之谊,况且冯公此去,乃是代表太后和朝廷,刘赟岂敢对他不敬?”
“可是....可是徐州路途遥远,我阿翁年事已高,我担心他一路颠簸身子受不住....”
冯青蝉忧心忡忡,带着几分恳求道:“你去跟太后和郭司徒说说,请他们另外派人去徐州,让我阿翁回来可好?”
朱秀哭笑不得:“冯公已经启程几日,眼下怕是过了宋州,如何能追回来?冯公此行肩负重任,朝廷之上,除了冯公无人能担此重任,冯姑娘放心好了,在下向你保证,冯公一定能平安无恙的回来。”
冯青婵失望地叹口气,晶亮的眼眸里满是幽怨:“都怪你,举荐别人不好,非得举荐我阿翁....若是阿翁此行有闪失,我、我跟你没完!”
冯青蝉委屈地眼眶泛红,眸子里蓄满泪水。
朱秀搔搔头有些无措,冯老头找他诉苦发牢骚,他都敢回怼一番,说得冯道哑口无言。
可冯青婵跑来为翁爷抱不平,朱秀就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总不能也把人家姑娘臭骂一顿。
都怪冯道这只老狐狸,得了便宜还卖乖。
出使徐州迎接刘赟,风险高收益也高。
只要能稳住刘赟,收拢徐州兵权,为郭威扫清称帝前的最后一道障碍,那么将来等到郭威鼎立新朝,冯道就算是立下一桩大功劳。
这件事当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刘赟可不是傻子,岂会不明白,郭威已经掌控了开封,又怎么会心甘情愿捧他坐上皇帝位?
皇帝宝座难道不香?郭威为什么不自己坐?
还会如此好心,派人去请他到开封当皇帝?
这里面肯定有鬼。
如何与刘赟周旋,如何兵不血刃地将其除掉,又能保证徐州不乱,相当考验冯道的手腕和经验。
这件事除了冯道,换作别人或许都不会成功。
郭威派郭崇领兵随行,又秘密令宋州归德军调派兵马,防备刘赟识破计策,提前作乱,有郭崇保护,最坏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冯道的安全。
所以在朱秀看来,冯道此行完全就是承担了百分之十的风险,赚取百分之百的功劳,划算得很。
可这矫情的老头竟然还在孙女面前一番诉苦,害得冯青婵担心受怕,跑来找朱秀问罪。
朱秀无奈揖礼道:“冯姑娘暂且回去,老太师有任何消息,在下都会派人第一时间送到太师府。”
冯青婵最后幽怨满满地怒瞪朱秀一眼,噌噌小跑下台阶,登上马车,车夫驾车缓缓朝老鸦巷东口驶去。
朱秀站在邸舍门口目送,摇摇头苦笑一声。
第339章 黄袍加身
十二月三十日,一则镇州急送来的军报,犹如一块重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惊得朝野沸沸扬扬。
辽帝耶律阮派遣小明王耶律察哥统南院十五万大军,越过滹沱河,兵分四路入寇河北。
消息一出,满朝惊骇,朝野内外人心惶惶。
李太后急召郭威入宫商议,郭威请命统率兵马北上抗击辽军,李太后当场批准,命郭威统领禁军和邺军兵马,即刻发兵北上。
正月五日,二十余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赴澶州。
郭威这一去,带走了近十万禁军精锐,和一大批禁军各级别将领。
相反,却把何福进、药元福、曹英、李毂等一大批邺军将领留在开封,纷纷改任禁军指挥使。
原禁军将领,只有护圣军都指挥使赵弘殷、捧圣军都指挥使韩通奉命留守开封。
邺军和禁军将领互调,足以保证即便郭威离京,开封城依然在掌控之中。
朱秀随柴荣、魏仁浦、李重进、史彦超、王彦超等人一同北上。
正月十二,大军进驻澶州城,郭威以河北军情未明为由,下令大军屯驻澶州,派出探马赶赴邺都,联络各部,打探契丹兵马动向。
大军驻扎三日,依然没有继续北上的迹象。
同时,一些流言蜚语在军中渐渐流传开。
徐州节度使刘赟,已经接受太后诰命,启程赶赴开封,准备登基继位,成为新一任刘汉天子。
军中将领渐渐生出一些牢骚。
有的抱怨说,郭大帅率领弟兄们从邺都起兵南下,一路打到开封,进了开封城,没想到头来还要捧一个刘家人当皇帝。
有人为郭威抱不平,认为这皇帝宝座只有大帅有资格坐。
有人担心刘家人继续当皇帝,那么他们这些邺军将士,将来恐怕要遭到清算。
毕竟是邺军南下,直接导致了先帝兵败身死,刘家人肯定对邺军记恨在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