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页(1 / 1)

('

小村青年们觉得文章里描述的美好生活就是自己努力的方向,从县城到周边村庄,掀起一股全民识字读书的热潮。

以往只能靠帮人代写家信的穷酸老书生,摇身一变成了备受追捧的私塾讲师,无数年迈的落第老秀才们抹着泪感慨,读书人的美好时代终于到来了....

文人地位的抬高并未影响泾州青年的参军热,相反,彰义军去年施行甲兵等级制,一等甲兵可以通过考核转为低级军官,而考核内容大多与文化知识有关。

此项制度一经推出,在普通兵士里引起极大轰动。

以往当兵吃粮只为求一条生路,混一口饭吃,现在当兵立功,还有希望做官。

当然,想从最基层的辅兵升到一等甲兵,需要用实打实的战功来争取。

彰义军文武并重,不管学文还是学武,都有明确的上升通道,为辖地青年带来诸多希望。

农垦区也受到全民读书学习热潮的影响,徐铉本人,从外貌风度到内里涵养,都流露出浓浓的江南儒生风范。

徐铉上任以后,农垦区便出现许多有关他的传说。

说他才学满腹,连史节帅也虚心向他请教。

说他是泾州生活小报的知名作者,写过不少登上头版头条的文章。

说他来自江南水乡,家里有千亩良田十几处庄园,还在江南朝廷当过官。

总之,徐铉成了农垦区的明星人物,受到乡亲们的热捧。

昨日除夕,徐铉带着李从嘉参加镇署衙门和各村举办的盛大篝火晚会,闹腾到深夜,玩得十分尽兴。

官民同乐,已经是彰义军治下一大特色,但凡重大节日,上至节度府,下至县乡都会举办规模不一的庆典活动。

世道辛苦,百姓们更是需要一些别开生面的庆祝活动。

昨晚徐铉喝了不少酒,趁着酒兴,有几个村的村老带着各自村里未出阁的大闺女,以“为徐老爷祝酒”的名义将他团团围住。

徐铉知道热情的村老们想干什么,惊慌之下急中生智,装醉瘫倒在地,被公衙差役送回官宅才算是逃过一劫。

临近晌午,徐铉起床,端着盆子到院中打水洗脸。

李从嘉背着箩筐推开篱笆门,笑道:“先生睡得可好?”

徐铉脸色赧然,拍拍脑门苦笑:“喝酒误事,往后可不敢喝太多。”

“先生昨晚若是不醉,只怕就成了那误入盘丝洞的唐三藏,再也出不来了!”李从嘉放下背篓,胖脸笑作一团。

徐铉漱完口,好奇道:“这又是何典故?我怎么没听过?”

“不是典故,是四有先生新进大作,依据玄奘法师的《大唐西域记》撰写的戏文话本。”李从嘉说道。

徐铉想起来了,上次去拜见少使君时,褚珣跟他说过。

“这篇‘误入盘丝洞’便是《大唐西游记》其中一段情节。这本志怪戏文刚开始在报纸上连载,每隔三期才有一篇,现在只不过刊载到第二篇‘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盘丝洞的情节还是褚珣年前特地抄写送给我的....”

李从嘉嘟哝着,抱来砧板,从背篓里取出猪肉和大葱,准备剁肉和肉馅,今日初一,他们下午要包饺子吃。

“先生,四有先生当真就是那彰义军的少使君?”李从嘉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他见过史向文,与他心目中四有先生的形象天差地别。

徐铉苦笑道:“严格来说,四有先生应该是少使君的授业恩师,是一位隐居檀州的高人逸士。”

“那《大唐西游记》的真正著作者到底是四有先生,还是那位少使君?”李从嘉疑惑道。

徐铉笑道:“雪赋也好,大唐西游记也罢,究竟是谁创作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位少使君需要借此名头为自己赚取名望。”

李从嘉咧嘴笑道:“我懂了,先生之意,与其探究究竟是谁写出如此惊天大作,还不如单纯地欣赏文章,享受其中奥妙。”

“不错。”徐铉笑了,看来小郡王在邸舍帮工,在学堂求学这些时日,人情世故也长进不少。

李从嘉倒出面粉准备和面,笑呵呵地道:“今日包饺子吃,猪肉大葱馅的,要是褚珣在就好了,他最喜欢吃我拌的肉馅....”

徐铉卷起袖口也过来帮忙,“这饺子,中原百姓称之为‘角儿’、‘云吞’,在咱们江南更多的叫馄饨,泾州这里便叫做饺子,听说也是从那位少使君口中传出的叫法。”

“以前在江宁不太喜欢吃,没想到在泾州吃了几次,发现的确别有滋味,泰和楼还有虾仁饺、蛋黄饺、煎饺....每一样都各有特色....”

说到吃食,李从嘉来了兴趣,滔滔不绝地和徐铉讨论着有关饺子的做法、吃法。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