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页(1 / 1)

('

朝廷对于地方藩镇的矛盾向来是和稀泥,涉及到定难军,更是有所偏袒。

此事也让史匡威对开封朝廷彻底失望透顶,咬牙切齿地叮嘱朱秀,暗中积蓄实力,一旦有机会,定要夺回马场,教训党项人一雪前耻。

这次定难军再度南下袭扰平高县,抢掠牛羊数千,还杀死数十牧民,惹得军民共愤。

平高县镇将组织官兵,出城与定难军野战,反倒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首级还被党项人砍了去,挂在矛杆上,每日派人送到县城下炫耀。

城中军民惶惶不安,平高县令一边派人飞马赶到安定县禀报,一边下令死守城防。

县城北边十里,葫芦河畔,一片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带,驻扎三千余定难军。

一顶顶帐篷如野花般扎下,若是登高望去,就能发现定难军的大营安排的颇有章法,分为南北两营,两座营寨之间相隔近一里,在附近几处地势较高的山丘上设置岗哨,任何一座营寨有事,都能第一时间相互呼应。

北营内,中军旗杆旁,一座帐篷顶由无数块羊皮狼皮拼接而成的大帐内,火盆烧得通红,充斥一股浓烈酒味。

深秋以来,原州地区气温骤降,早晚温差极大,北边的马场甚至经常在深夜里飘落零星雪沫。

火盆边,两名身材魁梧的青年正抱着酒坛痛饮,帐内还有一名穿青袍的文士,跪坐在几案旁,帮忙夹菜倒酒,低眉顺眼像个仆人。

两名雄壮青年,居左者身穿胡服,头戴造型奇特的圆冠,前额方广微凸,鼻梁高挺,留两撇八字胡,相貌明显与汉人不同。

此人正是定难军少帅,李彝殷的儿子李光睿。

朝廷授予他左领军卫大将军的职衔,年初,刘承祐又加授其权知银州事。

李光睿原本奉父命,前往盐州巡视盐池。

公务忙完后,想到堂兄李光俨在五原县担任镇将,便赶来相聚。

一年前,正是李光俨奉李彝殷之命,率领五原兵马突袭原州马场。

此后,李光俨便往返于五原县和原州马场之间。

李光俨的父亲李彝景与李彝殷是亲兄弟,他是李彝景的第五个儿子。

死在泾州的李光波,便是李光俨的四哥。

他们的姐姐李氏,正是薛修明的发妻。

对于李光俨来说,四哥、长姐相继死于彰义军之手,已是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恨。

另一位居右的青年,二十四岁,一身汉式武袍装扮,头缠巾子,身材健壮,臂膀奇长,英武不凡。

此人名叫杨重贵,乃麟州刺史杨信之子。

年初,皇叔刘崇改任河东节度使,杨信是刘崇麾下亲信大将,得到刘崇大力举荐,升任麟州刺史。

杨信是麟州当地豪族,多年来组织军民抗击契丹人,在麟州威名卓著。

杨重贵武艺超群,慷慨任侠,自小跟随父亲抵抗契丹人,在麟州民间有无敌小将军的美称。

麟州毗邻定难军,李彝殷与刘崇向来交好,李彝殷对杨信父子也颇为欣赏。

李光睿自恃勇武,在同辈族人里只有李光俨的武艺能与他较量。

没想到偶然间与杨重贵比过一次,罕有的落于下风。

此后李光睿不服气,甚至跑到麟州专程找杨重贵切磋。

一来二去,不打不相识,两人反倒是结成友人,私下里以兄弟相称。

李光睿又把堂兄李光俨介绍给他,三人意气相投,引为知己之交。

一月多前,李光睿和李光俨在五原相聚,闲来无事,便商量着去原州马场看看,写信邀请杨重贵一同前来。

三人到了原州马场,整日里纵马驰骋,天高地阔,无拘无束倒也欢快。

几日后,三人闲居无聊,商量找些事情做。

李光睿提议派遣兵马南下骚扰平高县,顺便劫掠些牛羊马匹,若是能抓些妇女就更好。

李光俨记恨李光波和李氏之死,当即同意。

杨重贵也听二人说起过定难军与彰义军的仇怨,不明就里之下,自然觉得是彰义军害死李氏子弟在先,同仇敌忾,当即也同意南下教训彰义军,给姓史的长长记性。

李光俨调来五原驻军,三人率军南下,一路袭扰百姓,劫掠牧民,倒也比呆在马场赛马有趣得多。

五原驻军只是定难军的外镇兵马,算不上定难李氏的嫡系兵力,但毕竟属于定难军麾下,任何调动都不可能瞒得过李彝殷。

李彝殷知道此事后,竟然没有多问,只是派人告诉他们,不要攻打县城和关隘,也不要越过平高县深入南下,其他的没有多说。

如此一来,算是默认了三人的侵扰行为。 ', ' ')

最新小说: 穿越耽美小说当女配 前夫的魔盒 艳淞 再爱你一回 超凡学霸之诡异巡猎者 我在柯学世界当房地产大亨 被邪恶巫师诅咒以后 论反派是如何攻略作者本人的 追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