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679章 皇考牌总是很好用

第679章 皇考牌总是很好用(1 / 1)

('

第679章 皇考牌总是很好用

咚咚咚……

皇家御赐的漏刻上的铜小人,敲动着小鼓。

子时到了!

王安石丶王安礼兄弟同时睁开眼睛,看向那书房外,静静的等着。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个穿着窄袖公袍的年轻内臣,在王安石的老仆引领下,来到了书房门口。

「下官童贯,奉旨意,求见故宰相丶司空丶集禧观使丶荆国公王公。」这年轻的内臣,于门外拱手而拜。

王安礼站起身来,走上前去,打开房门。

「童内侍请进。」他轻声道:「家兄已在书房恭候多时了。」

童贯点点头,对王安礼一礼,这才小心翼翼的走入那书房。

在这一刻,童贯的心情,变得紧张丶忐忑丶不安,甚至有些畏惧。

没办法,因为他将要见的那个人,乃是如今这个天下最着名的人物。

同时也是最难缠的人物!

拗相公王安石!

一个笼罩着无数光环的人,一个拥有莫大威望的人。

只要他活着,哪怕一句话不说,整个天下的士大夫们,也都不会忘记他的存在。

时时刻刻,都会有人盯着他,盯着江宁府。

带着忐忑的心理,童贯亦步亦趋,走入书房。

昏黄的油灯,照耀着书房。

童贯便看到了今日早上见过的王安石的身影。

只不过,此刻的王安石,与早上有着截然不同的精气神。

早上的他,只是一个寻常的致仕老人,看着并无任何威胁。

但现在的他,穿着宰相才能穿的紫色公服,戴着貂蝉冠,紫金鱼袋挂在腰间,腰间的一条玉带上,镶嵌着的宝石,每一颗都是皇室秘藏的宝物。

他的神色,严肃且冷峻;他的眼神,更是睿知而深邃。

在昏黄的灯光下,他的声音被拉长,仿佛一个巨人,居高临下俯瞰着童贯一般。

这让童贯忍不住的低下头,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这让童贯真正感受到了,什麽叫宰相之威?

这就是!

所谓宰相者,上佐君王,下安黎庶,调和阴阳,群臣避道,礼绝百僚。

即使天子,也要以礼相待,与之坐而论道。

深深吁出一口气,童贯向前一步,纳头就拜。

「下官……」童贯的牙齿咔嚓了一下,连忙拜道:「下官童贯,稽首谨拜王司空,问司空无恙。」

「我无恙!」王安石的口音,有着浓厚的江宁味道。

这不奇怪,他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是在江宁丶扬州等地度过的。

临江王氏,在他这一代,也是正式迁居江宁。

他的父丶兄死后也都是葬在江宁。

熙宁十年辞相后,他更是直接归隐江宁。

他喜欢江宁,喜欢这里的山水丶风俗与人民。

这里也有着他人生最快意的那些回忆。

「童内侍,缘何深夜求见?」王安石问道。

童贯立刻拜道:「回禀司空,下官是奉诏行事。」

「哦!?」王安石审视着他,然后问道:「旨意何在?」

「是口宣……」童贯答道。

王安石顿时皱起眉头。

口宣旨意?

这里面会不会有诈?

这个内臣会不会是别人的棋子?

王安石在这种问题上,素来很谨慎。

因为他吃过这方面的亏!

当年的宣德门宰相下马事件,让他几乎颜面扫地,深以为耻。

童贯被他这一皱眉一个哆嗦,连忙道:「除了口宣旨意,官家还有一册书册,命下官带来,赠与司空。」

王安石这才展颜,然后面朝汴京方向下拜:「守司空丶荆国公丶集禧观使臣安石,恭听陛下德音。」

童贯这才战战兢兢的起身,长吁一口气后,用着抑扬顿挫的声音,开始背诵当日冯景转告他的话:「敕王安石:卿历事三朝,宰我国家元辅,用事于皇考,皇考拜曰:遽周岁历,殊拂师瞻……」

此话一出,王安石顿时热泪盈眶。

因为『遽周岁历,殊拂师瞻。』正是熙宁八年他二次拜相的制词文字。

当年,他只看到这八个字就立刻动身,星夜兼程,赶赴汴京。

就是那一年,他在瓜州写下了他人生最快意的诗:春风又绿江南岸!

