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刘承祐加封他为左卫大将军,担任枢密院副使,一跃而成为官家倚重的大将。
慕容彦超身后,依次站着吴虔裕、侯益、焦继勋等将领。
五日前,郭威放岩脱回开封,让他带来一封亲笔信。
今日朝会,岩脱在大殿之上当堂宣读郭威的书信。
书信写得言辞恳切,晓以情理,大致是说臣并不相信官家会下旨处死臣,一定是有奸人陷害臣,蒙蔽了官家,臣带河北兵马南下勤王,如果有奸人敢胁迫官家,河北兵马一定会替官家铲除奸人。
岩脱战战兢兢地诵读着,刘承祐起初听得面无表情,直到听到那句“臣三五日当及阙朝陛下。若以臣有欺天之罪,臣岂敢惜死;若实有谮臣者,乞陛下缚送军前,以快三军之意,则臣虽死无恨!”时,刘承祐再也抑制不住心中愤怒,哗啦一声把堆放在御案上的奏章全部推下桌。
“郭威!逆贼!竟敢如此欺朕!”刘承祐怒吼。
郭威书信虽然听上去写得恭恭敬敬,但他还是听出满满的威胁之意。
“你们都听听!郭威尽提河北兵马南下,他这是威胁朕,要一路打到开封,为他的家门老小报仇!”
刘承祐坐在御座之上暴跳如雷,苏逢吉抬起眼皮看了眼,深深叹息,官家这个样子,哪里有半点皇帝尊威,像个气急败坏的顽童而已。
金殿之上众臣噤若寒蝉,没人敢说话,生怕官家的怒火烧到自己身上。
李业、聂文进四人相视一眼,各自眼里都充满忧虑。
他们可是听得清清楚楚,郭威信中说了,如果能把杀害史弘肇、杨邠和郭家满门的凶手、奸人绑缚军前,或许还有得商量,否则大军怒火难消,等到兵临开封城下之日,说什么都晚了。
信中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明显说的就是他们四人,再加上一个开封府尹刘铢。
李业滴溜溜打转的眼睛里闪过些许惊恐,邺都大军最终还是南下兴师问罪,是他之前没有预料到的。
刘承祐满腔怒气,望着殿中黑压压一片朝臣,却没有一个敢说话之人,越发恼火了。
经过连番清洗,如今朝堂上站着的,已经没有与辅臣派系交往过密之人,最起码也是之前的中立派,才能在李业等人的屠刀清洗下侥幸活命。
朝廷之上,刘承祐觉得自己的皇帝权威达到顶峰。
可惜很快,他又发现新的问题,真正可堪大用的臣子,放眼望去竟然找不出几个。
特别是在军事上,既能保证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统率禁军为他抗击河北大军的战将寥寥无几。
慕容彦超、侯益、焦继勋等人,担任藩镇节度使多年,行军打仗的本事还算不错,可堪一用,但若是把兵权交给他们,刘承祐又不太放心。
李业、聂文进四人足够忠心,但却没什么打仗的本事。
两相比较,也就吴虔裕、慕容彦超比较适合担任统帅。
第300章 开封应对
满朝文武竟然没有一个主动开口为君分忧,刘承祐恼火地朝李业看去,当初可是他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能顺利除掉郭威,事态不会恶化到两军对垒的地步。
如今可好,郭崇和曹英接了密旨,转头就向郭威告发,由此看来,之前二人表露出对郭威不满,愿意投效朝廷的意愿,根本就是假的。
极有可能是郭威授意二人故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引诱李业上当。
刘承祐恶狠狠地盯着他的好舅舅,第一次觉得此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业低着头眼珠子乱转,暗道不好,事情没做成,官家把怒火撒在他头上,还得想办法尽快补救。
“启禀官家,郭威造反乃是逆天之举,人神共愤,终将惨淡收场!请官家勿忧,之前臣等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开封城内外屯兵近十五万,足以与叛军一战!”
李业跨前一步,高声奏道,听上去底气十足。
聂文进紧跟着谄笑道:“官家放心,有国舅和臣等四人,诸位大将军,以及这满殿臣子在,纵使有一百个郭威也无济于事!臣等必将生擒郭威,绑缚君前,让他磕头领死谢罪!”
郭允明、后赞急忙附和。
其余朝臣却无人敢应和,四人的声音在这偌大的金殿响起,显得有些孤单微弱。
刘承祐坐立不安,邺都大军南下,光靠李业四人,不论怎么巧言令色也无法令叛军退去,还得靠真刀真枪打几场漂亮的胜仗。
慕容彦超眼皮低垂,余光瞟了瞟李业四人,心中轻蔑至极。
慕容彦超为人自负,却颇有心计。
他知道这次自己能够入京,完全是因为官家需要他统兵作战抵御邺都叛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