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39章 伎术官的春天(2)
钱乙跟着陈易简,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太医局的官署前。
钱乙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和他记忆中的太医局完全不同了。
就连牌匾,都已经换了。
那原本悬挂着太医局的匾额,已经被一块全新的,写着:汴京第一伤药所的牌匾所取代。
大门两边,也都各自凿开了好几个门扉。
有官吏在门口值勤,更有凶神恶煞的官兵,拿着兵器在一边维持着秩序。
「都排队,都排队!」
「有具保者从左入,持保书入内看诊;无具保者从右入,交钱选官看诊!」
钱乙听得一阵莫名,根本不懂是什麽意思。
以至于他产生了一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他想着,在来的路上,所见的靖安坊的景象,又看着眼前种种,一种脱节感在心中油然而起。
陈意简带着他,从官署正门直接走进去。
一进门,钱乙就看到了,在大门两侧的走廊上,似乎都各摆着两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太医局的官吏。
他很快就发现,这两个走廊上的人群,有着明显的分野。
左侧走廊上的人,大都是衣着寒酸,甚至是破烂的穷苦人家,而且人数很少,看上去稀稀拉拉。
这些人的家属,都拿着某种官方文书。
而右侧的人,穿着就五花八门了,一个个看上去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些人的人数更是左侧人数的好几倍。
钱乙看着,有些好奇,于是拉住了陈易简的手,低声问道:「官院……这是?」
「哦……」陈易简微笑着解释道:「仲阳还不知道吧……当今官家,在今年六月,改太医局所属熟药所为汴京第一伤药所,以大医坐诊,专医各种外伤丶跌打骨折……」
「如今,第一伤药所,已是汴京乃至整个开封府最有名的伤药院!」
「坐诊医官,号为赛阎罗丶活华佗,无论是刀剑外疮,还是跌打骨折,只要及时送来,一般都无性命之虞,残障之患!」
「故此,伤药所的买卖,如今已为京城第一!」
「买卖?!」钱乙咽了咽口水,这熟药所不是平价卖与百姓合剂的地方吗?
怎麽就成了买卖之地?
朝廷尊严还要不要了?
陈易简显然看出了他的疑问,道:「此当今天子圣哲聪睿之智!」说着他就对着皇城方向拱手。
「仲阳看,那左侧的伤患,所持的就是诸街道丶厢房官吏所出具具保保书。」
「保书由厢房保长或者本厢士绅具签,以保伤患确系本厢人士,非作奸犯科,实乃意外所伤,还需得由本地熟药所或福田院坐诊医官签押,确认本地熟药所丶福田院无能为力,移送汴京伤药所求治。」
「如此类伤患,伤药所会尽力救治,只收基本药费。」
钱乙听着点点头。
这应该是在熟药所过去的职能上改进而来。
「至于那右侧的伤患……」陈易简蔑笑一声:「仲阳也应该能猜到他们的跟脚丶来历。」
钱乙点点头。
他自然能看得出,那些在右侧走廊上排队交钱的人的跟脚。
这从他们的装扮丶神色丶模样就能出来。
一个个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而他们带来的伤患,不是被抬着来的,就是左右搀扶着,浑身打满了绑带的。
其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头上有着戒疤的和尚。
显然,这些家伙的伤,都是在斗殴中所受。
所以,这些家伙什麽来历还用说吗?
一个个恐怕不是这汴京城里的英雄好汉,就是那等奢遮人家豢养的爪牙鹰犬。
钱乙咽了咽口水,低声道:「朝廷开的伤药所,怎接诊起这等地痞无赖来了……」
陈易简笑了笑,道:「这正是官家的仁圣所在。」
「若无此辈,哪来如今遍布汴京内外的数十处熟药所?」
这些人可是太医局的财神爷!
正是靠着好汉们,天天因为抢地盘而发生的各种斗殴。
熟药所,因而赚的盘满钵满。
陈易简也是有心要结好钱乙这位官家身边的御用太医,便努了努嘴,对着那右侧走廊上摆着的那几张桌子道:「仲阳请看……」
「伤药所对于此辈看诊,分为五等……」
「第五等看诊与左侧平民看诊所请医官丶所用汤药相等,但其诊费丶药费却倍于平民!」
「而伤药所中的第一等看诊,号为国手看诊,请最好的医官,用最好的汤药,请最好的看顾护工……其价钱,是第五等的百倍丶千倍!」
「正因如此,今之太医局,才能不费朝廷公帑,养医官数百人,收教医学生上千人!」陈易简说到这里,满满都是骄傲。
有史以来,医学之盛,从未有如现在!
