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

80.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1 / 1)

('

第79章 司马光入觐(2)

「司马公免礼!」帷幕后传来一个略带苍老的女声,应该是太皇太后。

「师保免礼!」说话的是那个坐在御座上的小官家。

声音稚嫩,但很平稳丶安静。

司马光虽然看不到他的神色,但从声音中可以判断,这个小官家确实很沉稳。

尤其是那个用词——师保。

这是大行皇帝对他司马光的安排——必以司马光丶吕公着为师保。

看得出来,这位小官家,对大行皇帝的遗诏和遗嘱,非常尊重。

种种迹象也表明了他的态度——那些从宫中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在司马光心中来回闪现着。

于是,司马光持芴敬拜:「太皇太后丶皇太后丶皇帝陛下厚爱老臣,老臣无以为报,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便听到小官家的声音:「冯景,给司马师保赐座!」

「唯!」

一张椅子,被搬到了司马光面前。

司马光再拜谢恩,才坐了上去。

皇家的椅子,还是过去一样,坐上去冰凉丶光滑丶舒适。

「司马师保……」御座上的小官家,忽然说道:「父皇曾与朕提起过,待师保第四任宫祠官做完,就要诏师保入朝辅弼国事!」

司马光听到这里,立刻眼眶一热。

大行皇帝确实和他有过约定。

「三十个月后,与卿相会汴京!」

而一任宫祠官任期刚好是三十个月,也就是两年半。

如今,他赴约而来,大行皇帝却已升暇上仙!

这让司马光的情绪有些激动起来。

小官家却还在继续说着:「朕今日总算等到了师保,将来军国大事,便有了依靠!」

「臣不敢!」司马光连忙持芴起立:「大行皇帝厚望,老臣唯以死报之!」

小官家却不再说话,只是看向身后的帷幕。

司马光也知道,是该走流程了。

于是,他持芴拜道:「老臣今奉诏,将出知陈州,临别陛辞,有一二迂腐之言,三五愚钝之见进言……」

「司马公但说无妨!」帷幕内的太皇太后答道。

「请相公百无禁忌!」小官家身后的帷幕内,传来一个年轻些的女声,应该就是皇太后了。

司马光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持芴而前,朝笏上已经提前写好了他此番入宫要说的事情的大略。

「臣谨奏太皇太后丶皇太后丶皇帝陛下:臣前日上书,已言广开言路,闻太皇太后丶皇太后甚重老臣迂腐之见,慈旨下三省有司,命有司议论……」

「然而老臣却闻,有司数日来,议论不休,似有推诿之意……」

「老臣惶恐,恳乞太皇太后丶皇太后丶皇帝陛下,督促有司,早下州郡,使天下人直言国政利弊,直述天下之事!」

就听着太皇太后道:「相公之言甚好,老身与皇太后丶皇帝都以为相公所言,老成谋国,自当催促有司,从速下传州郡!」

皇太后也道:「官家看了相公上书,也和本宫说:司马公所议甚好,大行皇帝也曾有教诲官家:为政者当让人说话!」

司马光听到这里,颇为诧异的抬起头,看向那位御座上的小官家。

就听着皇太后略带骄傲的说道:「不瞒相公,前些时日,官家不止好读书,聪俊仁圣,世所罕见,就连军国政务,也能贯通许多!「

「本宫前些时日,曾拿户部侍郎李定上书与官家看,官家看后不止在本宫面前,将李定上书所言,说的清清楚楚,还知道了李定所言之保马法利弊……本宫将官家带到保慈宫,太皇太后亲策之,亦是清楚无误!」

这就让司马光惊讶起来了。

「官家仁圣聪俊,可谓天下之幸,社稷之幸也!」他立刻持芴表态。

然后,司马光就趁势接过了话题:「不敢瞒太皇太后丶皇太后,老臣在宫外也听说了许多官家仁圣纯孝之事,也知道了不少官家好读书丶爱读书的故事……」

「老臣昧死以奏……」

「国家幸得圣君,社稷幸遇明主,更当慎之又慎,遴选侍读丶伴读,以备天子读书,以为官家讲学……」

沉默了很久的太皇太后,对司马光的这个提议看上去很感兴趣,于是问道:「未知相公,可有举荐?」

司马光持芴再拜:「此事,事关重大,非老臣一人所可以预闻……然,太皇太后不吝屈尊降贵,垂询于老臣,老臣冒死斗胆,举荐几人,以备太皇太后丶皇太后选用……」

「相公请说……」

司马光持芴道:「臣先举一臣……」

「故范文正公之子,朝议大夫丶直集贤院丶知河中府范纯仁,举忠义之行,有乃公之风,性夷易宽简,治民以宽,用政以廉,老臣在洛阳,多闻范纯仁孝乃父之行,历年所得俸禄,悉数捐出,用奉于义庄丶义学,诚可堪士大夫之楷模!」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听了,都是点头赞赏,太皇太后道:「相公所举之大臣,老身也有所耳闻。前些时日官家曾和老身说,自在殿中,观大行皇帝所遗奏疏,闻大臣范纯仁议兴学之事,乃有兴学之念……」

司马光听着,深深再拜。

他就是因为这个传说,才举荐范纯仁。

不意,宫里面传出的事情乃是真的。

小官家竟然真的在宫中看大行皇帝留下的奏疏,还看懂了!