然而入京之后,他才猛然惊醒。

自己和那位当初对他以老师相待,言听计从的君王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可弥合的裂痕。

他最终只能黯然辞相!

但现在,汴京的小官家,却抬出了这一句拜相制词。

昔年与先帝的相处细节,涌上心头。

王安石当即就泣不成声。

童贯等他抽泣声停下来,才继续背诵:「朕今以幼冲之年,凉薄之德,绍皇考之大统,承祖宗之基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而卿擢自仁祖,辅翼皇考,功显于当代,必流芳于百世……贤者常劳,德者常忧……」

「朕闻范文正公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王安石听到这里,总算听明白了。

感情,这是小官家看他在江宁天天游山玩水不爽了,要给他找事做?

果然!

童贯很快就背到了戏肉:「卿为天下之臣,名望领袖于当代,当用孔子之故事,开子夏之风,倡经学于当代,传文脉于百代!」

王安石听完,面朝汴京再拜:「臣恭奉德音!」

然后,他站起身来,看向童贯。

童贯赶紧从自己怀中取出那本用绸缎严严实实的包裹着的小册子,躬身上前,呈递上去。

王安石郑重的接过来,并没有马上打开,而是看向这个年轻的内臣。

「内侍是天子身边近臣?」

童贯摇摇头:「下官怎有这等福分?」

「那内侍是?」

童贯骄傲的抬起头,挺起胸膛,第一次勇敢的直视王安石的眼神:「下官在武信军节度留后丶提举交子务李公以及石都知门下用事的。」

「李宪?石得一?」王安石问道。

童贯点点头。

「哦!」王安石想起一些往事,对童贯微微拱手:「此番辛苦内侍了……」

「不敢,不敢!」童贯立刻拜道:「为天子办差,是下官几辈子才修得的福分。」

「下官差事已经办成,不敢叨唠司空,乞告退……」童贯察言观色的本领,还是很高的,见王安石露出思考的神色,他当即再拜告辞。

王安石点点头:「内侍慢走。」

童贯亦步亦趋的退出书房,门口,王安礼已经在等着他了。

「辛苦内侍了!」王安礼将一块沉甸甸的金子,塞到了童贯手中。

「不敢!」童贯一掂量,吓了一大跳,连忙还回去:「下官何德何能……又有何功劳,受相公这般重礼?」

', ' ')('

那金子少说也四五两重了。

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应该拿的份额。

童贯很聪明的,他知道,这金子不好拿,拿了烫手。

王安礼微微一笑,将金子反塞回去,道:「此乃给内侍的谢仪,谢内侍前日遣人知会一事……」

两天前,正是童贯派人通知的王安礼。

童贯摸着手里的金子,弱弱的道:「这也太多了!」

「实在不敢受!」

「相公好意,下官心领了!」

说着他坚决的将金子塞了回去。

这就让王安礼诧异了!

这汴京的内臣,什麽时候不爱财了?

便是当初,先帝身边的那几个忠心耿耿的大貂铛们,拿大臣的好处的时候,也是没有一个犹豫的。

送到嘴边的肉,为什麽不吃?

他哪里知道,童贯如今管着汴京新报,每天流水都是上千贯。

虽然这些钱,只是在他手中转一圈,就要进入诸司专勾司的官员手中,必须要他们审计后,才能申领钱款。

但每天这麽多钱,从他手里流动,一般数额的金银,那里还能刺激得起他的欲望?

再说了,童贯自认前途远大,不可能在这种问题上给自己挖坑。

王安礼见过童贯坚决拒绝,于是不再强求,将金子收起来,然后道:「内侍清廉,吾甚为感佩……」

「某有个不情之请,想劳烦内侍帮忙……」

童贯抬起头,不太明白是什麽事情?

王安礼道:「我兄长之孙,曾蒙广西经略使章公子厚厚爱,徵辟为幕府官员,充机宜文字……」

「前时某听说,都堂已经堂除我那侄儿为中书省逐房学习公事……」

「未知内侍可知,是谁的手笔?」

此事,他和王安石都请人回京去打探消息,但至今没有回报。

但他和王安石都很不安。

因为,他们不知道,调任王棣入京之人到底是谁?在打什麽算盘?

