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匡胤盯着老父看了会,笑道:“父亲心里已然有赢家?”
赵弘殷被儿子揶揄的笑声弄得有些恼火,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道:“官家若想赢,只有一个办法,除掉史弘肇和杨邠,同时也要尽力安抚郭威!
郭威战功赫赫,不管在京还是在外,一旦被激怒,那都是一头噬人的猛虎!
所以对付郭威急不得,只能用君臣大义来拖住他,熬过几年,一步步削减其手中权势,淡化其对禁军和各地藩镇的影响。
可万一官家昏了头,对郭威也痛下杀手的话,啧啧~那这天或许真的要变了!”
赵弘殷老神在在地指指乌云密布的天穹。
赵匡胤深吸口气,半晌说不出话。
赵弘殷微微一笑,起身抖抖衣袍,继续悠哉悠哉地打拳。
赵匡胤心绪有些纷乱,想回自己屋中静一静,起身告退。
赵弘殷也没有多留,淡淡地嗯了声。
赵匡胤从廊下走过,走到一半,回头叮嘱道:“爹若想纳妾,还是先征得母亲同意,否则惹怒了母亲,被赶出屋去,孩儿可不敢帮忙求情。”
赵匡胤说完,抱拳揖礼,大踏步离去。
赵弘殷一个趔趄差点栽倒,扶着立柱勉强站稳,恼羞成怒似地咬牙:“混小子啊~”
赵老头又想到这可是在后宅花园,急忙心虚地四处瞧瞧,生怕刚才的话被自家夫人听了去....
第281章 赵大与赵二
赵匡胤思考着老父的话,一路回到自己居住的跨院。
“哥~”
刚要推开门进屋,背后传来喊声。
赵匡胤回头,只见院子里,一处茂盛的葡萄架下,从阴暗里走出一人。
来人是个十一二岁的少郎,穿一身考究的绸缎士子服,头戴方巾,腰间束着黄玉带,左侧还系着一块青玉佩,打扮得文质彬彬。
再看相貌,与赵匡胤颇有几分相似,只是更显秀气些,狭长的双眸潋滟异色,眉宇间略显阴柔,薄薄的唇抿紧,让人一看便觉得是个聪慧明睿的小郎君。
此人正是赵匡胤的嫡亲兄弟,赵匡义。
赵弘殷的发妻杜氏一共生育四子二女,长子赵匡济早逝,二子便是赵匡胤,三子赵匡义,还有数年前生下幼子赵匡赞,也是早早夭亡。
赵弘殷唯一的妾室耿氏生下一个儿子,取名赵廷美,算是赵匡胤和赵匡义的庶出弟弟,如今不过三岁。
论资排辈算下来,赵弘殷存活于世的三个儿子,老大赵匡胤,老二赵匡义,老三赵廷美。
耿氏之前是赵匡胤的乳母,端庄秀丽,性情柔顺,不争不妒。
正妻杜氏知道自己无法再生育,又看在耿氏入府多年,性子温柔的份上,答应赵弘殷纳作妾室。
赵老头这些年相中的女子不少,但耿氏是唯一一个得到杜氏首肯纳入赵家门的。
杜氏治家严禁,遵循礼法,赵弘殷父子都很敬重她。
家中事务,没有杜氏点头,谁也不敢擅自做主。
赵匡义还在京中国子监读书,自小便表现出非凡的才智,加上性子沉稳,待人处事较为老成,在同龄人里颇有些号召力,算是禁军勋贵子弟里小有名气的人物。
赵匡义背着手迈着八字步,从阴凉的葡萄架下走来。
或许是进入青春期,赵二鼻翼有些发红,脸颊上冒出几颗青春痘,这让颇为注重仪表的赵二非常苦恼,找大夫抓药吃了几日,痘痘不见减少,反而有连片发展的趋势。
赵二生怕别人笑话,索性告假在家。
他自幼聪慧,学业完成得比同龄学子快不少,国子监的课程早就被他学得七七八八,就算就此辍学也无所谓。
去国子监混日子,只为了交好各家勋贵子弟,经营自己的人脉小圈子。
赵弘殷时常出征在外,管教子女的重任便交给杜氏。
有时赵老头想体验一把当爹教育儿子的快感,没想到却反被两个儿子全方位碾压。
论武艺,他及不上赵大。
论学识,他及不上赵二。
赵老头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管教子女的本事远不如老妻杜氏,从此后不再过问子女们的学业。
所以在儿女们心目中,母亲的形象远比父亲威严,在赵家,杜氏的地位也确实比赵老头高。
如果赵老头因为纳妾之事和杜氏吵架,赵家无人会帮赵老头说话。
不过杜氏的确不是一般妇人,自己经常手不释卷不说,还有一颗精明的头脑,在家中从严管教丈夫,在外人面前温柔谦恭,给足丈夫面子,把赵老头拿捏得死死。
“二弟怎么来了?不进屋坐坐,跑到棚子下躲着作甚?”
赵匡胤看着兄弟脸上泛红一片的小疙瘩,强忍笑意问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