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666章 牛头人终被牛头人

第666章 牛头人终被牛头人(1 / 1)

('

第666章 牛头人终被牛头人

元佑元年十月乙酉(25)。

亲从指使徐全书丶崔吉丶郭安,并为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军头。

这三位亲从官,都是当年颖王邸的旧人。

也是从熙宁到元丰,长期担任福宁殿宿卫职责,也就是御龙左丶右直的亲从官。

这次升迁,对他们其实就是一种荣养。

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军头,属于御前忠佐六资最低的一等。

而御前忠佐六资,乃三衙内部的转迁之阶,属于皇帝专门给自己身边的心腹禁卫亲从准备的升官快车道。

那些在大宋国史上从前寂寂无名,却忽然出现的横行官,基本都是从御前忠佐六资中升上来的。

给皇帝看看门,把把风,做好保安队长的本职工作。

就可以在退休前,闭着眼睛捞到一个遥郡起步的待遇,让子孙都享受自己的遗泽。

也就难怪,现在赵煦身边的御龙诸直那些亲从官,会那麽卖力了。

这三位亲从官,得了恩旨,欢天喜地去了殿前司报导,从此可以过上在殿前司喝茶丶听曲丶躺着睡觉的退休生活了。

有了御前忠佐的名头,致仕前保底一个遥郡是到手了。

而其他御龙诸直的指挥丶指使,则都是羡慕不已。

旋即,赵煦就从自己身边,选拔了三个亲信,填了那三位亲从官的坑。

虽然说,徐丶崔丶郭三人,都是他皇考的亲信。

可到底不如自己亲自提拔的心腹更加放心。

随着这三人前往殿前司,元丰时代的御龙诸直的亲从官,基本都完成了换血。

御龙诸直与御龙骨朵直,甚至是拌饭都,都是赵煦自己提拔丶任用的人了。

大部分人,都是当年的庆宁宫外,奉燕达之命,前去宿卫的禁军军官。

政治可靠丶背景扎实丶跟脚清白。

至此,御龙诸直彻底成为了赵煦的私有物。

除了他之外再无人能对这支御前武装发号施令。

完成了这个历史任务后,第二天庚戌(26),赵煦便在忠诚的御龙直的护卫下,出发前往太学。

御驾出宫,沿御街过州桥,然后向南,经南向御街,出朱雀门,过龙津桥。

便到了太学南门所在。

太学上下官员,早已在太学门口恭迎。

见到御驾,纷纷上前行礼:「通议大夫丶判国子监丶龙图阁待制丶管勾太学公事臣佃……」

「朝请大夫丶直宝文阁丶国子监司业臣隐……」

「太学博士臣大临……」

群臣伏地而拜,齐声道:「恭迎陛下乘舆,伏唯陛下圣躬万福!」

伴随着鼓乐赵煦从御撵上走下来。

今天,因为是来太学,所以赵煦穿上了素白的儒袍,戴着一顶小小的折角幞头,手中则拿着一卷《论语》。

他走上前去,看了看跪伏于自己面前的这些大臣。

这些大宋思想界丶文化界的巨头们。

这些人,这一世他虽然只见过陆佃——赵煦即位之初,陆佃是给事中兼侍讲。

但其他人,其实在他的上上辈子,或多或少都打过些交道。

清了清嗓子,赵煦就道:「诸位先生免礼。」

然后,他看向陆佃,道:「陆先生,朕今日初到太学,还是请先生为朕介绍一下其他太学诸子吧!」

陆佃起身后,唱了句诺,便遵照旨意,开始向赵煦介绍起太学诸官来。

「陛下,这一位是黄司业,受先帝之命,为国子监司业,今已在国子监年许,素受国子监内外师生仰慕,为当代儒子!」

一个四十多岁,身穿绯袍的文臣,来到赵煦面前,躬身而拜,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臣隐拜见陛下,恭问圣躬万福。」

赵煦微笑着看向黄隐,道:「乐正免礼,快起来吧!」

国子监司业,是大宋国子监的最高领导,其名称来源于《礼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故此其有乐正之称。

赵煦拉着黄隐的手,热情的道:「黄先生的贤名朕早有耳闻,司马温公在时,就曾与朕说过,国子监司业黄隐,公正廉洁,必可为国家爪牙之用!」

「朕今见先生,甚为欢喜,甚为欢喜啊!」

此言一出黄隐都快被钓成翘嘴了,连称惭愧,心情更是激动不已。

这就是他没见过赵煦,也没有和赵煦打过交道了。

不然此刻,他应该警惕起来才是。

陆佃在旁边,只是静静看着,等赵煦松开黄隐的手,他才继续介绍。

「陛下,这一位是太学博士吕博士……」陆佃引着赵煦,来到一位四十来岁,穿着儒袍的中年男子面前。

后者当即俯首而拜:「太学博士臣大临恭问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已一个健步上前,热情的扶起了对方:「先生贤名,朕早有耳闻,欲见先生久矣!」