太医局如今拥有医学教授(北宋太医局仿太学之制,以斋为科,教授为本斋主教)数十人,斋教谕(可以理解为辅导员丶助教)百馀人。
三等医学生,总计几近千人。
更有医官数百人,坐诊于汴京诸熟药所,并定期选派医官到福田院坐诊。
此外,还有百馀医官,依制度分往天下州郡为本州医学教授或随军军医。
而他作为提举太医局,必将因此名彪青史。
甚至可能成为与医圣丶药王等神仙人物,相提并论的医学圣人。
自是信心满满振奋不已。
钱乙听着,咂舌不已。
他看向那些正在排队问诊的英雄好汉们,感觉这些人身上,都环绕着神圣的光环。
在他这样的医者眼中,这些好汉哪里是什麽地痞无赖?
分明是医学的恩人!
他们高尚无私,舍己为人。
为了医学昌盛,不顾自身安危,勇于斗狠,以身犯险!
就是……
钱乙在心里稍微算了笔帐,然后道:「官院,现在熟药所一个月能盈利数万贯了?」
钱乙自知道,太医局的职责,在过去是培养丶选派医官。
熙宁九年后增加了熟药所,负责调配和剂丶熟药,以市价平买与百姓,若遇疫病,熟药所还要承担起无偿对百姓发放基本药物的职能。
于是熟药所,成为新法所设的诸司中,少数几个不受人攻仵,反而得到一致称赞的有司。
只是,尽管熟药所成立后,还算赚钱(熙宁十年,熟药所成立一年后,盈利两万五千缗。元丰七年,熟药所成立八年后,盈利已达到十几万缗。)
可是支出与负担,依然深重。
太医局本身,依旧没有造血能力。
无论是培养医官,还是研究药剂,都仰赖于户部拨款。
而户部所拨钱帛是有限的。
这就定死了太医局的规模。
自熙宁十年后,太医局九斋方科,只各设教授一人,每个教授能带的医学生也有限。
上等学生额定二十人,中等学生额定三十人,下等学生额定五十人,加起来刚好一百。
只有有学生经考核合格,才能新补学生。
就这,已经是巨大的进步——嘉佑时,太医局内只有二三十个学生。
然而,现在陈易简却告诉他——现在的太医局,光是在医学生方面,就较之元丰膨胀了足足十倍,达到了一千人之多!
就这一条,太医局每个月要支出的钱粮俸禄,怕是不知道多少!
以钱乙所知,太医局三等学生,都是有钱可以拿的。
上等学生每月二十贯,中等学生每月十贯,下等学生每月五贯。
若按照原来三等学生2比3比5的比例分配。
这一千个学生,每个月太医局就要给他们九千五百贯!
', ' ')('再算上医学教授丶斋教谕以及那几百个坐诊医官的俸禄丶食钱丶料钱丶四季衣料钱等和太医局自身系统的维持费用,太医局每个月的支出,怕是要达到三万贯以上了。
钱乙这辈子都没有见过这麽多钱。
一时,呼吸有些急促。
陈易简呵呵笑着,看了一眼钱乙,道:「数万贯?呵呵!今之熟药所,月盈利在十万缗之上!」
「熟药所如今不可仅仅卖伤药丶熟药,给人诊脉丶收取方剂药钱……」
「熟药所中,更卖香药以及以香药为成剂的诸多宫中秘方!」
「这汴京的奢遮人家,在这方面,可是很舍得花钱的!」
「香药!」钱乙惊呼了一声。
香药,是真正的奢侈品。
而且,因为大多数香药,都是从海外方国而来。
所以基本上被大宋朝廷垄断,能流入民间的少之又少。
沉香丶檀香丶龙脑丶樟脑丶龙涎香……
这些诸般香药,在市面上素来价格高企,其中的上等香药,更是有价无市。
从来只有达官显贵之家,才能看到。
故此,薰香在大宋是阶级的象徵。
你是什麽阶级?
一闻你身上的薰香味道就能知道。
更不用说,许多传说中可以让男人欢喜,女人幸福的秘方,珍贵的香药都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市面上的香药一直被追捧。
那些奢遮的富商,常常会不惜代价,求购香药。
而常常,他们哪怕再有钱,也难以买到那些珍贵的上等香药。
结果,钱乙从陈易简嘴里得知了,熟药所在卖各种香药制品!
陈易简看着钱乙惊讶的模样,道:「这正是天子仁圣所在。」
「仲阳久在御前,就没有发现吗?」
「官家寝殿之中,如今所燃香药,皆乃寻常之物……」
「福宁殿内外所用香药,皆为官家送熟药所,制为成剂,发卖与人。」
这就是陈易简钦佩那位少主的地方了。
嘴上说俭朴,谁都会说。
但将御用香药拿出来,交给熟药所,制成各种成剂,公开销售。
所得钱帛则归翰林院分配,其中一半专款专用,专门用来支付太医局诸斋教授丶教谕以及医官的俸禄。
另外一半,有七成流入天文局,余者御书院丶图画局分之。
钱乙听着,仔细回忆了一番,然后点点头,道:「确实!」
他想了起来,那位少主,似乎从庆宁宫开始,就不用珍贵的香药了。
而是选择那些廉价丶平民的薰香。
其在乎的并非味道,而是健康!