不得不防,不得不防啊!

童贯一听,顿时笑了:「相公却是问对人了。」

他管着汴京新报,汴京城里什麽动静能逃得过他的耳朵和眼睛。

「哦……」王安礼顿时郑重的拱手:「还请内侍赐教。」

童贯想了想,压低声音道:「不瞒相公,以下官所知,此事当为右相吕公,绕过吏部,直接堂除之……」

王安礼抿了抿嘴唇,在心中怒骂:「好啊,原来是你啊!吕晦叔!」

童贯却还在道:「据说因为这个事情,吏部的王侍郎还曾将官司打到御前呢……」

王安礼楞了:「官司打到御前?」

「嗯?」

「两宫?」

「不是,是大家面前。」童贯道:「听说大家不置可否。」

童贯说到这里就明智的闭嘴了。

他非常聪明,知道什麽东西可以透露,什麽事情不能外泄哪怕一个字。

……

王安礼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书房。

他发现,自己的哥哥王安石正捧着一本小册子,站在烛台下,呆滞的出神。

「三哥……三哥……」王安礼凑上前去,低声呼唤。

王安石回过神来,看向自己的弟弟,神色变得极为精彩。

这就叫王安礼好奇了起来,问道:「陛下遣那内臣深夜来传旨,所为何事?」

王安石沉吟片刻后,道:「官家看我这犟老头在这江宁吃他的俸禄不干事,有些不开心了……」

「这不,给了我一个差事……」

他将手中小册子递给王安礼,脸色却是有些犹豫和迟疑。

「叫我兴学校!」

「这是好事啊!」王安礼不大理解。

王安石笑了:「和甫看吧!」

「这是假我之口,而行天家之事!」

王安礼接过那小册子一看,只扫了第一页,顿时也惊呆了。

「陛下……陛下怎会如此?」

让一个儒生,放下自己的学业和事业,反过来给别人的道开路?

那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绝对不会有人做的!

尤其自己的三哥的脾气还是那麽犟!

王安石却并没有和王安礼想像一般有什麽怨言或者芥蒂,反是道:「和甫认真看。」

王安礼点头,继续看下去。

这才慢慢的舒展开眉头来。

这册子上,并没有讲什麽经义,只在第一页一笔带过了格物致知四个字。

剩下的内容基本就是在阐述那位少主的心思了。

这位少主先是大赞了庆历兴学丶熙宁兴学。

然后又称赞了太学。

但在同时,他也提出,现在的太学生,只学经义不好。

经义之外,应该博览群书,应该学习百艺。

至少也该和孔子推崇的一般:礼丶乐丶射丶御丶书丶数皆具。

所以呢,这位陛下希望他的兄长,能在江宁府,开一个新学校,专门收学生,在正常讲经之馀,传授术算几何之术,讲那计算丶钱谷之事。

「汴京有算学啊……」王安礼有些不太懂:「缘何要大费周章,命三哥在江宁也办一个学校讲算学?」

王安石悠悠的道:「若老夫没有猜错,官家可能是想将术算几何之术,纳入太学考评之中,也算学分……甚至可能想将术算几何的题目,放在发解试丶礼部试甚至殿试上!」

王安礼瞪大了眼睛:「啊!这怎麽可能?天下士人如何会答应?」

本来科举就很卷了。

现在皇帝还要加码?谁受得了啊!

「所以,才要叫老夫出来做这个事情啊……」王安石道。

若是他的话,影响力自然不一样。

又因为是在江宁府,汴京那边恐怕没什麽反应。

同时,王安石三个字,又有着足够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

至少可以带起一股风潮来。

「那三哥的意思是?」王安礼问道。

王安石的脑海中回荡着童贯带来的口谕。

他的手指则摸了摸那本小册子上的纸张。

在文字下,藏着细节。

而他已知,这些细节可能决定将来新学的成败。

「君有命,臣岂敢不从?」他轻声说道。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重生后,被老公和他的白月光爆炒 猪爹精厕 同行人(群像) 夏日(完结) 她被艹短篇 岁无苦雨(母子1v1) 葬狗 勾引冷清继父后 误发私照后(表兄妹,H) 皇兄的禁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