吕大临顿时再拜谢恩,道:「微臣驽马之姿,朽木之才,幸陛下不弃,简拔而用之,惭愧!惭愧!」

今年六月份之前,他都是一直在老家蓝田,摆弄着他那些珍藏的金石之器,同时也在将这些他千辛万苦搜集到的宝贝整理。并绘制成册,打算刊印,好叫天下学者能知道,这些宝贝的来历以及那些释读出来的铭文的意思。

然后,一道旨意就从汴京飞到了蓝田。

让他这个处士(吕大临终生未入科场,是一个纯粹的学者),成为了太学博士。

', ' ')('

得旨之后,他立刻就赶赴汴京上任。

倒不是他有多喜欢当官,实在是汴京这里有他尊敬的老师程颐。

来了汴京,进了太学,他才晓得他是天子亲除的太学博士。

而且,天子特别支持他的金石事业。

不仅仅下诏,将太常丶少府珍藏的青铜器,送来太学供他研究。

还格外下诏,每年给他一千贯的公使钱,以为金石铭文研究之用。

于是,他便在太学中,召集了不少对金石感兴趣的学者丶学生。

大家一起研究金石铭文,可谓是其乐融融,颇有些乐不思蓝田。

自然,他对赵煦是非常感激的。

只恨不得,在家里给赵煦供个神位了。

陆佃继续介绍:「陛下,这位是太学录游录事。」

赵煦眯起眼睛,看向那个已经伏地而拜的绿袍文臣:「通直郎丶太学录臣酢,恭问陛下圣躬万福。」

「朕万福!」赵煦微笑着道:「卿且起来说话。」

太学录,全称是录事太学。

乃当年安定胡瑗执教太学时所设,其执掌的就是太学上下诸斋的教典丶学规。

简而意之,就是一个类似教导主任的职务。

游酢起身,脸色稍有惊诧。

因为,他是赵煦来到太学后,第一个以『卿』而非『先生』称呼的官员。

虽说,赵煦年纪小,可能是无意间说差了。

可问题是——这位陛下像是会说错话的嘛?

所以,游酢难免忐忑。

赵煦则是微笑着,打量着此人,然后缓缓道:「卿的名字,朕在即位之初,就已经写在福宁殿的屏风上了。」

游酢顿时诚惶诚恐,连连谢恩——谁都知道,历代的赵官家都会在御前设一面屏风。

这面屏风是专门用来记那些中低级文武官员的名字的。

每当朝堂要用人,赵官家就会下意识的去屏风上找名字。

换而言之,上了这块屏风的人,随时都可能被重用。

「知道为什麽吗?」赵煦问道。

游酢赶紧再拜:「臣朽木之材,愚钝之智,不敢妄自揣测。」

「因为卿是明道先生的学生啊!」

游酢抬起头,满脸震惊。

赵煦则依然是带着笑容,道:「卿要努力啊!」

「明道先生的文章,渊若深海,其经世之学,更是浩浩无边。」

「先生临终,馈朕以《识仁》一书,其文尽述仁义为政之道,君王经世之理,朕至今每日观之,为先生之学而倾倒!」

「卿既是明道先生的学生,自当发扬光大先生的文章与经世之道!」

游酢与杨时一起,在现代被公认为程颢思想的继承人。

这怎麽行呢?

你们成了程颢思想继承人,那朕算什麽?

所以,赵煦早早的就提前抢占了生态位。

现在更是当着游酢这个程颢得意门生的面,公然以『明道先生思想唯一指定释经人』的身份,开始指手画脚,对游酢发话,并开始PUA。

话里话外,表露的都是『你还不行』丶『你对明道先生的思想的理解还太过浅薄丶需要努力』的意思。

只要游酢认了。

那赵煦就可以轻轻松松摘取程颢思想的果实。

说起来,这是赵煦和吕大临学的。

当年,吕大临给横渠先生张载写形状,直接代替张载给二程跪了——尽弃其学而从之。

游师雄因此大怒,从此与吕大临撕破了脸。

但,二程的理学,却也因此,得以鲸吞横渠一门的思想成果。

只能说,牛头人终被人牛头人。

游酢那里能想到这麽多——即使他能想到,在皇权面前,他也没有反抗的馀地。

皇帝喜欢你老师的东西,那是你老师的荣幸!

乖乖跪下,当好工具人吧你!

他当即就跪下来,顿首拜道:「先师文章,渊深如海,臣愚钝之才,朽木之质,不过学其皮毛而已!」

「唯我皇帝陛下,神圣天成,才智高绝,方能尽得其中奥秘!」

他说这句话,其实只是单纯的客套,属于官场的场面话。

但赵煦却是毫不犹豫的点头:「明道先生之学,朕也还需要学习,幸有集英殿说书程颐,为先生胞弟,日夜在朕左右,与朕答疑解惑……」

听到了没有,你们这些理学门人——朕不仅仅有程颢临终所赠的书籍,可以证明朕是程颢选定的圣主。

还有程颐天天在朕面前,给朕讲课丶答疑。

以后,理学的事情,朕拥有最终解释权!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雏菊 暗恋成殇,终是你 病娇少爷的白月光 重生后,被老公和他的白月光爆炒 猪爹精厕 同行人(群像) 夏日(完结) 她被艹短篇 岁无苦雨(母子1v1) 葬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