故此,只用中正平和之物。
夏季蚊虫多的时候,才偶尔加一点能驱蚊的香药。
「真真是圣天子啊!」钱乙感慨着。
陈易简却是打开了话匣子,与钱乙道:「仲阳可知,如今太医局内,也已经奉旨,建立了一套位于东司正副使之下的磨勘转迁之制?」
钱乙咽了咽口水,拱手道:「敢请官院赐教!」
过去医官们因为没有一套和文武官员一样的中低级磨勘转迁制度。
所以,只能靠熬,熬到自己能有资格到御前诊脉,才有机会因为侍奉帝丶后得力,得授一个官身。
但大多数人,是不可能有这个幸运的。
因为,御前诊脉,是靠技术和水平吗?
错!
靠的是和天家关系的远近亲疏啊!
孙奇父子兄弟数十年,垄断给帝丶后诊脉的特权,直到元丰六年孙奇致仕才告结束。
而他钱乙之所以能到庆宁宫给当时还是皇子的当今诊脉,也并非因为他有多麽了不起的医术。
是因为他姓钱——钱缪的钱!
所以,为武贤妃所请,给当时害了急病的皇九子诊脉。
靠着救活了皇九子,展现了对小儿疾病的救治能力,得到先帝器重,才得以给当时的延安郡王诊脉。
而在这之前,他已在翰林医官院蹉跎了十几年。
如今,太医局建立健全了自己的转迁磨勘制度,在钱乙看来这甚至比太医局有医学生千人还要值得高兴!
这意味着,医官系统开始成熟,能有一个通畅的上升通道。
陈易简拉着钱乙的手,开始对他介绍起来。
钱乙听完陈易简的介绍,越发的振奋。
却是,如今的太医局,不仅仅建立健全了从学生到医官到东司正副使之前的磨勘转迁体系——自下等学生到上等学生,经考核合格,可为医官。
医官分为三等:初等丶中等丶高等。
其磨勘与文武官员相同,不同的是,医官积功丶磨勘增减和拔擢,与其从事的医疗息息相关。
就拿在汴京坐诊的医官来说,每看一个病人,就积一点。
积满一百,若无重大过失,可算一考,每三考算一任。
两任六考后,就可以转迁一官。
若是随军的话,采用军功系统,治好一个轻伤士兵算伤敌一人,治好一个重伤士兵,等于斩首一人。
高级将领,依斩将夺旗丶先登等奇功算。
如此,三等医官转迁完毕,则相当于文臣丶武臣从不入流品的卑官丶卑将,正式进入选人/小使臣阶。
在医官系统,这叫教授。
教授分三等——教谕丶博士丶教授。
主要在地方州郡或者京城太医局中教授学生(当然也可以继续随军为军医,依旧采用军功转迁)。
三等教授,以教学成果为考绩。
每教出一个医官,算一功,积满十人为一考,两任六考一转迁。
三等教授任满,可以前往翰林医官院,参加考核,经考核可以录为翰林医官。
这个时候就可以参与到大内诊治了。
从宫女丶内臣开始,逐级而上,并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六位举主的保举状——以内命妇丶内臣供奉官以上举主,其中必须有一名是皇子丶公主丶美人以上妃嫔。
这就相当于文臣改官,集齐举状,京削圆满的过程。
只要成功,就可以由翰林医官院,拜授东司正副使。
一旦拜授东司正副使,就可以有机会到御前诊脉。
其致仕,可按品官授给金银鱼袋,赐给绯紫袍服。
甚至还有机会封妻荫子,为父母妻儿争一个待遇!
整个体系无比丝滑。
除了这个,太医局现在还在传统的荫举丶荐举之外,开辟了新的录用学士途径——春夏秋冬四季,太医局皆可择时,招录民间医人,以考试成绩选录学生,补充生源。
此外,钱乙还从陈易简处得知,目前不止太医局已经有了一个在内部试行的转官磨勘体系。
天文局丶专一制造军器局丶军器监内,似乎也有或者正在酝酿着自己的磨勘转官系统。
对伎术官们说,毋庸置疑,这是开天辟地未曾有过的事情。
是属于他们的春天!
未来,说不定,有朝一日,太医局的医官,也能如文臣一般,登堂入室!
想到这里,钱乙不禁充满期待。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