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两日后,阳晋川东南方向,一处人迹罕至的古河道。
镇海营首批五十二人集结完毕,即将押送一千斤盐前往邠州。
这是彰义镇盐运生意的开端,朱秀相当重视,亲自来送别。
老十依旧一头短发,穿厚厚袄衣,绑腿革靴,腰间挎刀,打扮的和其他汉子一样。
只是她的头发和脸蛋洗干净了,看着脸貌线条柔和许多,仔细看的话,能看出几分女儿样。
朱秀取出一块绢帕,帕子里包裹一个红玉石手镯,朝孤零零站在一匹骡马旁的老十招招手。
“老十!快过来!”毕镇海大声喊道。
老十犹豫了下,走过去鞠身抱拳,低低地唤了声:“少郎君。”
朱秀打量一眼,笑呵呵地道:“毕镇海本想娶你当媳妇,你不答应,我也不勉强。你独身一人,在泾州无亲无故,我寻思着,不如你跟毕镇海结成兄妹,往后也能相互照应,可愿意?”
老十愣住,抬起头露出一张肤色暗黄的脸蛋,鼻梁两侧还有些雀斑。
毕镇海柔声道:“老十,以前你孤独一人,以后,镇海营就是咱们的家!你叫了我三年大哥,往后,我就做你亲大哥,你就是我亲妹子!”
老十干裂的嘴唇嗫嚅了下,低下头,微不可觉地“嗯”了声。
朱秀将手镯递过去:“送你件礼物,以示庆贺。等你们平安回来,再摆上几桌,请镇海营的弟兄吃酒。我帮你取了个名字,叫做毕红玉,刻在镯子上。”
毕镇海感慨道:“老十,以后你就有名字了,还是少郎君所赐。”
老十双手紧紧攥住手镯,摸到了刻在镯子内侧的三个小字。
她不识字,但她知道那就是她的名字。
“毕红玉....”老十喃喃念叨,透过垂落的头发,朱秀看见她脸上布满泪痕。
老十抹抹泪,不顾朱秀阻拦,硬是跪在冰碴地上磕头。
“出发!”毕镇海检查完骡马队,扬手高呼一声,率领队伍往东南方向而去。
朱秀遥遥相望,一直目送他们消失在雪原之上。
第74章 阳晋川盐厂
安定县城,薛家大宅。
一名年轻男子跪在堂中,恭恭敬敬磕头。
薛修亮急不可耐道:“赶紧说,你在阳晋川打探到什么?朱秀一伙人,是不是躲在那里采盐?”
男子忙道:“二老爷英明,阳晋川已变成一处大工地,还建起许多盐仓!”
“可恶!当真如此!”薛修亮气恼地狠狠拍桌,“阳晋川一带有卤盐矿,但卤盐有毒,难不成他们掌握了卤盐脱毒的技法?”
男子小心翼翼地道:“如今,节度府对外宣称,在阳晋川凿出盐井,汲取卤水制盐....”
薛修明稳坐不动,沉声道:“你潜入阳晋川已有十日,可亲眼看见他们凿井取卤水?”
男子摇头:“不曾。”
薛修明皱眉:“这十日你都在里面做些什么?”
男子咽咽唾沫:“搬石头....”
“什么玩意儿?”薛修亮以为自己听错了。
男子苦着脸:“大爷二爷面前,小人哪敢说谎!小人到阳晋川做工十日,每日干的活就是搬石头。”
薛修明道:“十日时间,足够你四处走动,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都说出来。”
男子使劲回想,还是茫然摇头。
“废物!十日工夫,你连个屁都没探听到?”薛修亮暴躁地喝骂起来。
男子哭丧着脸,拱手道:“阳晋川那鬼地方与别处大不一样,看管森严,连上茅房都要报备。像小人这样新来的工人,只能从搬石头干起。里面有好几个不同的作坊,还有什么采挖队、搬运队、锅炉队....不同的作坊、生产队之间禁止走动,干活时严禁相互攀谈....
负责盐包入仓的,要么是牙兵,要么是牙兵亲属,还有不少本就是史家的佃农出身,外人连盐影子都瞧不见....”
男子想到什么,急忙从怀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双手捧过头顶:“这是小人从阳晋川带回来的,进出工地都要搜身,里面的东西,只有这个能带出来。”
薛修亮一把夺过,只见印刷毛糙的小册子上写着一行苍劲小字:阳晋川盐厂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范。
“这....这又是何?”薛修亮翻开,内容不少,文字全都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排列,分门别类,逐级逐条的书写分明。
薛修亮强忍不适应,瞪大眼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一,总则: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全体盐厂生产员务必详细阅读、学习本规范....
二,各生产队、各作坊管理条例....
大哥,这不文不白的玩意到底是什么意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