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助乃至归顺叛军的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泰宁军节度使符彦卿,一时间遭遇口诛笔伐,仁人志士痛骂他们不思报效国恩,助纣为虐,为一己私利导致天下重陷战乱。
恐慌情绪的蔓延速度比朝廷预想的还要快,到了傍晚之时,广利门、普济门、顺天门几处城门,聚集了大量想要逃出城的百姓,其中也不乏达官显贵、富商豪客。
北方有战事就往南逃,多年来已是约定俗成。
朝廷紧急下令封闭九门,许进不许出,同时发布了一份语焉不详的安民书。
时间紧迫,朝廷显然没有考虑好,如何应对关中地区突然发生的战乱,只能尽量安抚百姓,可惜效果并不太好。
就在开封城群情汹汹的同时,一份《讨李守贞檄》也以出乎意料的速度传遍开封城街头巷尾。
无数的酒肆、客栈、商行、勾栏瓦肆、莺苑春坊、寺院道观,凡是人流聚拢的地方,仿佛都在同一时间,流传出这份《讨李守贞檄》。
这篇檄文写得好呀,不光将河中军叛乱的前后因果写的详详细细,更是将李守贞骂得狗血淋头,还通过一番详实的实力对比,综合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言之凿凿地得出结论,李守贞必败,朝廷必胜!
文章词句大气磅礴,一蹴而就,无数士子忍不住竞相传颂,甚至还有人在人流汇聚的热闹地,公开诵读檄文,聚拢不少百姓求教聆听。
檄文没有署名作者,但却写明是彰义军所出。
檄文的最后,是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向朝廷请愿,恳请朝廷即刻发兵剿灭叛贼李守贞,彰义军和关中军民为王师的到来翘首以盼!
彰义军能传出如此通篇洋溢着忠君爱国之意的檄文,怎么可能会参与李守贞叛乱?
一时间,为史匡威和符彦卿叫屈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都说李守贞祭天告文里的内容,不过是虚张声势,想要挑拨离间。
宫城宣德门外,柴荣正骑马从司徒府赶来。
作为藩镇节度使,他此番以述职名义回京,未得朝廷诏令是不允许上朝参与朝政的。
郭威一大早就被宫里的人叫去参加紧急御前会议,柴荣准备先进宫城,到枢密院去等候父亲,好第一时间知道,朝廷究竟会如何应对李守贞叛乱。
那份一夜间在开封城传遍的《讨李守贞檄》,他也刚刚知晓,正一路走一路看。
檄文写得言辞锋利,令他暗暗叫好。
突然,一旁的人群里窜出两人,扑倒在柴荣坐骑前。
柴荣身边四名护卫反应迅速,当先两人拔刀冲上,余下两人守住斜后方,将柴荣护在中间。
“柴节帅留步!我等奉彰义军朱小官人之命,前来求见!”
马庆和陈安跪倒在地,马庆将一份书信高捧过头顶。
柴荣心中一动,朝护卫示意,护卫上前取过书信交给他。
展开一看,果然是那久违且熟悉的笔迹。
一瞬间,柴荣想到些什么,扬了扬手里的檄文:“这东西,也是朱秀搞出的名堂?”
马庆咽咽唾沫,点点头。
柴荣哑然失笑:“你们且随我入城,把事情经过详细说来。”
当即,柴荣领着二人进入宣德门,往枢密院而去。
第148章 暗流汹涌
冯道清清嗓,大声念诵,阴哑沧桑的声音响彻在文德殿内:
“周文圣德,尚伐于崇侯。汉祖神功,亦征于英布。不有戎臣之叛乱,曷彰王业之艰难?其有肃蓄奸谋,不知天命,将定一戎之略,须爂九伐之兵。诞告六师,其陈名罪。
河中军节度使、检校太师李守贞,出于贱隶,列在公侯,天福中事先帝从榮,不能死难,姑務自全。既侥幸于乱离,每包藏于诡谲。昔晋祖在位,已蒙不轨之心;先帝临朝,益露无君之状。
上以天人合度,曆数在躬,念事于先帝,每曲形于厚礼,推赤心而示信,指白水以申盟,而不礼明诚,自怀反侧,窥觎神器,干犯天常。
臣请陛下削夺李守贞在职官身,即刻令诸道会兵进讨。叛军乌合之众,本不同心。缓则苟避征阻,急则各图恩赏。函首来献,翘足可期。臣彰义军节度使史匡威拜伏奏请....”
冯道将一篇《讨李守贞檄》一字不落念完,字字如金石坠地,掷地有声,句句如洪波大海,浪涌翻叠。
文德殿内陷入长久的沉静,一众文武大臣都还沉湎其中不能自拔。
良久,文班朝臣里,也不知是谁情不自禁地低声感慨:“此檄文一出,李守贞大逆不道之举必将被天下人所不齿!朝廷王师挟正气以讨逆凶,必将所向无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