不可思议!

', ' ')('

简直不可思议!

司马光想起那些本朝的神童传说,依旧感觉震撼。

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忽然问着小官家:「六哥以为司马相公所举大臣如何?」

司马光稍稍抬头,看向那个端坐在御座上的小小身影。

只听小官家道:「朕以为甚好!」

「朕昨日在福宁殿中,观父皇所遗之书,见其中有文字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朕读之,甚喜之!」

「于是问左右:此谁之文字?

「左右答曰:此故范文正公之文字!」

「朕又问:文正公今何在?答:范文正公祖宗老臣,社稷柱石,已不幸去世,其子纯仁如今在朝为官!」

司马光听着,感觉耳朵在跳。

官家真的确实在看那些大行皇帝的书稿丶奏疏?

而且真的看懂了?

司马光深深吸了一口气,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问道:「老臣斗胆,敢问陛下可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意?」

小官家几乎没有停顿,就直接答道:「朕记得,父皇书中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故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然后,司马光就听到了小官家问:「师保,朕可答对了?」

「官家聪俊仁圣,自古罕见!」司马光再无任何疑问,持芴敬拜:「老臣实为天下,为社稷贺之!」

亲耳听到官家流利丶平稳,毫无任何滞涩的准确回答。

他终于再无任何疑问,也再无任何怀疑。

小官家,确实是史书上从未有过的早慧之君。

他甚至可以直接用范文正公的原文来回答他的问题。

这份聪慧丶机智,司马光觉得就算是他在这个年纪也是远远不如!

所以,这天下果然要迎来一位自古罕见的聪慧少主了!?

想想那些坊间的传说,再看看现在在殿上的小官家。

司马光觉得,那些坊间舆论认为,这位官家堪比汉明帝的说法,恐怕是真的。

可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当然知道汉明帝是个什麽样的君主?

其在位期间,虽然整顿吏治,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其治下天下太平,四海生平,确实是明君!

可在另外一方面,这位明君,以驭下严苛,严惩内外豪强丶大户而着称。

同时,明帝时期,汉军四面出击,不断开疆拓土。

窦固丶耿忠北征匈奴,班超经营西域。

所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恒兴他役,不顾民生。

这自然是借古讽今,但在现在,司马光却有些恐惧了。

大宋若来一个汉明帝……

只是想着明帝的作为……

对宗室外戚动辄兴起大狱,对于大臣要求无比严苛,甚至会去查大臣的帐……

其麾下汉军,四面出击,北征匈奴,西伐西域,南定哀牢……

不要明帝,不要明帝……

章帝就不错!章帝就很好了!

想到这里,司马光就再次拜道:「除范纯仁外,臣以为,官家身边,还当有儒臣士大夫辅佐,以教圣人正言,以导正人之行……「

「故臣昧死斗胆,举荐承议郎程颢,为天子伴读……」

「程颢治学正直,为人忠贞,尤其能发圣人真意,能通圣人真经,自在地方讲学,桃李满天下,可谓国朝名儒,社稷之臣!」

「此外,欲求官家通达于学问,则不可不用天下名士,国家词臣,以佐官家进学之道!」

「老臣昧死,斗胆请太皇太后丶皇太后丶皇帝陛下加隆恩于大臣,起复责授汝州团练副使丶本州岛安置臣苏轼……」

「苏轼文章,海内知名,天下瞩目,当为国朝第一等词臣,若得苏轼辅佐,官家文章,当未来可期!」

司马光举荐的程颢,两宫不大熟悉。

但苏轼就太熟悉了。

不止是乌台诗案,将驸马王诜给贬去了郢州安置,让两宫不注意都难。

更紧要的是,苏轼被贬黄州后写的文章,每一篇都轰动了天下。

《赤壁赋》丶《前赤壁赋》丶《念奴娇.赤壁怀古》。

哪怕两宫深居深宫,也是闻名已久,如雷贯耳!

(本章完)

', ' ')

最新小说: 雏菊 暗恋成殇,终是你 病娇少爷的白月光 重生后,被老公和他的白月光爆炒 猪爹精厕 同行人(群像) 夏日(完结) 她被艹短篇 岁无苦雨(母子1v1) 葬狗